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39,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寒泉秋菊
江暨四凶
泉明
酒泉
李平泉
醴泉
六一泉
龙泉
陇首流泉
酿泉
平泉草木
平泉醒酒石
平泉宅(又作:平泉庄记 平泉雅咏)
泉石膏肓
泉为无隐变(又作:笑饮贪泉 ...)
典故
寒泉秋菊


《苏轼诗集》卷二十五〈书林逋诗后〉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典故
江暨四凶

相关人物
史酬
 
张嶷
 
江泉
 
羊聃


《晋书》卷四十九《羊曼传》附《羊聃传》
聃字彭祖。少不经学,时论皆鄙其凡庸。先是,兖州有八伯之号,其后更有四伯。大鸿胪陈留江泉以能食为谷伯,豫章太守史畴以大肥为笨伯,散骑郎高平张嶷以狡妄为猾伯,而聃以狼戾为琐伯,盖拟古之四凶。

例句

阮放八巂,江暨四凶。 李瀚 蒙求

典故  
彭泽令
 
彭泽宰
    
陶元亮
   
陶彭泽
  
陶潜
 
陶靖节
  
相关人物
陶潜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
宋征士陶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昭明文选》卷五十七〈诔下哀上·诔下·陶徵士诔〉
有晋徵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徵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徵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例句

悬冠谢陶令,褫佩怀疏傅。 元晦 越亭二十韵

此尊可常满,谁是陶渊明。 元结 窊尊诗

野寺僧房远,陶潜引客来。 刘商 同徐城季明府游重光寺题晃师壁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刘商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 刘禹锡 答乐天戏赠

今来寄新诗,乃类陶渊明。 刘禹锡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

歌逢彭泽令,归赏故园间。 孟浩然 秋登张明府海亭

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孟浩然 赠王九

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 孟郊 隐士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崔峒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可惜陶潜无限酒,不逢篱菊正开花。 崔峒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张乔 七松亭

更欲栖踪近彭泽,香炉峰下结茅庐。 张蠙 赠江都郑明府

邑宰陶元亮,山家郑子真。 张谓 夜同宴用人字

不学陶公醉,无因奈别何。 戴叔伦 永康孙明府颋秩满将归枉路访别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李嘉祐 自常州远江阳途中作

潘郎今发白,陶令本家贫。 李嘉祐 送崔侍御入朝

何当陶渊明,远师劝倾杯。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

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李白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李白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李白 赠崔秋浦三首之一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李白 赠闾丘宿松

安石还须起,泉明不得归。 李端 冬夜集张尹后阁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 李端 和张尹忆东篱菊

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 李端 夜寻司空文明逢深上人因寄晋侍御

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李端 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

阮籍供琴韵,陶潜馀秫田。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莫作隳官意,陶潜未必贤。 李端 晚游东田寄司空曙

谢客才为别,陶公已见思。 李端 赠岐山姜明府

板桥寻谢客,古邑事陶公。 李端 送夏中丞赴宁国任

惠远纵相寻,陶潜祗独酌。 李端 长安书事寄薛戴

借问陶渊明,何物号忘忧。 李群玉 雨夜呈长官

阮公惟饮酒,陶令肯羞贫。 李颀 送乔琳

使印星车适旧游,陶潜今日在瀛洲。 李频 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 杜甫 石柜阁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杜甫 遣兴五首之三

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武元武 秋怀奉寄朱补阙

路通元亮宅,门对子云居。 牟融 题朱庆余闲居四首

谁知彭泽意,更觅步兵那。 王绩 赠学仙者

莱子多嘉庆,陶公得此生。 皇甫冉 与张諲宿刘八城东庄

虽在风尘裹,陶潜身自闲。 皇甫冉 送朱逸人

素高陶靖节,今重楚先贤。 皎然 哭吴县房耸明府

陶潜见社无妨醉,殷浩谭经不废吟。 皮日休 奉和鲁望寒夜访寂上人次韵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心许陶家醉,诗逢谢客呈。 卢纶 春日过李侍御

