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27,分122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清源
清冷
江清
清声
清才
清远
清修
清苦
冰清
玉清
清妍
不清
双清
穆清
清坐
《漢語大詞典》:清源
亦作“ 清原 ”。
(1).清理本源。谓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籑二百章,以应大辟。”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第既经开动,其为畏惮可知,亟应宣示天威,乘势尽行驱逐,以为清源之计。”
(2).清澈的水源。《楚辞·远游》:“軼迅风於清源兮,从 顓頊 乎增冰。” 蒋骥 注:“清源,水源。谓 北海 也。”后汉书·张衡传:“旦余沐於清原兮,晞余髮於朝阳。” 唐 贾岛 《南池》诗:“萧条微雨絶,荒岸抱清源。”
《國語辭典》:清冷  拼音:qīng lěng
1.清凉而略带寒意。如:「深夜里,清冷的秋风徐徐吹来,令人倍觉凄凉。」
2.冷清。《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
《骈字类编》:江清
唐 杜甫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其一 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
唐 李商隐 有怀在蒙飞卿 城绿新阴远,江清返照虚。
元 刘因 即席以韵课诸生东斋诸物 其五 秋莲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國語辭典》:清声(清聲)  拼音:qīng shēng
1.清脆悠扬的声音。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2.清高的声誉。唐。元稹〈遣病〉诗:「李三三十九,登朝有清声。」
3.声韵学上指气息发出成声时,声带不颤动的音。如国音中声符ㄅ、ㄆ、ㄉ、ㄊ……。
《漢語大詞典》:清才
(1).卓越的才能。 唐 刘禹锡 《裴相公大学士见示因命追作》诗:“不与王侯与词客,知轻富贵重清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只有东邻 鱼 家 惠兰 义妹,清才掇露,藻思霞蒸,每有所作,不在奴家之下。” 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四场:“你敦厚温柔多文采,诗书织锦显清才。”
(2).品行高洁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太傅府有三才: 刘庆孙 长才, 潘阳仲 大才, 裴景声 清才。”
《漢語大詞典》:清远(清遠)
(1).清明,高远。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三国 魏 王弼 注:“进处高洁,不累於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峩峩清远,仪可贵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会稽 贺生 体识清远,言行以礼。”南史·柳世隆传:“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明 唐顺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且君之居官,清远閒散,翛然絶不以声利自污。”《再生缘》第四回:“精神清远真非俗,风度温柔果出羣。”
(2).清美,幽远。 唐 钱起 《过桐柏山》诗:“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 宋 苏轼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黄州 山水清远,土风厚善。”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郑 许 田野间,二三月有一种花,蔓生,其香清远。” 清 恽敬 《西园记》:“ 敬 行天下山水, 浙 西 严陵江 上,最为清远。”
《國語辭典》:清修  拼音:qīng xiū
1.淡泊修为。《晋书。卷九十一。儒林传。徐邈传》:「邈陋巷书生,惟以节俭清修为畅耳。」《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王昶传》:「端一小心,清修密静。」
2.清白显贵的家世。《北史。卷四。魏世宗宣武帝本纪》:「清修出身:公,从八下;侯,正九上。」
3.佛教指在家中修行。《五灯会元。卷十八。空室智通道人》:「未几厌世相,还家求祝发,父难之,遂清修。」
《國語辭典》:清苦  拼音:qīng kǔ
1.清寒贫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官人向来清苦,今得此美任,此后只愁富贵不愁贫了。」也作「清贫」。
2.穷困而不失节。《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他父亲太守公是个清官,当初在任上时,过些清苦日子。」也作「清贫」。
《國語辭典》:冰清  拼音:bīng qīng
比喻心性如冰之清明透澈。如:「玉洁冰清」。
《國語辭典》:玉清  拼音:yù qīng
1.道教的三境之一。三境指玉清、上清、太清,皆天帝元始天尊所居。南朝梁。陶弘景〈水仙赋〉:「迎九玄于金阙,谒三素于玉清。」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
2.如玉之清。比喻洁净高雅。南朝梁。江淹〈莲华赋〉:「蕊金光而绝色,藕冰拆而玉清。」
《漢語大詞典》:清妍
美好。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和口小辩,希指巧言者,谓之标领清妍。” 唐 韩愈 《月池》诗:“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若不妬清妍,却成相映烛。”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峰图〉》诗:“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
分類:美好
《国语辞典》:不清  拼音:bù qīng
1.污浊、不净。《楚辞。屈原。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晋。司马彪《续汉书。卷五。党锢传。郭泰传》:「叔度之器,汪汪若万顷之波,澄之而不清,混之而不浊,不可量也。」
2.模糊不清晰。如:「释义不清」、「电视画面不清」。
3.冗杂而无以了结。《红楼梦》第六○回:「赵姨娘便气的瞪著眼,粗了筋,一五一十,说个不清。」
《國語辭典》:双清(雙清)  拼音:shuāng qīng
乐器名,弹拨乐器。形似秦琴而琴杆更为细长,音箱呈八角形,有四轴、四弦,十三或十四个品位。明、清以来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
《國語辭典》:穆清  拼音:mù qīng
1.太平、清和。三国魏。曹植〈七启〉:「至闻天下穆清,明君莅国。」
2.指天。《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
《漢語大詞典》:清坐
(1).清雅的席位。宋书·礼志一:“ 元帝 詔曰:‘吾识太子此事,祠讫便请王公以下者,昔在 洛 时,尝豫清坐也。’”
(2).安闲静坐。 宋 王安石 《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诗:“北风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与君棋。” 明 高启 《次韵杨礼曹雨中卧疾》之一:“清坐自能消鬱结,古方休向篋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