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律宗  拼音:lǜ zō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主的宗派。可分成三系:一是道宣所传的南山宗。二是法砺所传的相部宗。三是怀素所传的东塔宗。后来相部、东塔两系逐渐衰微,只南山一系传承独盛,所以后来所谓的律宗,多指南山律宗。
《漢語大詞典》:婺学(婺學)
南宋 以 吕祖谦 为代表的理学派别。因 吕祖谦 等人均为 婺州 人,故称。又称“金华学派”。婺学首倡经世致用,对 朱熹 和 陆九渊 的争论持调和折衷态度。
《漢語大詞典》:耑门(耑門)
1.专门。谓专从事于某事或研究某门学问。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故相宗性海,即彼教中之耑门者,尚且入而迷其向背。”
2.专门。指学术思想等方面有独特见解的派别。 清 姚鼐 《仪郑堂记》:“ 汉 儒家别派分,各为耑门。”
《國語辭典》:天主教  拼音:tiān zhǔ jiào
基督宗教教派之一,因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以别于后来的新教,亦称之作旧教,或公教,天主教一词是汉语之译名。西元四七六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东西两部对峙,罗马主教成为西部教会领袖。一○五四年东西正式分裂,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自称公教,即天主教。其特徵为至一、至圣、至公,崇拜天主、耶和华外,尊马利亚为圣母。天主教会是圣统制,强调信徒必须服从教会权威。也称为「罗马公教」、「罗马教会」。
《国语辞典》:米派  拼音:mǐ pài
宋代山水画派别之一。为米芾所创,由他的儿子米友仁继续发展。这一画派的特点是用水墨点染的方法,描绘云烟遮掩的山水景色。有米氏云山、米家山水或米派之称。
《漢語大詞典》:派性
站在某一派别的立场上,并为谋求或维护其派别利益而表现出的思想意识或言行等特性。《花城》1981年第5期:“看来,再忙也要坚持生活会,大家抛开职务、派性、敞开思想,像战争年代那样。”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 邓小平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现在闹派性已经严重地妨害我们的大局。”
《國語辭典》:教派  拼音:jiào pài
宗教的派别。如:「各教派虽然教义有所不同,但劝人向善的目标却是相同的。」
《國語辭典》:中间派(中間派)  拼音:zhōng jiān pài
在两种对立的意见或派别之间,摇摆不定或保持中立的人。如:「在这场政争中,她被归类为中间派。」
《國語辭典》:异军特起(異軍特起)  拼音:yì jūn tè qǐ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比喻突然兴起的新生力量。《清史稿。卷二五二。傅弘烈传》论曰:「弘烈异军特起,又与莽依图相失,势孤,遂困于承荫。」也作「异军突起」。
《國語辭典》:政派  拼音:zhèng pài
政治派别。
分類:政治派别
《漢語大詞典》:杂教九流(雜教九流)
太平天囯 对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派别之称呼。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诸如杂教九流,将无作有;凡属妖头鬼卒,喉舌模糊。到处尽成荆棘,无往不是陷坑。”
《漢語大詞典》:唯物主义(唯物主義)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一般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参见“ 唯心主义 ”。
《漢語大詞典》:唯心主义(唯心主義)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例如一部分唯心主义者,他们可以赞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参见“ 唯物主义 ”。
《漢語大詞典》:唯心主义(唯心主義)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例如一部分唯心主义者,他们可以赞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参见“ 唯物主义 ”。
《漢語大詞典》:唯物主义(唯物主義)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一般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参见“ 唯心主义 ”。
《漢語大詞典》:托派
“托洛茨基派”的简称。俄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派别。列宁逝世后,托洛茨基组织反对派,宣传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严重危害俄国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1927年,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1929年又被驱逐出境。1938年,托派成员在法国巴黎组织了“第四国际”(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与第三国际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派四分五裂。
《國語辭典》:太平道  拼音:tài píng dào
东汉末道教派别之一。钜鹿人张角以《太平经》一书的思想为根据,组织太平道,以法术授徒,兼画符诵咒为人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