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2,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赠芍
拜门
成奸
贪花
走野
送情
奸情
情窦
相思病
逾垣
黄册
出港
相思债
情书
鸳鸯社
《漢語大詞典》:赠芍(贈芍)
《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 郑玄 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后因以“赠芍”表示男女别离之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盖大鼓多采兰赠芍之事,闺阁演唱,已为不宜。”
《國語辭典》:拜门(拜門)  拼音:bài mén
1.登门拜谢。语本《孟子。滕文公下》:「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2.新婚夫妇,在婚后三日或七朝九日,回女方拜见岳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礼。」
3.拜在有名望或有权势者的门下,自称门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赵啸存由福建藩司升坐了福建巡抚。伯芬一面写了禀帖去贺任,顺便缴还宪帖;另外备了一份门生帖子,夹在里面寄去,算是拜门。」
《漢語大詞典》:成奸
谓男女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
《國語辭典》:贪花(貪花)  拼音:tān huā
贪好美色。唐。韩琮 春愁诗:「秦娥十六语如弦,未解贪花惜杨柳。」
《漢語大詞典》:走野
指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又且丈夫心下不喜,未免私房走野。”
《國語辭典》:送情  拼音:sòng qíng
1.传递情意。如:「眉目送情」。《三国演义》第八回:「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
2.送礼、送人情。
《國語辭典》:奸情(姦情)  拼音:jiān qíng
1.通奸的情事。《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甚么阿舅常常来楼上坐,必有奸情之事。」
2.恶念。三国魏。曹囧〈六代论〉:「奸情散于胸怀,逆谋消于唇吻。」
《國語辭典》:情窦(情竇)  拼音:qíng dòu
发生情爱的感觉。《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窦料也开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且说刘达生年纪渐渐大了,情窦已开,这事情也有些落在眼里了。」
《國語辭典》:相思病  拼音:xiāng sī bìng
男女因恋爱不遂或相思过度,导致情绪不稳而生病憔悴的情状。《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若两边皆有意,不能完聚者都要害倒了,方是谓之相思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婆娘!想甚情人,害相思病了。」
《漢語大詞典》:逾垣
亦作“踰垣”。
(1).翻越墙头。左传·僖公五年:“ 重耳 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讎也。’逾垣而走。”《孟子·滕文公下》:“ 段干木 踰垣而辟之。”梁书·良吏传·何远:“收捕者至, 远 逾垣以免。”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传:“言讫, 象 踰垣而归。” 明 李东阳 《东山先生有两广之命奉寄》诗:“缩手未闲终坐巧,逾垣欲避转愁偏。”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团丁﹞逾垣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 阿Q 抓出来。”
(2).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墙。”后因以“逾垣”谓男女私会偷情。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如不弃粪土,敬订踰垣,面诉离忱,以表永诀耳。”
《國語辭典》:黄册(黃冊)  拼音:huáng cè
户口册籍。《续文献通考。卷六一。职官考》:「知县掌一县之政,凡赋役、岁会、实征、十年造黄册。」《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总论》:「编审之时有二,一在十年大造,将钱粮、户口攒造黄册,进呈御览。」
《國語辭典》:出港  拼音:chū gǎng
1.货物运出港口。如:「这批丝绸近期将出港。」
2.船只驶出港口。
《國語辭典》:相思债(相思債)  拼音:xiāng sī zhài
思慕爱恋的感情债。比喻男女相思情深。《董西厢》卷七:「谁知道倒为冤家赢得段相思债,相思债!是前生负偿他,还著后煞!」也作「相思业」。
《國語辭典》:情书(情書)  拼音:qíng shū
表示爱慕情意的书信。《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可是写情书约汉子,坏我的帖儿?」
《漢語大詞典》:鸳鸯社(鴛鴦社)
指男女欢会之所。 南唐 张泌 《妆楼记》:“ 朱子春 未婚,先开房室,帷帐甚丽,以待其事。旁人谓之待闕鸳鸯社。”《全元散曲·一枝花·盼望》:“晓行藏知起倒翻身跳出鸳鸯社,能进退识高低大步衝开狼虎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鸳鸯社散之日,茫茫回首,旧事皆空。”
分類:男女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