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疏逖
亦作“疎逖”。亦作“踈逖”。
(1).指荒远之地。 宋 岳飞 《奏辞男云特转恩命第四札子》:“臣奋身疎逖,冒国宠荣,陛下误恩,擢置重任。”
(2).指荒远地方的人。 宋 王安石 《尚书左丞余靖制》:“朕有大賚,虽疏逖微细必加焉。” 宋 任伯雨 《述怀》诗:“谁谓方遴选,邂逅首踈逖。”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举人等草茅疏逖,何敢妄陈大计,自取罪戾?”
(3).疏远,闲散。 明 张居正 《来雁说》:“居偏驳之朝,处疏逖之位,犹援物著化,垂眎后来。” 清 薛福成 《叶向高论》:“﹝ 向高 ﹞与疏逖之臣不同。疏逖之臣,见时势不可为,去之而已。”
《漢語大詞典》:疏外
亦作“疎外”。 疏远见外。三国志·蜀志·刘永传:“ 皓 ( 黄皓 )既信任用事,譖构 永 于 后主 , 后主 稍疎外 永 ,至不得朝见者十餘年。”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愚以为苟虑有所及,宜密以上闻,不宜以疎外自待。” 明 张居正 《答南列卿陈我度》:“比闻公不乐南行,谓孤听譖言,有所疏外於执事者,此过疑也。”
《漢語大詞典》:遗旧(遺舊)
(1).谓抛弃、疏远故旧。 晋 曹摅 《赠韩德真》诗:“《谷风》遗旧,《伐木》敦友。”魏书·高允传:“言不崇华,交不遗旧。” 宋 梅尧臣 《次韵再和永叔尝新茶杂言》:“公不遗旧许频往,何必丝管喧咬哇。”
(2).指前代留下的旧臣。《南齐书·陈显达传》:“先朝遗旧,志在名节,同列丹书,要同义举。”
《漢語大詞典》:斥远(斥遠)
排斥疏远。《汉书·郊祀志下》:“斥远方士之虚语,游心帝王之术。”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六国》:“ 怀王 佞臣 上官 、 子兰 斥远忠臣, 屈原 作《离骚》之赋。”《三国·魏志·齐王芳传》:“季末闇主,不知损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
分類:排斥疏远
《國語辭典》:疏隔  拼音:shū gé
两地相隔,距离很远,至音讯不通。《晋书。卷七五。范汪传》:「乃相驱扇,因被疏隔。」唐。沈千运〈感怀弟妹〉诗:「骨肉能几人,年大自疏隔。」
《漢語大詞典》:疏薄
亦作“疎薄”。
(1).疏远淡薄。 汉 王充 论衡·累害:“友同心恩篤,异心疏薄。”晋书·后妃传下·荀豫章君:“自以位卑,每怀怨望,为帝所谴,渐见疏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 元 曾瑞 《一枝花·买笑》套曲:“凭温柔,举止特如法;论恩爱,疎薄却有差。”
(2).粗糙简单的饭食。北齐书·彭城景思王浟传:“殿下唯饮此乡水,未食此乡食,聊献疏薄。” 宋 叶适 《丁少詹墓志铭》:“常服补褐而食疏薄。”
(3).稀薄。旧唐书·裴度传:“ 幽州 朱克融 执留赐春衣使 杨文瑞 ,奏称衣段疏薄。”
(4).薄弱。 茅盾 《子夜》十五:“从这草棚区域的阴深处一个黑影子悄悄地爬出来,像偷食的小狗似的嗅着--要嗅出那警戒网的疏薄点。”
《漢語大詞典》:远斥(遠斥)
疏远排斥。《水浒后传》第二二回:“陛下新登宝位,宜信任贤良,远斥奸佞,庶使宗社危而復安。”《水浒后传》第三七回:“陛下还朝,宜远斥和议之臣。”
分類:疏远排斥
《漢語大詞典》:疏附
使疏远者亲附。 宋 叶适 《余顷为中塘梅林诗他日来游复作》:“初如别逃 秦 ,疏附耻独贤。”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夫圣王之王也,居为后先疏附,出为奔走御侮,曷有二也。”
分類:疏远亲附
《漢語大詞典》:疏慢
亦作“疎慢”。亦作“踈慢”。
(1).轻忽,怠慢。孔丛子·抗志:“夫其亲敬非心,见吾所可亲敬也,则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北史·封懿传:“ 道武 引见,问以 慕容 旧事, 懿 应对疏慢,废黜还家。” 宋 欧阳修 《与吕正献公晦叔书》:“而久闕驰诚,恃知之厚,必不罪其疎慢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 芈氏 来至东宫, 商臣 迎拜甚恭,三献之后,渐渐疎慢,中馈但使庖人供饌,自不起身。”
(2).疏远,不亲近。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梢公道疎者下船。您兄弟想来,嫂嫂姪儿与哥哥正是着亲的,惟您兄弟是个疎慢些的,理当下水。”
