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唯 → 惟唯”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主观(主觀)  拼音:zhǔ guān
1.根据自己的认知判断事物,不求符合实际状况。如:「凡事应从不同角度审视,以免流于主观。」
2.属于认识的主体。相对于「客观」而言。
《國語辭典》:决定论(決定論)  拼音:jué dìng lùn
哲学上指意志受一定的因果法则支配,不能绝对自由的理论。也称为「命定论」。
《漢語大詞典》:哲学的党性
也称“哲学的党派性”。指哲学中存在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在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基本派别与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
《國語辭典》:唯物论(唯物論)  拼音:wéi wù lùn
一种哲学思想,相对于唯心论而言。唯物论者主张物质为宇宙形成的基础,只有物质才是真实的存在,认为精神现象亦为物质的作用所形成,否定灵魂、鬼神及其他超自然实体的存在。参见「唯物史观」、「唯物辩證法」、「唯心论」条。
分類:唯物主义
《漢語大詞典》:唯心主义(唯心主義)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例如一部分唯心主义者,他们可以赞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参见“ 唯物主义 ”。
《國語辭典》:唯物史观(唯物史觀)  拼音:wéi wù shǐ guā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唯物史观为马克思(Karl Marx)对历史发展的看法,在他看来,社会和政治变革乃是生产和交换方式发生变化的结果。也译作「历史唯物论」。
《漢語大詞典》:先验论(先驗論)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相对立。认为人的知识(包括才能)是先于客观存在、先于社会实践、先于感觉经验的,是先天就有的。
《漢語大詞典》:法国唯物主义
也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主要代表有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反对封建统治,提出彻底的无神论思想,肯定物质世界自身的存在,是当时西欧最进步的哲学。但他们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机械论的和形而上学的。
《漢語大詞典》:反映论(反映論)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根本对立的哲学学说。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先天就有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不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做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和作用。这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依赖于实践,认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能动地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漢語大詞典》:机械唯物主义(機械唯物主義)
亦称“ 机械论 ”。 世界观的一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典型形式。其特点是用机械的观点来解释一切现象,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都归结为物体在空间的机械移动,否认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
《漢語大詞典》: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