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沾洽  拼音:zhān xiá
1.雨泽充足。「沾」文献异文作「沾」。宋。蔡襄〈祭神文〉:「澍雨成潦,农亩沾洽。」
2.恩泽广布。《后汉书。卷四五。张酺传》:「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脩君臣之礼。赏赐殊厚,莫不沾洽。」
3.融洽。《三国志。卷六四。吴书。孙峻传》:「峻、胤虽内不沾洽,而外相包容。」
4.见闻渊博。《三国志。卷四二。蜀书。许慈传》:「潜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
《漢語大詞典》:沾洽(霑洽)
(1).雨水充分地使土地浸润。周书·于翼传:“即日澍雨霑洽,岁遂有年。”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今四郊雨已霑洽,独京城微少。” 明 张居正 《贺灵雨应祈表》:“甘澍溥零,远近霑洽。”
(2).普遍施惠使受益。《周书·晋荡公护传》:“霈然之恩,既以霑洽,爱敬之至,施及傍人。”南史·循吏传·杜慧度:“为政纤密,有如居家,由是威惠霑洽,姦盗不起。” 宋 司马光 《乞听宰臣等辞免郊赐札子》:“又国家旧制,每遇郊禋,大賚四海,下逮行伍,抚不霑洽。”
《國語辭典》:款洽  拼音:kuǎn qià
诚恳周到,情意融洽。《北史。卷二二。长孙嵩传》:「隋文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
分類:亲密亲切
《漢語大詞典》:普洽
犹遍及;普施。《后汉书·和帝纪》:“ 孝章皇帝 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海内乐业,大化普洽。”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德礼既普洽,川岳徧怀柔。”《宋史·乐志十三》:“鸿霈普洽,言归端门。”
分類:遍及普施
《國語辭典》:和洽  拼音:hé qià
和睦而融洽。《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漢語大詞典》:周洽
周遍,普遍。《后汉书·冯衍传上》:“树恩布德,易以周洽,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也。”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於周洽。”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今执事聪明视听,悉已周洽,风俗之美恶,士流之能否,皆得而知之矣。”
分類:周遍普遍
《漢語大詞典》:祖洽
谓倡导和协。礼记·仲尼燕居:“凡众之动失其宜,如此则无以祖洽於众也。” 郑玄 注:“祖,始也;洽,合也。言失礼无以为众倡始,无以合和众。” 宋 范镇 《大报天赋》:“百神受瑞,以祖洽四方。”
分類:倡导和协
《漢語大詞典》:不洽
不周全。 明 方孝孺 《送平元亮赵士贤归省序》:“古之道不过誉於人,不浮费於辞。今则不然,誉不过,则人以为慢;辞不洽,则人以为吝。”
分類:不周周全
《國語辭典》:仁洽  拼音:rén qià
仁爱和睦。《文选。张衡。东京赋》:「既本鲱武,仁洽道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仁洽兼济,爱深善诱。」
分類:仁爱和睦
《漢語大詞典》:协洽(協洽)
未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未曰协洽。” 郝懿行 义疏:“协洽者,《占经》引 李巡 云:‘言阴阳化生,万物和合,故曰协洽。协,和也;洽,合也。’ 孙炎 云:‘物生和洽含英秀也。’”《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未,岁名曰协洽……协洽之岁,岁有小兵,蚕登稻昌,菽麦不为,民食三升。” 高诱 注:“协,和;洽,合也。言阴欲化,万物和合。”
《漢語大詞典》:殚洽(殫洽)
广博详尽;广见博闻。 宋 叶适 《题张淏〈云谷杂记〉后》:“ 张清源 篤志苦学,出入羣书,援据殫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博晰斋 ﹞博闻彊识,于京圻掌故,氏族源流,尤能殫洽。”参见“ 殫见洽闻 ”。
《韵府拾遗 洽韵》:已洽
书不迷文武勤教疏民蒙公化识文武之心不复迷惑文武所勤之教言公居摄之时政化已洽于民也
《漢語大詞典》:大洽
犹广布。后汉书·王丹传:“行之十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篤。”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五月乙酉,车驾祈雨 武州山 ,俄而澍雨大洽。”
分類:广布
《漢語大詞典》:溥洽
(1).周遍,遍及。文子·下德:“覆露皆道,溥洽而无私。”汉书·匈奴传下:“大化神明,鸿恩溥洽。” 唐 柳宗元 《礼部贺白龙并青莲花等表》:“观灵貺之备臻,知人和之溥洽。”明史·江渊传:“陛下恩威溥洽,未尝不赦过宥罪。”
(2).广博。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完立妈妈:“ 澧洤 学问溥洽,又为近支宗室,其言必有所本也。”
《漢語大詞典》:洽比
融洽;亲近。《诗·小雅·正月》:“洽比其邻,昏姻孔云。”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变雅《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桑柔》,无非刺姻亚之膴仕,富禄之洽比,徂 向 之车马,贪人之败类。”
分類:融洽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