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用意  拼音:yòng yì
1.意向、存心。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通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用意深矣!」
2.注意。《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到晚来,能仔细,大门关了小门闭;刷净锅儿掩厨匮,前后收拾自用意。」
《分类字锦》:用意栽花
李中 赠胊山孙明府诗 买将病鹤劳心养,移得闲花用意栽。
分类:
《分类字锦》:用意绵密(用意绵密)
周书姚僧垣传武陵王所生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僧垣视之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梁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分类:
《國語辭典》:用心用意  拼音:yòng xīn yòng yì
专心致志。《儒林外史》第一回:「回家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副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
分類:专心致志
《国语辞典》:留心用意  拼音:liú xīn yòng yì
用心注意。《红楼梦》第五二回:「我赶忙接了镯子,想了一想: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
分类:用心注意
《分类字锦》:良工用意
李群玉 薛侍御处乞靴诗 越客南来誇桂麋,良工用意巧缝成。
分类:
《國語辭典》:立意  拼音:lì yì
1.下定决心。《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红楼梦》第八回:「你立意要撵他出去也好,我们也都愿意出去。」
2.确立作品的思想、主题。如:「作文第一要紧是立意,再来才是布局和修辞。」《红楼梦》第三七回:「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
《國語辭典》:命意  拼音:mìng yì
定意、寓意。《红楼梦》第六四回:「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漢語大詞典》:事意
(1).事情的意义。汉书·贾山传:“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
(2).用意;意图。晋书·司马休之传:“ 文思 事意,远近所知。”《元典章·圣政一·守法令》:“应合行事,理遵守 世祖 皇帝累降条格事意施行。”
(3).犹事情,事务。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上入苑, 吉頊 拢马,上问在外有何事意。” 唐 白居易 《洛城东花下作》诗:“向后光阴促,从前事意忙。”
《國語辭典》:深意  拼音:shēn yì
深刻的用意。《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李育传》:「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红楼梦》第三四回:「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
《國語辭典》:意思  拼音:yì si
1.心意、想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思惟:此中得恁寂寞!猴行者知师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听得说是韦十一娘,又与惊恐之说相合,心下就有些望他救答意思,略放胆大些了。」
2.意旨、意义。如:「这个字的意思怎么讲。」
3.情趣、趣味。如:「昨晚的舞会好没意思。」《红楼梦》第三一回:「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
4.道义、交情。如:「你把难题推给我,太不够意思了。」
5.诚意、送人东西时的客气话。如:「这是一点小意思,请笑纳。」
《國語辭典》:至意  拼音:zhì yì
极深厚诚挚的情意。《淮南子。要略》:「诚喻至意,则有以倾侧偃仰世俗之间,而无伤乎谗贼螫毒者也。」《汉书。卷七二。鲍宣传》:「惟陛下少留神明,览五经之文,原圣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
《國語辭典》:主意  拼音:zhǔ yì
立定的心意、办法。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坚心主意施公正,报答皇王爵禄恩。」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曹丞相百万军都来到,据著他兴心主意不相饶,折算你谁知道。」也作「主见」。
《漢語大詞典》:有谓(有謂)
(1).有言。庄子·齐物论:“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成玄英 疏:“谓,言也。”
(2).谓有话要说。 唐 杜甫 《杜鹃行》:“声音咽噦若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
(3).有原因;有用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于司空 頔 因 韦太尉 奉圣乐,亦撰顺圣乐以进。每宴必使奏之。其曲将半,行缀皆伏,独一卒舞于其中。幕客 韦綬 笑曰:‘何用穷兵独舞?’言虽詼谐,一时亦有谓也。” 唐 许彬 《经李翰林庐山屏风迭所居》诗:“深居应有谓,济代岂无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二李省诗:“二公皆以文名一时,而律赋非所长。乡人 侯某 者,以能赋称,因资之以润色。既书卷,不以诗示 侯 , 侯 疑其必有谓。”
《漢語大詞典》:藏用
(1).潜藏着的功用。语本《易·繫辞上》:“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孔颖达 疏:“藏诸用者,潜藏功用,不使物知。”谓隐藏难知者而更显表其功用。《南齐书·乐志》:“道閟期运,义开藏用。”
(2).指暗藏其用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 詹鍈 义证:“有时隐晦含蓄把作品的用意暗藏起来,使读者有想象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