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清歌皓齿
 
响下清虚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二〈听杨氏歌〉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响下浮云里】。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徵。勿云听者疲,愚智心尽死。古来杰出士【古来杰出事】,岂待一知己【岂特一知己】。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倾倒天下耳】。
《漢語大詞典》:清虚
(1).清净虚无。文子·自然:“ 老子 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传:“﹝ 王固 ﹞清虚寡欲,居丧以孝闻。”
(2).清洁虚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次夜,果出刀圭药啖生。顷刻,洞下三两行,觉臟腑清虚,精神顿爽。”
(3).太空;天空。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令抱翼之凤,奋翮於清虚;项领之骏,聘迹於千里。” 唐 杜甫 《听杨氏歌》诗:“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清 李渔 《蜃中楼·授诀》:“若使清虚无障碍,天孙不合阻银河。”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离骚》:“让超迈的精神在清虚中驰骋。”
(4).指月宫。 五代 谭用之 《江边秋夕》诗:“七色花虯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
(5).指风露。 唐 孟郊 《北郭贫居》诗:“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漢語大詞典》:清虚境
(1).指月宫。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环珮风清,笙歌露冷,人在清虚境。”
(2).清净虚无的境界。指道观、道庵。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感旧》:“我既度清虚境,也只索把尘踪断。”
《漢語大詞典》:清虚殿
指月宫。 明 高明 《琵琶记·弹琴诉怨》:“清宵思爽然,好凉天,瑶臺月下清虚殿。” 明谢谠《四喜记·佳期重会》:“愁顿解,凉消汗,恍疑身在清虚殿。”
分類:月宫
《分类字锦》:羽翼清虚(羽翼清虚)
文彦博鸿渐于陆赋或俯集于鸡树或下临于凤沼宜其羽翼清虚足以为天下表
分类:鸿雁
《分类字锦》:响下清虚(响下清虚)
杜甫 听杨氏歌诗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向清虚
奔向高天。喻得到幸福
《漢語大詞典》:小有清虚之天
见“ 小有天 ”。
《漢語大詞典》:小有天
(1).道家所传洞府名。在 河南省 济源县 西 王屋山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太素真人王君内传》:“ 王屋山 有小天,号曰 小有天 ,周迴一万里,三十六洞天之第一焉。”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四:“万古 仇池 穴,潜通 小有天 。”
(2).泛喻名胜地方。 宋 赵师侠 《阳华岩》诗:“縈迴栈道泉湍响,疑是僊家小有天。”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茅君内传》:“ 王屋山 之洞,周迴万里,名曰 小有清虚之天 。”
《漢語大詞典》:清虚洞府
指月宫。 清 洪升 《长生殿·骂赋》:“除却了清虚洞府,只有那沉香亭院。”
分類:月宫
《分类字锦》:龙飐清虚(龙飐清虚)
欧阳炯 凌霄花诗 满树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飐清虚。
分类:杂卉
《國語辭典》:虚无(虛無)  拼音:xū wú
1.太空、天空。唐。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
2.道家指道的空灵本体。《淮南子。精神》:「虚无者,道之所居也。」《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國語辭典》:虚无主义(虛無主義)  拼音:xū wú zhǔ yì
1.哲学上主张否定一切事物的可能性,真理或真知不可得而有,知识上的真伪、道德上的善恶,没有客观的效验,也没有普遍的标准,称为「虚无主义」。
2.政治上指一种激烈的革命思想。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否定一切政治的权威,主张澈底改革社会制度,使各阶级归于平等,个人有绝对的自由,以破坏现有一切政治、社会组织为宗旨。
《國語辭典》:虚明(虛明)  拼音:xū míng
1.心。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非虚明之绝境,不可穷者。」
2.空明。宋。苏轼〈碧落洞〉诗:「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國語辭典》:猖狂  拼音:chāng kuáng
1.狂妄胡为。《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文选。扬雄。赵充国颂》:「先零猖狂,侵汉西疆。」
2.形容气势猛烈。唐。元稹〈有酒〉一○章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飓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班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
《國語辭典》:漠然  拼音:mò rán
1.寂静无声。《庄子。天道》:「老子漠然不应。」
2.不关心、不相关或无知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众朋友多来吊唁,就中便有说著会试一事的,灿若漠然不顾。」
《國語辭典》:虚静(虛靜)  拼音:xū jìng
内心恬淡寂静。《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北史。卷六四。韦孝宽传》:「晚年虚静,唯以体道会真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