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4,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玄纁
曾玄
入玄
玄旨
探玄
玄功
守玄
玄洲
玄堂
三玄
玄裳
玄英
玄真子
太玄经
参玄
《國語辭典》:玄纁  拼音:xuán xūn
赤黑色的币帛,本为荆州贡物,后用以泛称币帛。《书经。禹贡》:「包匦茅,厥筐玄纁玑组。」《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法真传》:「将蹈老氏之高踪,不为玄纁屈也。」
《漢語大詞典》:曾玄
曾孙和玄孙。亦泛指后代。隶释·汉韩敕修孔庙后碑:“謁庙拜墓,感有曾玄。”《晋书·刘颂传》:“ 泰始 之初,陛下践阼,其所服乘皆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 明 方孝孺 《祭郑仲舒太常》:“吾之哀公者,非特为游从之好,谈谐之乐,盖一閔吾之道而伤其将坠,一以誄公之德以告公之曾玄。”
《漢語大詞典》:入玄
谓达到玄妙的境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緑窗相对无餘事,演谱推敲思入玄。”
分類:玄妙境界
《國語辭典》:玄旨  拼音:xuán zhǐ
深奥的义理。唐。张蠙 宿开照寺光泽上人院诗:「静室谭玄旨,清宵独细听。」
分類:深奥义理
《韵府拾遗 先韵》:探玄
宋史艺文志:王守一周易探玄九卷。
《漢語大詞典》:玄功
(1).犹神功,谓宇宙自然之功。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徒勤日用,谁契玄功。” 唐 孙鲂 《柳》诗之九:“莫道玄功无定配,不然争得见桃花。”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天意果然得,玄功与吾谋。”
(2).影响深远的功绩;伟大的功绩。南齐书·明帝纪:“玄功潜被,至德弥阐。” 唐 武则天 《清庙乐章·迎武舞》:“赫赫玄功被穹壤,皇皇至德洽生灵。”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除害殄凶,玄功遐被。”
(3).道教指修道的功夫。云笈七籤卷四十:“《真仙内科》云:玄功之人,常布衣草履,不得荣华之服,犯者失道。”
《漢語大詞典》:守玄
保持清虚玄静。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寧如 老聃 之清浄微妙,守玄抱一乎?” 三国 魏 卞兰 《座右铭》:“不为福先,不与祸邻,守玄执素,无乱大伦。”
分類:保持清虚
《漢語大詞典》:玄洲
(1). 战国 宋 玉 《钓赋》中假托的人名。《古文苑·宋玉〈钓赋〉》:“ 宋玉 与 登徒子 ,偕受钓於 玄洲 ,止而并见於 楚襄王 。 登徒子 曰:‘夫 玄洲 ,天下之善钓者也。’” 章樵 注:“玄,妙也;洲,水边洲渚。言精於钓,故托 玄洲 为名。”
(2).神话中的十洲之一。海内十洲记·玄洲:“ 玄洲 ,在 北海 之中,戌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万里,上有 太玄都 ,仙伯 真公 所治……饶金芝玉草。” 南朝 梁 沈约 《和刘中书仙诗》:“清旦发 玄洲 ,日暮宿 丹丘 。”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六:“ 玄洲 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
(3).幽深的崖岸。古文苑·蔡邕〈汉津赋〉:“明珠胎於灵蚌兮,夜光潜乎玄洲。” 章樵 注:“玄洲,幽深之崖也。”
《國語辭典》:玄堂  拼音:xuán táng
1.面向北方的堂屋。《礼记。月令》:「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2.陵墓。南朝齐。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翠帟舒阜,玄堂启扉。」
《國語辭典》:三玄  拼音:sān xuán
1.中国魏晋南北朝时《老子》、《庄子》、《周易》之合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庄、老、周易总谓『三玄』。」
2.中国禅宗临济禅师接引学者的方法。谓一句话应包含有三个层面。《人天眼目》卷一:「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
《漢語大詞典》:玄裳
黑色的下衣。国语·吴语:“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
分類:黑色下衣
《國語辭典》:玄英  拼音:xuán yīng
1.纯黑色。《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服清白以消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2.冬季。《尔雅。释天》:「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漢語大詞典》:玄真子
(1).传说中的古神仙。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范成大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
《国语辞典》:太玄经(太玄经)  拼音:tài xuán jīng
书名。汉朝扬雄拟《易经》而作,十卷。晋朝范望为之作注。
《漢語大詞典》:参玄(參玄)
(1).佛教语。犹参禅。 明 于颍 《暑中偕文将泛湖谒牧雪师》诗:“参玄过 白社 ,破浪狎清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紫花和尚:“时有僧善参玄,因遣人邀至,使就榻前讲《楞严》。”
(2).泛指探究哲理。 唐 杨炯 《〈王勃集〉序》:“ 扬子云 之暮年,遂起参玄之叹。” 扬雄 晚年曾仿《太玄》,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