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牺牲(犧牲)  拼音:xī shēng
1.祭神用的牲畜。《礼记。月令》:「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
2.为了某种目的,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或权益。如:「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他牺牲了生命。」
《漢語大詞典》:牲牢
犹牲畜。诗·小雅·瓠叶序:“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餼,不肯用也。” 郑玄 笺:“牛羊豕为牲,繫养者曰牢。”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司门转致乎牲牢之繫,小胥专达乎悬位之使。” 金 元好问 《致乐堂记》:“故牲牢不加于菽水,三釜无羡乎万钟。”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王文靖:“公家训云:祭墓无以牲牢,惟以蔬果代之。”
分類:牲牢牲畜
《國語辭典》:三牲  拼音:sān shēng
1.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豕三种牺牲。《孝经。纪孝行》:「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宋。邢炳。疏:「三牲,牛、羊、豕也。」《抱朴子。内篇。道意》:「太牢三牲,曷为济焉!」
2.俗称为鸡、鱼、豕。唐。韩愈 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
《漢語大詞典》:牲币(牲幣)
牺牲和币帛。古代用以祀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后泛指一般祭祀供品。《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已下。’ 玄 谓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小祀又有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百物。”孔丛子·论书:“牲币之物,五岳视三公而名山视子男。” 金 元好问 《樊侯寿冢记》:“以吉日壬辰合祭三世,牲币来助者倾动州里。”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家祭》:“苹蘩洁,牲币俱,宜祀之辰籩豆举。”
《漢語大詞典》:牲牷
(1).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牲。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 杜预 注:“牲,牛羊豕也;牷,纯色完全也。”南史·萧子云传:“ 梁 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 沈约 撰,至是承用。”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三:“大羹味薄牲牷洁,至乐声和凤鸟飞。”
(2).泛指祭品。 郭沫若 《羽书集·惰力与革命》:“我们在这抗战的炮火声中纪念辛亥革命,我们要多放些大炮来作为喜炮,我们要多杀几个敌人来作为牲牷。”
《漢語大詞典》:牲酒
犹牲醴。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故明宫斋庐,上雨旁风,无所盖障,牲酒瘠酸,取具临时。” 宋 陆游 《夜雨寒甚》诗:“行当三白兆丰年,牲酒如山作秋社。” 清 钱大昕 《东镇庙元碑》:“有司具牲酒庶品以荐。”
《漢語大詞典》:牲玉
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左传·昭公十八年》:“ 郑国 有灾, 晋 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国语·鲁语上:“余不爱衣食於民,不爱牲玉於神。” 韦昭 注:“牲,牺牲;玉,珪璧,所以祭祀也。” 唐 李白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牲玉有礼,祀典无亏。” 王琦 注:“玉,告神时荐於座之玉器,与牲币俱陈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望走羣祀,歌舞牲玉,神巫则肥,农夫则酷。”
《漢語大詞典》:特牲
祭礼或宾礼只用一种牲畜。左传·襄公九年:“祈以币更,宾以特牲。” 杨伯峻 注:“款待贵宾,只用一种牲畜。一牲曰特。”国语·楚语下:“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 韦昭 注:“特牲,豕也。”晋书·王祥传:“著遗令训子孙曰:家人大小不须送丧,大小祥设特牲,无违余命。”礼记·郊特牲 唐 陆德明 题解:“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國語辭典》:牲醴  拼音:shēng lǐ
祭祀时所用的牲畜和甜酒。《宋史。卷一三二。乐志七》:「乐均无爽,牲醴攸设。」《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掩埋已毕,庄徵君买了些牲醴纸钱,又做了一篇文。庄徵君洒泪祭奠了。」
《漢語大詞典》:丽牲(麗牲)
(1).指古代祭祀时将所用的牲口系在石碑上。语出礼记·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即入庙门,丽于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 汉 郑玄 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
(2).借指碑石。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用敢删举其要者,揭诸丽牲以餉来世。” 王闿运 《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谓宜述徽迹,表之后来,是用伐石西山,鐫词丽牲。”
《漢語大詞典》:牲用
犹牺牲。左传·襄公十年:“昔 平王 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騂旄之盟。” 杨伯峻 注:“牲用为一词,义犹牺牲。”参见“ 牺牲 ”。
分類:牲用牺牲
《國語辭典》:牺牲(犧牲)  拼音:xī shēng
1.祭神用的牲畜。《礼记。月令》:「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
2.为了某种目的,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或权益。如:「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他牺牲了生命。」
《漢語大詞典》:刑牲
谓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周书·文帝纪上:“﹝ 太祖 ﹞因与 元毗 及诸将刑牲盟誓,同奬王室。”新唐书·李密传:“ 巩 南设坛场,即位,刑牲歃血,改元 永平 。”明史·李文忠传:“所乘马跑地,泉涌出,三军皆给,乃刑牲以祭。” 清 周亮工 《九龙滩口号》诗:“刑牲载酒拜龙头, 安济祠 中筶乱求。”
《漢語大詞典》:牲醪
牲醴。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爪甲间皆出云烟:“ 太宗 以下,乃携杏酒青羊,以备牲醪,告於山中。”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桐川酒》:“方议以事闻于郡,吏卒相谓:‘库旧有神祠,前官輒去之,得非其为孽乎?’密市牲醪,罗拜祷请,许以再立庙。”
《漢語大詞典》:嘉牲
祭祀用的牺牲。史记·封禅书:“皇帝始郊见 太一云阳 ,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饗。” 晋 傅玄 《晋天地郊明堂歌·夕牲歌》:“嘉牲匪歆,德馨惟饗。”
分類:祭祀牺牲
《漢語大詞典》:省牲
古代祭祀前,主祭及助祭者须审察祭祀用的牲畜,以示虔诚,称为“省牲”。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省牲之夕,载暘载阴,将事之夜,天地开除,月星明穊。”明史·崔亮传:“ 亮 乃奏考古省牲之仪,远神坛二百步。”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吃过了茶,换了公服,四位迎到省牲所去省了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