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王守仁  拼音:wáng shǒu rén
人名。(西元1472~1528)字伯安,浙江馀姚人。明代大儒,弘治进士。正德时巡抚南赣,定宸濠之乱。嘉靖时封新建伯,总督两广,破断藤峡贼,卒谥文成。其学以知行合一为主,发挥致良知之教,反对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讲心学渊源于宋之陆九渊,世称姚江学派。尝筑室于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书》。
《漢語大詞典》:陆王(陸王)
古代理学家 宋 陆九渊 、 明 王守仁 的并称。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三章:“又 九江 之理学,以 程 朱 为主,而间採 陆 王 ,先生则独好 陆 王 ,以为直捷明诚,活泼有用。”
《國語辭典》:阳明(陽明)  拼音:yáng míng
1.明亮、光明。《续汉书。卷一四。五行志二》:「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文选。束晰。补亡诗六首之三》:「玉烛阳明,显猷翼翼。」
2.浙江绍兴会稽山的阳明洞。为道家洞天之一,明代王守仁尝结庐其侧,因自号「阳明」。
3.经脉名称之一。为阳气升发的最后阶段。如:「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國語辭典》:心学(心學)  拼音:xīn xué
明代盛行的良知之学。创自宋儒陆象山,以尊德性、明本心为基本概念,故时称「心学」。后经明儒王阳明发扬光大,而盛行于世。
《國語辭典》:心理学(心理學)  拼音:xīn lǐ xué
以科学方法研究个体的心智活动及行为的学问。
《漢語大詞典》:徇外
求索心外之理。 明 高攀龙 《示学者》:“自 姚江 因俗学流弊,看差了 紫阳 穷理,立论偏重,遂使学者谓读书是徇外,少小精力,虚抛閒过。”按, 明 王守仁 主张“格物致治,自求于心”,反对 宋 朱熹 的“外心以求理”,故信奉 王 学者有“读书是徇外”之语。参阅明儒学案卷十。
《国语辞典》:王阳明(王阳明)  拼音:wáng yáng míng
人名。即明代理学家王守仁。参见「王守仁」条。
《漢語大詞典》:格竹
指 明 王守仁 就竹子推究事物原理之事。 明 钱德洪 《王文成公年谱》:“二十一岁在 越 ……是年为 宋 儒格物之学,先生始侍 龙山公 于京师徧求 考亭 遗书读之。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麄,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沉思其理不得,遂遇疾。先生自委圣贤有分,乃随世就辞章之学。” 清 魏源 《王文成公赞》:“ 朱子 格物何曾教人格竹,此亦《语録》之一病。” 严复 《救亡决论》:“前 明 姚江 王伯安 ,儒者之最有功业者也,格窗前一竿竹,七日病生。”
《国语辞典》:陆王之学(陆王之学)  拼音:lù wáng zhī xué
宋代陆九渊与明代王守仁两学派的合称。这两派思想一脉相承,都属心学派,以「发明本心」为学问之首要。但陆偏儒,王偏道;陆主渐悟,王主顿悟。相对于宋代程朱之学而言。
《国语辞典》:痛毁极诋(痛毁极诋)  拼音:tòng huǐ jí dǐ
极力的毁谤辱骂。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国语辞典》:姚江学派(姚江学派)  拼音:yáo jiāng xué pài
明代王守仁所创的学派。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因王守仁是浙江省馀姚人,故其学说称为「姚江学派」。也称为「阳明学派」。
《国语辞典》:阳明先生(阳明先生)  拼音:yáng míng xiān shēng
世人对明代王守仁的尊称。参见「王守仁」条。
《国语辞典》:阳明学派(阳明学派)  拼音:yáng míng xué pài
明王守仁所创的学派。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因王守仁是浙江省馀姚人,故其学说也称为「姚江学派」。
《国语辞典》:阳明哲学(阳明哲学)  拼音:yáng míng zhé xué
明王守仁所主张的学说。以致良知为主,提倡知行合一之说。
《国语辞典》:馀姚之学(馀姚之学)  拼音:yú yáo zhī xué
明代王守仁主张的学说。以致良知为主,提倡知行合一。因王守仁为浙江省馀姚县人,故称为「馀姚之学」。
《国语辞典》:传习录(传习录)  拼音:chuán xí lù
书名。明朝徐爱、钱德洪等根据其师王守仁讲经论学的语录编辑而成。三卷。记载「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论点的问答,是研究王守仁思想的主要资料。有孙奇逢、黄宗羲诸家的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