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非道德主义
一种摒弃道德规范,否认道德的存在及其社会作用的伦理学理论。如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要否认一切道德,认为“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道德对此无能为力。
《漢語大詞典》:分子运动论
用物质结构的原子分子论来阐述热现象的理论。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其要点是:(1)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这种热运动越剧烈,宏观物体温度就越高;(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漢語大詞典》:二因素说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智力结构理论。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是完成任何活动都必备的共同因素,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特有因素。
《漢語大詞典》:发生认识论
瑞士皮亚杰关于认识的理论。认为不能静止地看待认识论问题;人类知识的形成是包括着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结构。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是主体对客体施加动作的结果。动作是外显的实际行动,运算是内化的可逆的并可协调成为系统的行动。
《國語辭典》:泛神论(泛神論)  拼音:fàn shén lùn
认为自然与神,本质上为一体,世界万物不外乎神的表现的理论。代表学者有布鲁诺和史宾诺沙。也称为「万有神论」。
《國語辭典》:后账(後賬)  拼音:hòu zhàng
不公开的账。如:「这家商店的后账不知有多少?」
《漢語大詞典》:广义相对论
关于引力与时间、空间相互关系的现代物理理论。1915-1916年由爱因斯坦提出。基本假设是:(1)广义相对性原理;(2)等效原理。其结论主要有:(1)水星近日点进动规律;(2)光线在引力场中要弯曲;(3)光谱线在引力场中要向红端移动;(4)存在引力波;(5)存在引力透镜现象等。
《漢語大詞典》:关系说
西方美学理论之一。法国狄德罗提出。认为美是事物中千差万别的关系。分为两类:实在的和感知的,前者即为“外在于我的美”(不依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即“实在的美”;后者即为“关系到我的美”(客观关系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也即“相对(见到)的美”。
《國語辭典》:博大精深  拼音:bó dà jīng shēn
1.广博深远。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2.形容一个人知识宏阔,见解精辟。《清史稿。卷四八○。儒林传。陈瑚传》:「瑚之为学,博大精深,以经世自任。」
《國語辭典》:不可知论(不可知論)  拼音:bù kě zhī lùn
一种唯心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之外的世界是无法认识的。
《國語辭典》:柏林大学(柏林大學)  拼音:bó lín dà xué
University of Berlin
为德国著名国立大学之一。在1809年为洪堡(W. von Humboldt)所创设,为强调研究的现代大学。二次大战结束后划入东德。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支持下,于西元1948年成立柏林自由大学于西柏林。东德的柏林大学乃改名为「柏林洪堡大学」。东西德统一后,两校仍各自独立,名称未再改变。
《國語辭典》:八十四调(八十四調)  拼音:bā shí sì diào
中国古代音乐的宫调理论中,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声音阶配合黄钟、大吕、大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吕定音,共可得八十四调。如黄钟宫、大吕宫即以黄钟或大吕为宫音。《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律有七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十四调,旋转相交,尽皆和合。」
《漢語大詞典》:比较成本说
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于1817年建立。认为在资本和劳动不能在国际间转移的情况下,各国生产它们在成本上优势最大和劣势最小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则都能节省劳动。
《漢語大詞典》:板块构造说
一种关于全球构造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全球整体的观点研究地球科学。认为岩石圈被地震带分割成若干大小不同的岩石板块,且位于下部塑性软流圈之上,并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转动;板块的汇聚和离散,引起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等。将全球分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
《漢語大詞典》:杯水主义
产生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初期的一种性道德理论。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满足性的需求就像喝一杯水那样平常。列宁对此曾作出尖锐批判,认为在性生活方面,不仅应当考虑生理上的要求,还要考虑文化特征以及由两性关系而引起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