(3).粗糙。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惟 滇 中纸最坚……其坚乃与绢素敌,而色理疏慢苍杂,远不如 越 中。”
(4).谓放纵狂傲。 唐 韦应物 《野居》诗:“结髮屡辞秩,立身本踈慢;今得罢守归,幸无世欲患。”
《漢語大詞典》:疏索
亦作“疎索”。亦作“踈索”。
(1).离散;分散。 唐 骆宾王 《畴昔篇》:“当时门客今何在?畴昔交朋已疎索。”一本作“踈索”。 宋 陆游 《病后自咏》:“闭户交朋疏索尽,捐书日月破除难。”
(2).疏远冷淡。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宋 陆游 《好事近·寄张真甫》词:“烦问 剑 南消息,怕还成疎索。”
(3).寂寞无聊。 北周 庾信 《晚秋》诗:“凄清临晚景,疎索望寒阶。” 唐 白居易 《酒熟忆皇甫十》诗:“踈索柳花盌,寂寥荷叶盃。” 宋 陆游 《叹老》诗:“酒徒分散情疏索,棋敌凭陵意頡頏。”
(4).稀疏,稀少。 唐 司空图 《寄考功王员外》诗:“白鸟间踈索,青山日滞留。” 唐 温庭筠 《酒泉子》词:“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5).懒散寡合。 唐 贾岛 《斋中》诗:“耽静非谬为,本性实疎索。”
《漢語大詞典》:远绝(遠絶)
边远偏僻。 宋 晁补之 《照碧堂记》:“及其脱然去之也,亦不必山林远絶之地。”
疏远隔绝。《汉书·刘向传》:“远絶宗室之任,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己分权。”晋书·五行志中:“案 周 礼传国以胤不以勋,故虽 公旦 之圣不易 成王 之嗣,所以远絶覬覦,永一宗祧。”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惟棕黑二种与白人远絶,真难为合者也。”
《漢語大詞典》:疏浅(疏淺)
亦作“疎浅”。亦作“踈浅”。
(1).粗疏肤浅。 南朝 齐 王融 《画〈汉武北伐图〉上疏》:“凿饮耕食,自幸 唐 年,而识用昏霾,经术疏浅。” 宋 苏辙 《代滕达道龙图苏州谢上表》之一:“伏念臣家世寒微,学术疎浅。”明史·刘铉传:“又令甄别六馆生,年老貌寝,学艺疎浅者,斥为民。” 明 方孝孺 《习庵说》:“踈浅者窃其华而忘修己之实,质鲁者守其意而不求致用之全。”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秋》:“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
(2).轻率浅薄。明史·忠义传四·赵锦:“今 言 诛,而 嵩 得播恶者, 言 刚暴而疏浅,恶易见; 嵩 柔佞而机深,恶难知也。”
(3).疏远淡漠。 邹韬奋 《萍踪寄语》四二:“资本主义社会里面,因个人主义之高度的发展,家属的关系也比较地疏浅。”
《國語辭典》:远亲(遠親)  拼音:yuǎn qīn
1.住得较远的亲戚。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我怎敢做的个有口偏无信。」
2.关系较疏远的亲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元普心下著疑,想道:『我那里来这样远亲?』」也称为「远房」。
《漢語大詞典》:离远(離遠)
(1).离弃疏远。《后汉书·周举传》:“去斥贪污,离远佞邪。”
(2).远离。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后人不晓,世相离远。” 南朝 梁 江淹 《谢法曹赠别》诗:“烟景若离远,末响寄琼瑶。”
《漢語大詞典》:遗亲(遺親)
(1).谓疏远或遗弃双亲。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国子监诸馆生,洿杂无良, 阳城 为司业,以道德训喻,有遗亲三年者勉之归覲,由是生徒稍变。”
(2).指遗忘父亲名字而不提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至於宗经矩圣之典,端绪丰赡之功,遗亲攘美之罪,徵贿鬻笔之衍, 公理 辨之究矣。”
(3).指死去的双亲或亲族。宋书·萧惠开殷琰传论:“昔 启方 説主,迹表遗亲, 邓攸 淳行,爱兼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