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清越  拼音:qīng yuè
1.形容声音清脆悠扬。《礼记。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南朝宋。谢灵运〈石门岩上宿〉诗:「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2.清超拔俗。《南史。卷五十四。梁元帝诸子传。贞惠世子方诸传》:「善谈玄,风采清越。」《聊斋志异。卷三。黄九郎》:「妇约五十许,意致清越。」
《分类字锦》:玉声清越(玉声清越)
见上注
分类:箜篌
《分类字锦》:石声清越(石声清越)
酉阳杂俎高唐县鸣石山岩高百馀仞人以物扣岩声甚清越晋太康中逸士田宣隐于岩下叶风霜月尝拊石自娱
分类:
《國語辭典》:寥寥  拼音:liáo liáo
1.空旷、空虚。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宋。曾巩〈将之江浙延祖子山师柔会别饮散独宿孤亭遂书怀别〉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2.孤寂、孤单。唐。宋之问〈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唐。祖咏 苏氏别业诗:「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3.形容数量少。如:「寥寥无几」。唐。权德舆 舟行见月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文明小史》第二七回:「那时天气尚早,游客寥寥。」
4.雄劲,清越。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唐。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漢語大詞典》:清清
(1).清洁明澈貌。晏子春秋·问下四:“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 刘半农 《学徒苦》诗:“清清河流,鉴别发缕。”
(2).犹言白白地。《西游记》第一百回:“ 陈家庄 救生寺 内多人,天晓起来,仍治果肴来献,至楼下,不见了 唐僧 ……叫苦连天的道:‘清清把个活佛放去了!’”
(3).清越。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独坐无聊,偶在门侧临街小轩内,拿壁间紫玉鸞簫,手中按着宫、商、角、徵、羽,将时样新词曲调清清地吹起。”
(4).清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许公 ﹞吃了一惊,颯然觉来,乃是一梦。那四句却记得清清,仔细思之,不解其意。”
《國語辭典》:缥缈(縹緲)  拼音:piǎo miǎo
1.高远隐忽而不明。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缥缈层台,势凌空列星堪摘。」也作「漂渺」、「飘眇」、「飘渺」、「飘缈」、「瞟眇」、「缥眇」、「缥渺」。
2.声音清扬而长。《儒林外史》第三○回:「歌声缥缈,直入云霄。」也作「飘眇」。
《國語辭典》:玲珑(玲瓏)  拼音:líng lóng
1.玉声、清越的声音。汉。班固〈东都赋〉:「和銮玲珑,天官景从。」唐。贾岛 就峰公宿诗:「残月华晻暧,远水响玲珑。」
2.明亮的样子。唐。李白 玉阶怨诗:「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精巧的样子。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4.灵活聪慧的样子。如:「玲珑剔透」、「玲珑活泼」。《孽海花》第七回:「原来宝廷的为人,虽是八面玲珑,却十分落拓。」《文明小史》第四六回:「这位颜轶回,却是手段活泼,心地玲珑,于弄钱一道,尤其得法。」
《國語辭典》:长啸(長嘯)  拼音:cháng xiào
长声吟啸。《文选。左思。蜀都赋》:「猿狖腾希而竞捷,虎豹长啸而永吟。」唐。王维 竹里馆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國語辭典》:泠泠  拼音:líng líng
1.拟声词。形容清脆激越的声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文选。陆机。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
2.清凉。《文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
3.言谈清逸脱俗。《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举目看十八姨,体态飘逸,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
《國語辭典》:清和  拼音:qīng hé
1.形容天气晴朗和暖。唐。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诗:「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剑门西。」
2.升平的景象。《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海内之气清和咸理。」《梁书。卷五十二。止足传。陶季直传》:「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國語辭典》:清音  拼音:qīng yīn
1.悠扬嘹亮的声音。《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唐。张文姬 沙上鹭诗:「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
2.婚丧中所用的吹奏乐。
3.不著戏服,不作表情且无伴奏的戏曲演唱。如昆曲有清音班。
4.流行于四川省的曲艺。用琵琶、二胡等伴奏。
5.声韵学上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如国语注音符号里的ㄅ、ㄆ、ㄈ、ㄉ、ㄊ等。
《國語辭典》:清泠  拼音:qīng líng
1.清净凉爽。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鸿爌炾以爣阆,飋萧条而清泠。」唐。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邱记:「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
2.形容声音清脆悠扬。唐。元稹〈善歌如贯珠赋〉:「美清泠而发越,忆辉光之璀璨。」宋。陈允平〈酹江月。汉江露冷〉词:「一曲清泠声渐杳,月高人在珠宫。」
《國語辭典》:泠然  拼音:líng rán
1.轻妙的样子。《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2.领会、体悟的样子。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四。四分律。注》:「许叔重曰:『泠然解悟之意也。』」
3.清凉的样子。唐。常建〈西山〉诗:「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4.形容声音清脆悦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试敲一下,其声泠然。」
《國語辭典》:玉音  拼音:yù yīn
尊称对方的言词、训示或书信。《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漢語大詞典》:清啸(清嘯)
清越悠长的啸鸣或鸣叫。晋书·刘琨传:“ 琨 乃乘月登楼清啸。” 唐 李山甫 《兵后寻边》诗之二:“日暮却登寒垒望,饱鴟清啸伏尸堆。” 宋 陆游 《午睡起消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诗:“踟躇遂忘归,清啸送日落。” 清 钱谦益 《许夫人啸雪庵》诗序:“ 苏门山 头,岭闻清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