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纸钱(紙錢)  拼音:zhǐ qián
祭祀鬼神或葬礼与扫墓时焚烧,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新年初一日,叫他到坟上烧纸钱去。」也称为「黄纸」、「钱纸」。
《國語辭典》:楮币(楮幣)  拼音:chǔ bì
宋代发行的纸币。因多用楮皮制造的纸印成,故称为「楮币」。《宋史。卷四三六。儒林传六。李道传传》:「道传应诏言楮币之换,官民如雠;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也称为「楮券」。
《國語辭典》:神马(神馬)  拼音:shén mǎ
传说中神奇的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注》:「长老传言,池中有神马。家马交之,则生骏驹,日行五百里。」
《國語辭典》:纸马(紙馬)  拼音:zhǐ mǎ
印绘马匹、神祇、佛像等供祭祀焚化的神像纸。最早源于秦国人用马作祭品,唐代以后改以纸扎马祭祀鬼神,故称「纸马」。后世则大多以刻版五色纸印神佛像。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二折:「只等那船头上烧了利市纸马,分些神福,吃得醉饱了,便撑动篙来,开起船来。」《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胡老爹面前转托僧官去约僧众,并备香、烛、纸马、写法等事。」也称为「甲马」。
《國語辭典》:白纸(白紙)  拼音:bái zhǐ
白色的纸。《宋书。卷九五。索虏传》:「于是王公以下上书太子皆称臣,首尾与表同,唯用白纸为异。」唐。白居易 开元九诗书卷诗:「红笺白纸两三束,半是君诗半是书。」
《漢語大詞典》:烧钱(燒錢)
焚化纸钱。 宋 黄庭坚 《题牧护歌后》:“及在 黔 中,闻赛神者夜歌……末云:‘奠酒烧钱归去。’”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五:“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亦作“ 烧钱纸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沙板棺材罗木底,公婆与我烧钱纸。” 巴金 《家》二九:“你在给哪个烧钱纸?”参见“ 烧纸 ”。
《國語辭典》:烧纸(燒紙)  拼音:shāo zhǐ
1.一种专供鬼神使用的纸钱,在纸上雕刻或印上钱形,以焚烧方可送达。《水浒传》第一五回:「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
2.烧冥纸拜神、祭祀。《红楼梦》第五八回:「到底为谁烧纸?我想来若是为父母兄弟,你们皆烦人外头烧过了。这里烧这几张必有私自的情理。」
《國語辭典》:元宝(元寶)  拼音:yuán bǎo
1.重五十两的银锭。
2.中国古代铸有「元宝」字样的钱。最早见于五代后晋高祖于天福年间所铸的「天福元宝」,元代世祖又以库银为元宝。后都泛指形似马蹄的银锭。
《國語辭典》:火葬  拼音:huǒ zàng
用火焚化死者遗体后,将骨灰置于容器中,再予以埋葬或存放。
《國語辭典》:烧纸(燒紙)  拼音:shāo zhǐ
1.一种专供鬼神使用的纸钱,在纸上雕刻或印上钱形,以焚烧方可送达。《水浒传》第一五回:「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
2.烧冥纸拜神、祭祀。《红楼梦》第五八回:「到底为谁烧纸?我想来若是为父母兄弟,你们皆烦人外头烧过了。这里烧这几张必有私自的情理。」
《國語辭典》:符水  拼音:fú shuǐ
溶有符箓灰烬的水。道士用来治病。《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无有不验。」
《國語辭典》:钱纸(錢紙)  拼音:qián zhǐ
祭祀鬼神或葬礼、扫墓时焚烧,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钱。如:「明天是中元节,记得要买些钱纸回来。」也称为「黄纸」、「纸钱」。
《漢語大詞典》:道疏
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写主人姓名及拜忏缘由等。《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原来员外但遇初一月半本命生辰,须有道疏。”
《漢語大詞典》:写疏(寫疏)
和尚、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面写有主人家姓氏和拜忏的缘由等。又名“疏头”。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 胡老爹 面前转托僧官去约僧众,并备香烛、纸马、写疏等事。”
《國語辭典》:楮钱(楮錢)  拼音:chǔ qián
冥纸。祭祀时所焚烧的纸钱。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金凤钗记》:「因引生入室,至其灵几前,焚楮钱以告之,举家号恸。」《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哭罢,焚了些楮钱,就引崔生在灵位前,拜见了妈妈。」也称为「楮镪」。
《國語辭典》:银锭(銀錠)  拼音:yín dìng
1.铸成锭状的银块。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两之别,中国明、清两代用为通货,清末始铸银圆。
2.一种冥纸。
《漢語大詞典》:纸衣(紙衣)
(1).纸制的衣服。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纸谱:“山居者常以纸为衣,盖遵释氏云,不衣蚕口衣者也。然服甚煖,衣者不出十年,面黄而气促,絶嗜慾之虑,且不宜浴,盖外风不入而内气不出也。亦尝闻造纸衣法,每一百幅用胡桃、乳香各一两煮之。不尔,蒸之亦妙。如蒸之,即恒洒乳香水,令热熟阴乾,用箭干横卷而顺蹙之……近士大夫征行亦有衣之,盖利其拒风于凝沍之际焉。”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五丈观音:“ 转智 不御烟火,止食芹蓼;不衣丝棉,常服纸衣,号 纸衣和尚 。”
(2).古代的一种纸制的简朴殓服。宋史·方技传下·甄栖真:“室成,﹝ 甄栖真 ﹞不食一月,与平民所知敍别,以十二月二日衣纸衣卧砖塌卒。”元史·塔本传:“癸卯立春日,宴羣僚,归而疾作,遂卒。是夕星殞,隐隐有声。遗命葬以纸衣瓦棺。”
(3).迷信用品。旧俗为死者焚化之纸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