二职亚陶公,归程与梦同。 卢纶 送元赞府重任龙门县

谢守通诗宴,陶公许醉过。 卢纶 送宁国夏侯丞

素舸载陶公,南随万里风。 卢纶 送陈明府赴萍县

荷衣半破带莓苔,笑向陶潜酒瓮开。 秦系 山中赠诸暨丹丘明府

陶家岂是无诗酒,公退堪惊日已曛。 章碣 夏日湖上即事寄晋陵萧明府

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罗隐 登高咏菊尽

恭侯有遗躅,何事学泉明。 耿湋 奉和元丞秋忆终南旧居

且共衔杯酒,陶潜不得归。 耿湋 立春日宴高陵任明府宅

陶家旧日应如此,一院春条绿绕厅。 薛能 折杨柳十首之九

陶公缘绿醑,谢傅为苍生。 裴夷直 奉和大梁相公重九日定中宴会之什

更恋陶彭泽,无心议去官。 许浑 晨至南亭呈裴明府

唯闻陶靖节,多在醉乡游。 许浑 送林处士自闽中道越由霅抵两川

饱食鲙鱼榜归楫,待君琴酒醉陶公。 许浑 酬郭少府先奉使巡涝见寄兼呈裴明府

却笑陶元亮,何须忆醉眠。 贾岛 送南康姚明府

何须觅陶令,乘醉自横琴。 赵嘏 经无锡县醉后吟

若教靖节先生见,不肯更吟归去来。 赵嘏 赠桐乡丞

五柳逢秋影渐微,陶潜恋酒不知归。 赵嘏 赠王明府

靖节何须彭泽逢,菊洲松岛水悠溶。 赵嘏 题昭应王明府溪亭

陶潜虽理邑,崔烈徒台衡。 邵谒 送徐群宰望江

朝来相忆访蓬荜,只谓渊明犹卧疾。 钱起 哭曹钧

宁辞园令秩,不改渊明调。 钱起 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之一

渊明遗爱处,山芥绿芳初。 钱起 蓝上采石芥寄前李明府

稚子只思陶令至,文君不厌马卿贫。 钱起 送褚大落第东归

陶令南行心自永,江天极目澄秋景。 钱起 送马明府赴江陵

渊明醉乘兴,闲门秪掩扉。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宁学陶潜空嗜酒,颓龄舍此事东菑。 钱起 锄药咏

稍觉渊明归思远,东皋月出片云还。 钱起 题张蓝田讼堂

还闻拟结东林社,争奈渊明醉不来。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次韵

靖节高风不可攀,此巾犹坠冻醪间。 陆龟蒙 漉酒巾

渊明不待公田熟,乘兴先秋解印归。我为馀粮春未去,到头谁是复谁非。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之十七

我醉卿可还,陶然似元亮。 陆龟蒙 记事

往往枕眠时,自疑陶靖节。 陆龟蒙 酒床

陶令多真意,相思一解颜。 灵一 酬陈明府舟中见赠

陶潜岂是铜符吏,田凤终为锦帐郎。 韦庄 九江逢卢员外

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 韦庄 江边吟

狂歌好爱陶彭泽,佳句唯称谢法曹。平生乐事多如此,忍为浮名隔千里。 韩翃 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韩翃 送客归江州

莫起陶潜折腰叹,才高位下始称贤。 黄滔 赠郑明府

闲行闲坐藉莎烟,此贤堪思二古贤。陶靖节古彭泽畔,贺知章在镜池边。 齐己 塘上闲作

秾低似中陶潜酒,软极如伤宋玉风。 齐己 折杨柳词四首之三

典故

《世本八种·孙冯翼集本·世本·作篇》~6~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酒。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乐府二首·短歌行〉~28~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唐·李善注引《博物志》曰:「杜康作酒。」
典故
李平泉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四〈李德裕列传〉~4509~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人。祖栖筠,御史大夫。父吉甫,赵国忠懿公,元和初宰相。祖、父自有传。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西汉书、左氏春秋。耻与诸生从乡赋,不喜科试。年才及冠,志业大成。……明年正月,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帝在东宫,素闻吉甫之名,既见德裕,尤重之。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是月,召对思政殿,赐金紫之服。踰月,改屯田员外郎。……七年二月,德裕以本官平章事,进封赞皇伯,食邑七百户。六月,宗闵亦罢,德裕代为中书侍郎、集贤大学士。……德裕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群。好著书为文,善嫉恶,虽位极台辅,而读书不辍。有刘三复者,长于章奏,尤奇待之。自德裕始镇浙西,迄于淮甸,皆参佐宾筵。军政之馀,与之吟咏终日。在长安私第,别构起草院。院有精思亭,每朝廷用兵,诏令制置,而独处亭中,凝然握管,左右侍者无能预焉。东都于伊阙南置平泉别墅,清流翠筱,树石幽奇。初未仕时,讲学其中。及从官藩服,出将入相,三十年不复重游,而题寄歌诗,皆铭之于石。今有花木记、歌诗篇录二石存焉。有文集二十卷。记述旧事,则有次柳氏旧闻、御臣要略、伐叛志、献替录行于世。
典故

《庄子》外篇·卷六下《秋水》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例句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杜甫 凤凰台

