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1,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甲冑
甲庚
甲卒
中甲
三甲
丁甲
玄甲
马甲
岁甲
车甲
甲等
雌甲
甲长
释甲
丘甲
《国语辞典》:甲冑  拼音:jiǎ zhòu
铠甲和头盔。《书经。说命中》:「唯口起羞,惟甲冑起戎。」《西游记》第二回:「那魔王穿了甲冑,绰刀在手,与众妖出得门来。」
《漢語大詞典》:甲庚
科第与年龄。 元 杨弘道 《哭刘叔京》诗:“甲庚俱旧识,类聚不同方。”
分類:科第年龄
《國語辭典》:甲卒  拼音:jiǎ zú
武装的士兵。亦泛指军队。晋。潘岳〈西征赋〉:「超遂遁而奔狄,甲卒化为京观。」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也称为「甲兵」、「甲士」。
《漢語大詞典》:中甲
金 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成绩属中等者。参阅金史·选举志二
中甲科。谓考中进士。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渴睡汉及第》:“ 吕 ( 吕蒙正 )明年中甲,寄声 胡 ( 胡旦 )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
《國語辭典》:三甲  拼音:sān jiǎ
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所分的一甲、二甲、三甲等三个等级。《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八年,……进士始分三甲。」
《漢語大詞典》:三壬
术数家语。言人腹部有三壬,乃长寿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鼻无梁柱,脚无天根,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 唐 刘禹锡 《乐天是月长斋遂为联句》诗:“鉴容称 四皓 ,捫腹有三壬。” 宋 陆游 《冬日感兴十韵》:“梦魂来二竪,相法欠三壬。”
《漢語大詞典》:丁甲
即六丁六甲。本为道教神名。后亦泛指天兵天将。《西游记》十五回:“众揭諦道:‘丁甲、功曹、伽蓝轮次。’”
分類:为道道教
《漢語大詞典》:玄甲
(1).铁甲。铁色玄黑,故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霍去病 ﹞ 元狩 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 长安 至 茂陵 。” 张守节 正义:“玄甲,铁甲也。”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玄甲耀日,朱旗絳天。”
(2).指军队。 宋 陈师道 《和黄预久雨》诗:“黑云玄甲驻,铁骑冷官驰。”
(3).指动物的黑色甲壳或鳞片。宋书·符瑞志上:“﹝ 周公旦 ﹞与 成王 观于 河 洛 ,沉璧……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 唐 白居易 《黑龙饮渭赋》:“玄甲黯以凝黛,文章斐兮摛锦。”
《國語辭典》:马甲(馬甲)  拼音:mǎ jiǎ
1.战马身上所披的甲衣。《新五代史。卷一○。汉高祖本纪》:「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授之。」
2.吴语。指背心。
3.江珧的别名。参见「江珧」条。
《骈字类编》:岁甲(岁甲)
盛事美谈洪州刘生为本郡参谋岁甲未冠仪形秀美
《漢語大詞典》:车甲(車甲)
兵车和铠甲。礼记·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 郑玄 注:“乘兵车衣甲之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车甲全而归 燕 , 燕王 必喜。”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皮不足以备车甲,肉不足以登俎豆。”《隋唐演义》第三回:“﹝ 李靖 ﹞寻路回寓,将所赠之书展看,却都是些行兵要诀,及造作兵器车甲的式样与方法。”
分類:兵车铠甲
《國語辭典》:甲等  拼音:jiǎ děng
第一等级。如:「他今年工作勤奋,考绩被评为甲等。」
分類:第一等
《漢語大詞典》:雌甲
年逾花甲之同庚者二人,其幼者之甲子为雌甲子。 宋 刘克庄 《挽蔡遵府阁学》诗之二:“雌甲何其厄,同庚只么休。” 元 方回 《寄寿牟提刑献之巘诗序》:“前 浙东 宪使大卿 陵阳 牟公 献之先生 宝庆 三年丁亥年正月十一日生,其贤子孙以丙申正旦奉觴为亲庭庆七十。 紫阳 方回 亦以丁亥年前五月十一日生,为雌甲子。”又诗:“我亦七旬乃雌甲,林慙磵愧负山灵。”一说甲子逢双日者。 清 高士奇 《天禄馀识·雌甲》:“《説楛》:甲子逢单日为雄,双日为雌。雌甲子虽雨不害。诗云:‘老尚夸雌甲,狂寧作散仙。’”
分類:甲子
《國語辭典》:甲长(甲長)  拼音:jiǎ zhǎng
古代户口编制以十户为一甲,每十户的首领称为「甲长」。明。汤显祖《邯郸记》第一一出:「我做甲长管十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有嫌著贫的,便是世家巨族,不得与甲长联亲。」
《漢語大詞典》:释甲(釋甲)
脱下战衣。谓士无戒备。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庆氏 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且观优。”亦指罢兵。 汉 陈琳《为袁绍上汉帝书》:“虽欲释甲投戈,事不得已。” 梁启超 《新民说》:“昔 希腊 列邦,干戈相寻,一遇 波斯 之来袭,则忽释甲而相与歃血焉。”
分類:戒备
《漢語大詞典》:丘甲
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鲁成公 因 齐 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杜预 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 鲁 使丘出之,讥重敛。” 顾炎武 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 鲁 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穀梁传·成公元年》。按,“丘甲”之说,论者纷纭。参阅 清 万斯大 春秋随笔、 清 毛奇龄 春秋毛氏传、 清 钟文烝 《穀梁补注》、 清 刘逢禄 《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