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浅识
浅狭
浅学
沙浅
草浅
浮浅
浅色
浅俗
香浅
浅滩
浅露
鄙浅
浅寒
夏浅
浅颦
《漢語大詞典》:浅识(淺識)
(1).识见肤浅。 汉 徐干 中论·核辩:“不论是非之性,不识曲直之理,期於不穷,务於必胜,以故浅识而好奇者,见其如此也。”《北史·阳固传》:“ 梁丘 寡智, 王鮒 浅识。” 邹鲁 《中国同盟会》:“浅识之徒,或热血过甚,忧国过深,亦有因利乘便,图变掌权者。”
(2).粗略地认识。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外国客人可以访问我国的一些城市,看看市容、名胜和古迹,访问厂矿公社,可以赏心悦目,浅识 中华 。”
《漢語大詞典》:浅狭(淺狹)
(1).狭窄。宽度小。管子·八观:“夫国城大而田野浅狭者,其野不足以养其民。”后汉书·西南夷传·滇:“有池,周回二百餘里,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 滇池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 蜀 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 严既澄 《不遇》:“他后头跟着三四个苦力,挑着七八件行李,都随着那老者走入门来,把我们家里的浅狭的院子都给挤满了。”
(2).谓见识贫乏或心胸狭窄。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沛王 林 薨”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吾学不博,所闻浅狭。” 宋 苏辙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臣以闻见浅狭,不能尽知当今得失。”《东周列国志》第九六回:“鄙人志量浅狭,不知相国能宽容至此,死不足赎罪矣!”
《國語辭典》:浅学(淺學)  拼音:qiǎn xué
所学不广。如:「浅学无知」。
《骈字类编》:沙浅(沙浅)
唐 章八元 新安江行 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
《骈字类编》:草浅(草浅)
南北朝 徐陵 紫骝马 风惊尘未起,草浅埒犹空。
元 刘因 杂诗二首 其二 地寒人好寿,草浅畜宜羊。
《國語辭典》:浮浅(浮淺)  拼音:fú qiǎn
浅薄而不够深入。《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赞曰》:「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
《漢語大詞典》:浅色
浅颜色的。例如:浅色的女衬衣。
分類:浅色颜色
《國語辭典》:浅俗(淺俗)  拼音:qiǎn sú
浅白通俗。《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见了这些课本浅俗非凡,却大家倒要花大价钱买去读,心中气愤不过。」
《骈字类编》:香浅(香浅)
唐 杨炯 和石侍御山庄 影浓山树密,香浅泽花疏。
《國語辭典》:浅滩(淺灘)  拼音:qiǎn tān
水浅的地方。如:「即便在浅滩戏水,仍须注意水深的变化。」
《國語辭典》:浅露(淺露)  拼音:qiǎn lù
1.浅显。汉。王充《论衡。超奇》:「若夫陆贾、董仲舒,论说世事,由意而出,无假取于外,然而浅露易见,观读之者,犹曰传记。」
2.不婉转含蓄。如:「你的措辞刻薄浅露,难怪会得罪人。」
《漢語大詞典》:鄙浅(鄙淺)
亦作“ 鄙俴 ”。 鄙陋浅薄。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臣鄙浅於道,不能博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言辞鄙浅,验少妄多。”隋书·经籍志二:“ 迁 卒以后,好事者亦颇著述,然多鄙浅,不足相继。”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至云人所不晓,致减神味,説尤鄙俴。”
《韵府拾遗 寒韵》:浅寒(浅寒)
陆游诗要知泽国年光晚巳过清明尚浅寒
《骈字类编》:夏浅(夏浅)
唐 韦应物 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 残莺知夏浅,社雨报年登。
宋 陆游 初夏游凌氏小园 从来夏浅胜春日,儿女纷纷岂得知。
《漢語大詞典》:浅颦(淺顰)
眉微蹙貌。 宋 周邦彦 《玉楼春》词:“浅顰轻笑百般宜,试著春衫犹更好。”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叶元礼 词,直是女儿声口,如‘……蝶粉蜂黄拼付与,浅顰深笑总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