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疏阔(疏闊)  拼音:shū kuò
1.不精密、不详备。《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天下初定,制度疏阔。」唐。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
2.时地有所阻隔而情谊疏远。《南史。卷二三。王诞传》:「非唯交友离异,乃亦兄弟疏阔。」
《國語辭典》:胡越  拼音:hú yuè
1.胡与越。泛指中国古代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汉。邹阳 上书吴王:「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人不犯,兵加胡越。」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胡在北、越在南,比喻相隔遥远。《淮南子。俶真》:「六合之内,一举而千万里,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唐。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得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3.胡、越等民族时有侵犯中国边境之举,因以比喻祸患。汉。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漢語大詞典》:疏贱(疏賤)
亦作“疎贱”。
(1).指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韩非子·主道:“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汉书·梅福传:“博览兼听,谋及疏贱。”《晋书·熊远传》:“求才急於疏贱,用刑先於亲贵,然后令行禁止,野无遗滞。” 唐 白居易 《拣贡橘书情》诗:“踈贱无由亲跪献,愿凭朱实表丹诚。” 宋 陆游 《辞免赐出身状》:“重念某一介疏贱,行能无取。”
(2).谓关系疏远,地位低下。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疏贱者奋飞以择木,縶制者曲从而朝隐。”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闻古者所以採庶人之议,为其疏贱而无嫌也。” 清 陈维嵩 《水龙吟·上观察金长真先生》词:“伏謁辞疎贱,况盈盈 鄂君 舟便。”
(3).疏远轻视。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卷下:“盖 元 朝任官,惟尚门第,非国人右族,不轻授以爵位,至於南产,尤疎贱之。”
《國語辭典》:葭莩  拼音:jiā fú
芦苇中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如今倘蒙不鄙,愿结葭莩。」
《國語辭典》:生疏  拼音:shēng shū
1.不熟悉、陌生。如:「人地生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一向不回家,把巷陌多生疏了。」《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连年小考,苏州是来过的,于一切路径,尚不十二分生疏。」
2.感情疏远。《红楼梦》第二○回:「弟兄们一并都有父母教训,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
3.不熟练。如:「技艺生疏」。《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至荆轲刺秦王,说他剑术生疏,前边这几个刺客,多是有术的了。」《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
《漢語大詞典》:遐遗(遐遺)
疏远遗弃。《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 王弼 注:“用心弘大,无所遐弃。” 孔颖达 疏:“遐,远也;遗,弃也。用心弘大,无所疏远弃遗於物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怜其拙疎,若在所取;不缘孤外,而有遐遗。” 明 刘基 《绍兴崇福寺记》:“故愿志其所自勒诸石,使来者知有本原而不忍相遐遗也。”
《漢語大詞典》:自疏
(1).谓自求与之疏远。《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北史·李彪传》:“臣虽今非所司,然昔忝斯任,故不以草茅自疏。”
(2).犹自解。 宋 苏洵 《六经论·书论》:“ 伊尹 摄位,三年而无一言以自解, 周公 为之,纷纷乎急於自疏其非篡也。”
分類:犹自疏远
《漢語大詞典》:合祭
(1).合于祧庙而祭。古代帝王对其世次疏远之祖,依制迁其神主藏于祧庙而合祭之。《公羊传·文公二年》:“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 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
(2).天神地祇,合在一起祭祀。《汉书·郊祀志下》:“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谊一也。” 宋 苏轼 《郊祀奏议》:“谨按后汉书·郊祀志, 建武 二年初,制郊兆於 洛阳 ,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此则 汉 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宋史·盛陶传:“议合祭天地,请从先帝北郊之旨。”
《國語辭典》:稀疏  拼音:xī shū
稀少疏落。《后汉书。卷五一。庞参传》:「三辅山原旷远,民庶稀疏。」《西游记》第五回:「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
《漢語大詞典》:远外(遠外)
指边远地区。《宋书·谢晦传》:“到任以来,首尾三载,虽形在远外,心係本朝,事无大小,动皆咨启。”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削其封爵,夺其恩数……至欲謫至远外,祸且不测。”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七:“朕一衣一食,不忘下人之艰,犹於咫尺不能有济,何况远外。”
疏远,不亲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长沙王 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
《漢語大詞典》:远臣(遠臣)
(1).远方之臣。孟子·万章上:“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 朱熹 集注:“远臣,远方来仕者。” 唐 刘禹锡 《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诗:“百辟商量旧相入,九天祇候远臣归。”
(2).谓疏远之臣。《国语·楚语上》:“近臣諫,远臣谤,舆人诵,以自誥也。”墨子·亲士:“近臣则喑,远臣则唫。” 宋 孔文仲 《制科策》:“臣愿陛下容忍近臣之献言,开纳远臣之论事。”
分類:远方疏远
《漢語大詞典》:疏亲(疏親)
亦作“踈亲”。 疏远与亲近。 宋 司马光 《兴宗南园草盛不剪仆过而爱之为诗以赠》:“岂无旧桃李,芜杂与之均,谓言彼草木,於我奚踈亲?”
分類:疏远亲近
《漢語大詞典》:自他
亦作“ 自它 ”。
(1).自视为外人;疏远。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今 东平王 出繦褓之中而託於南面之位,加以年齿方刚,涉学日寡,驁忽臣下,不自它於太后,以是之间,能无失礼义者,其唯圣人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僕不自他於君,实欲拔出恶浊,不料迷晦已深,梦梦不可提悟。”
(2).自己与他人。 宋 张商英 《护法论》:“佛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自他无间,寃亲等观。”
《漢語大詞典》:疏逖
亦作“疎逖”。亦作“踈逖”。
(1).指荒远之地。 宋 岳飞 《奏辞男云特转恩命第四札子》:“臣奋身疎逖,冒国宠荣,陛下误恩,擢置重任。”
(2).指荒远地方的人。 宋 王安石 《尚书左丞余靖制》:“朕有大賚,虽疏逖微细必加焉。” 宋 任伯雨 《述怀》诗:“谁谓方遴选,邂逅首踈逖。”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举人等草茅疏逖,何敢妄陈大计,自取罪戾?”
(3).疏远,闲散。 明 张居正 《来雁说》:“居偏驳之朝,处疏逖之位,犹援物著化,垂眎后来。” 清 薛福成 《叶向高论》:“﹝ 向高 ﹞与疏逖之臣不同。疏逖之臣,见时势不可为,去之而已。”
《漢語大詞典》:疏外
亦作“疎外”。 疏远见外。三国志·蜀志·刘永传:“ 皓 ( 黄皓 )既信任用事,譖构 永 于 后主 , 后主 稍疎外 永 ,至不得朝见者十餘年。”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愚以为苟虑有所及,宜密以上闻,不宜以疎外自待。” 明 张居正 《答南列卿陈我度》:“比闻公不乐南行,谓孤听譖言,有所疏外於执事者,此过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