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致语(致語)  拼音:zhì yǔ
宋、元时,乐人所进的祝颂词。《宋史。卷一一三。礼志一六》:「八月,罢秋宴,以魏王出殡,翰林学士苏轼不进教坊致语故也。」《元史。卷七一。礼乐志五》:「乐止,念致语毕,乐作,奏长春柳之曲。」
《國語辭典》:致辞(致辭)  拼音:zhì cí
在集会时,发表祝颂、欢迎、勉励或答谢等的言辞。如:「主席致辞」、「来宾致辞」。《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也作「致词」。
《國語辭典》:天桥(天橋)  拼音:tiān qiáo
1.古时军队攻城用的桥形木架。《宋史。卷三七七。陈规传》:「李横围城,造天桥,填濠,鼓噪临城。」
2.为便于行人或车辆穿越铁道或马路所架的桥梁。
3.一种体育运动器材。高而窄,形状略似独木桥,两端有梯子。
4.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亦曰梁,为天桥,主禦风雨水道。」
5.地名。在北平市永定门内,清末逐渐形成民间艺人汇集演出之地。经常有各种戏曲、杂技、大鼓、木偶戏、武术等,以摆地摊方式或在简陋的棚子内演出。
《漢語大詞典》:坐白
旧时 北京 、 天津 等地曲艺演员在集市、街头演出,如说唱了许久仍无人坐下观赏,以至毫无收入,称为“坐白”。
《國語辭典》:开场(開場)  拼音:kāi cháng
1.戏剧、电影等表演的开始。如:「他们赶到戏院,电影刚好开场。」
2.比喻一般活动的开始。如:「运动会已经开场了。」
《國語辭典》:剧务(劇務)  拼音:jù wù
1.繁重的事务。《北史。卷五四。娄昭传》:「昭好酒,晚得偏风,虽愈,犹不能处剧务。」唐。白居易〈哀二良文〉:「故其历要官、参剧务,如刀剑发铏,割而无滞。」
2.剧团、电视或电影制片厂的一种职务。主要是听从导演和舞台监督的指导,处理有关排演和演出的各种事务的人。如发通告、统筹演出所需的音响效果、布景、道具和服装等的准备工作。
《國語辭典》:加官  拼音:jiā guān
1.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
2.中国传统戏剧开场或喜庆节日宴会时,必先有一人或多人戴笑容面具,身穿红袍,手持吉祥颂词之条幅,走演一遭,以取好运兆。《儒林外史》第一○回:「戏子上来参了堂,磕头下去,打动锣鼓,跳了一出『加官』,演了一出『张仙送子』。」《文明小史》第五○回:「霎时逃过加官,接著一出俞伯牙操琴。」
3.升官。如:「恪尽职守是本分,是否加官进禄则在其次。」明。邵璨《香囊记》第四二出:「荫子封妻世应稀,加官进爵人争羡。」
《國語辭典》:排场(排場)  拼音:pái chang
1.铺张奢侈的形式和场面。《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钱兄弟,你看老爹这个体统,岂止像知府告老回家,就是尚书、侍郎回来,也不过像老爹这个排场罢了!」《红楼梦》第二回:「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
2.数落、责备。《红楼梦》第五八回:「『一日叫娘,终身是母。』他排场我,我就打得。」
3.旧时不上戏的演员坐在戏台的两旁亮相,以广招徕,称为「排场」。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见良人终身有托,要脱离风月排场。」元。睢玄明《耍孩儿。官行径套。二煞》:「排场上表子偷晴望,恨不得街上行人将手拖。」
4.戏剧表演的场面。《红楼梦》第二二回:「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
5.身分。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量妾身则是个妓女排场,相公是当代名儒。」
6.面子。《红楼梦》第二四回:「贾芸深知凤姐是喜奉承尚排场的,忙把手逼著,恭恭敬敬,抢上来请安。」
《國語辭典》:勾栏(勾欄)  拼音:gōu lán
1.宋、元时代的剧场或卖艺场所。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哥哥是蓝采和,俺在这梁园棚内勾栏里做场。」
2.妓院。《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诚以闺阁之身,腼然酬应如勾栏,所不堪耳。」也作「勾阑」、「构肆」。
《漢語大詞典》:专场(專場)
(1).谓在一定场所无所匹敌。 汉 应玚 《斗鸡》诗:“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羣。”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第争无敌,专场战不疲。”
(2).剧场、影院等专为某一部分人演出或放映的场次。亦指特定内容的演出。如:招待专场;曲艺专场。
《國語辭典》:上妆(上妝)  拼音:shàng zhuāng
化妆打扮。如:「她这次演一位六十岁老人,每天光是上妆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舅太太打发送礼的男女家人去后,便叫人铺水控单,放梳头匣儿,催姑娘上妆。」
《國語辭典》:前台(前臺)  拼音:qián tái
舞台、戏台的前面。如:「谢幕时演员在前台一字排开,接受观众热情的掌声及欢呼。」
《國語辭典》:散场(散場)  拼音:sàn cháng
收场结束。《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话本说彻,且作散场。」《红楼梦》第一回:「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國語辭典》:开篇(開篇)  拼音:kāi piān
1.江浙一带弹词曲艺的小唱段,原在正书演出前加唱,以为定场,与正文无关。现已独立,分对口、群唱、小组唱、对白开篇等。其中以苏州弹词开篇最有特色,如宫怨、新木兰词。
2.江浙地方戏曲演出前,或附加与正戏无关的唱段。如越剧开篇、沪剧开篇。
《國語辭典》:行头(行頭)  拼音:xíng tou
1.演戏用的衣物或道具。明。高明《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今则二亲既已葬了,只得改换衣装,将著琵琶做行头,沿街上弹几只劝行孝的曲儿,教化将去。」
2.泛指服装、各种装备或货物。《红楼梦》第一一二回:「咱们今日躲一天,叫咱们大哥借钱置办些买卖行头。」《野叟曝言》第四七回:「自己穿相士行头,也怕成之削色。」
3.毛毬。如:「踢行头」。
《國語辭典》:行头(行頭)  拼音:háng tóu
1.古代军队中的队长。《国语。吴语》:「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2.行业的头子,或佣役的总管者。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米铺》:「且言城内外诸铺户,每户专凭行头于米市做价,径发米到各铺出粜。」也称为「行老」。
《漢語大詞典》:皮鞠
古代一种革制的球,中实以物,可以蹴踏为戏。 清 赵翼 《题唐明皇马上击毬图》诗:“ 九华殿 已舞羽衣,千步场兼习皮毱。”
分類:革制中实
《國語辭典》:堂会(堂會)  拼音:táng huì
家中有喜庆事,请优伶或杂技艺人到家里表演,以娱乐宾客的聚会。《孽海花》第三○回:「那天是内务府红郎中官庆家的寿事,堂会戏唱得非常热闹,……所以那一回的堂会,差不多把满京城的名角都叫齐了,孙三儿自然也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