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关系企业(关系企业)  拼音:guān xì qì yè
根据《公司法》第396条之1,指独立存在而相互间具有下列关系之企业:一、有控制与从属关系之公司。二、相互投资之公司。
《国语辞典》:后加成分(后加成分)  拼音:hòu jiā chéng fèn
语言学名词,指独立不成词,但附在词干后,能构成新词或改变语法意义的词缀。前者如「现代化」、「规范化」的「化」,后者如「咱们」、「他们」的「们」。
《国语辞典》:决裂索性(决裂索性)  拼音:jué liè suǒ xìng
意志坚决,个性独立。《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纵欲亡身》:「难道你这般决裂索性的姐姐,身边就肯添个影人儿?」
《国语辞典》:离线作业(离线作业)  拼音:lí xiàn zuò yè
无须连接伺服器或网路,即可以独立进行资料处理的作业。
《国语辞典》:解析批评(解析批评)  拼音:jiě xī pī píng
一种西洋文学批评的学派。此派将作品视为一独立整体,并认为利用严格的分析方法来分解其各部构造,可以发掘出作品的特质与意义。
《国语辞典》:永久中立国(永久中立国)  拼音:yǒng jiǔ zhōng lì guó
凡其政治独立及领土完整为他国所尊重或保障,而本身承诺除自卫外,对任何国家间的战争都采取中立态度,永不对外作战的国家。如瑞士、奥地利。
《国语辞典》:不合作运动(不合作运动)  拼音:bù hé zuò yùn dòng
以非暴力抵制为手段的抗争行动,尤指印度独立运动中,甘地(Mahatma Gandhi)倡导的反英行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反抗英国的统治,甘地于西元1920~1922年间和1930~1934年间领导了全印度范围的不合作运动,呼吁印度人不纳税、不入公立学校、不到法庭、不进公职、不买英货;甘地自己并曾多次绝食。印度的和平抵制行动几乎瘫痪当地殖民政府的运作,英国国内舆论压力增大,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让印度逐渐发展自治体制。
《国语辞典》:国家基本权(国家基本权)  拼音:guó jiā jī běn quán
国家在国际法上应享有的权利。如国家自卫、独立、相重、平等、交通等权利。
《国语辞典》:国家行为主义(国家行为主义)  拼音:guó jiā xíng wéi zhǔ yì
为国际法上的重要原则。每一个国家都享有独立的主权,国与国之间立于平等的地位,所以国家在外国的法庭内,不负有任何刑事或民事责任。
《国语辞典》:无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  拼音:wú xíng wéi néng lì rén
系指无法独立依自己意思而发生法律上一定效力之人。如未满七岁的未成年人、受监护宣告之人等。
《国语辞典》:印度独立运动(印度独立运动)  拼音:yìn dù dú lì yùn dòng
英国统治印度后,印度人所发动的独立运动。其中以国大党领袖甘地所采取的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最具成效,使英国在经济上遭受严重的打击,并恢复了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终于在西元一九四七年获得和平的独立。
《国语辞典》:行为能力(行为能力)  拼音:xíng wéi néng lì
以独立的意志实施具有法律行为效果的能力。我国民法规定满二十岁之成年人及未成年人已结婚者为有行为能力人,满七岁之未成年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未满七岁之未成年人及禁治产人为无行为能力人。
《国语辞典》:同卵双生(同卵双生)  拼音:tóng luǎn shuāng shēng
一个受精卵,经细胞分裂为两个,再各自发育为独立的个体,而他们细胞内所含的染色体则一样。最大的外在特徵是性别相同,面貌相似。
《国语辞典》:挺拔不群  拼音:tǐng bá bù qún
独立特出,与众不同。如:「他品德高尚,挺拔不群,是个杰出的人物。」《宋史。卷三三一。列传。沈遘》:「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
《国语辞典》:文艺评论(文艺评论)  拼音:wén yì píng lùn
将文艺作品视为独立的有机体,由各种角度讨论其结构、主题、创作倾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