饥食玉山禾,渴饮醴泉流。 韩愈 驽骥

典故 
欧阳井


《苏轼文集》卷十九〈六一泉铭〉
欧阳文忠公将老,自谓六一居士。予昔通守钱塘,见公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子间于民事,求人于湖山间不可得,则盍往从勤乎?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而论人物。曰:「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虽江山之胜,莫适为主,而奇丽秀绝之气,常为能文者用,故吾以谓西湖盖公几案间一物耳。」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予为钱塘守,则勤亦化去久矣。访其旧居,则弟子二仲在焉,画公与勤之像,事之如生。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讲堂之后,孤山之趾,汪然溢流,甚白而甘。即其地,凿岩架石为室。二仲谓余:「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馀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典故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曹子健(植)《与杨德祖书》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割断。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一《潕水》引《晋太康地理志记》
(西平)县有龙泉水,可以砥砺刀剑,特坚利,故有坚白之论矣,是以龙泉之剑,为楚宝也。

例句

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 李白 留别广陵诸公(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薛公龙泉姿,其气在斗牛。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

典故
陇头呜咽
 
陇头流水
 
陇首流水
 
陇首流泉


《太平御览》卷五十六〈地部二十一·陇〉~402~
辛氏《三秦记》:「陇西开,其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越。高处可容百馀家,下处数十万户。上有清水四注。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去长安千里,望秦川如带。又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
典故

《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四〈醉翁亭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典故
平泉草木


《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宝六·奇物·李德裕〉~327~
李德裕在文宗武宗朝。方秉相权,威势与恩泽无比。每好搜掇殊异,朝野归附者,多求宝玩献之。常因暇日休浣,邀同列宰辅及朝士晏语。时畏景●曦,咸有郁蒸之苦。轩盖候门,已及亭午,缙绅名士,交扇不暇。时共思憩息于清凉之所。既延入小斋,不觉宽敞。四壁施设,皆有古书名画,而炎铄之患未已。及列坐开樽,烦暑都尽。良久,觉清●凛冽,如涉高秋。备设酒肴,及昏而罢。出户则火云烈日,熇然焦灼。有好事者。求亲信察问之。云。此日以金盆贮水。浸白龙皮。置于坐末(龙皮有新罗僧得自海中,海旁居者,得自鱼尾,有老人见而识之,僧知李好奇,因以金帛赎之,又暖金带壁尘簪,皆希世之宝,及李南迁,悉于恶溪沉溺,使昆仑没取之云在鳄鱼穴中,竟不可得矣,旁原作劳,恶原作思,据明抄本改)。东都平泉庄,去洛城三十里,卉木台榭,若造仙府。有虚槛,前引泉水,潆回疏凿,像巴峡洞庭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门,江山景物之状。竹间竹径,有平石,以手摩之,皆隐隐云霞龙凤草树之形。有鱼肋骨一条。长二丈五尺八其上刻云,会昌二年,海州送到(庄东南隅,即征士韦楚老拾遗别墅,楚老风韵高邈。雅好山水,李居廊庙日。以白衣累擢谏署。后归平泉。造门访之,楚老避于山谷间,远其势也,)初德裕之营平泉也,远方之人,多以土产异物奉之,求数年之间,无所不有。时文人有题平泉诗者,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名花」原作「花钱」,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威势之使人也。
典故
平泉醒酒石

相关人物
李德裕


《新五代史》卷四十五《杂传·张全义〉~49~
全义监军尝得李德裕平泉醒酒石,德裕孙延古,因托全义复求之。监军忿然曰:「自黄巢乱后,洛阳园宅无复能守,岂独平泉一石哉!」全义尝在巢贼中,以为讥己,因大怒,奏笞杀监军者,天下冤之。其听讼,以先诉者为直,民颇以为苦。
典故
平泉宅
 
平泉庄记
 
平泉雅咏


《全唐文》卷七百八〈李德裕十三·平泉山居诫子孙记〉~7267~
经始平泉,追先志也。吾随侍先太师忠懿公在外十四年,上会稽,探禹穴,历楚泽,登巫山,游沅湘,望衡峤。先公每维舟清眺,意有所感,必凄然遐想,属目伊川。尝赋诗曰:「龙门南岳尽伊原,草树人烟目所存。正是北州梨枣熟,梦魂秋日到郊园。」吾心感是诗,有退居伊洛之志。前守金陵,于龙门之西,得乔处士故居,天宝末避地远游,为荒榛,首阳微岑,尚有薇蕨,山阳旧径,唯馀竹木。吾乃剪荆棘,驱狐狸,始立班生之宅,渐成应叟之地,又得江南珍木奇石,列于庭际,平生素怀,于此足矣。吾尝以为出处者贵得其道,进退者贵不失时,古来贤达,多有遗恨。至于元祖潜身于柱史,柳惠养德于士师,汉代邴曼容官不过六百石,终无辱殆,邈难及矣。越蠡激文牛以肥遁,留侯托黄老以辞世,亦其次焉。范雎感蔡泽一言,超然高谢,邓禹见功臣多败,委远名势,又其次也。矧如吾者,于葵无卫足之智,处雁有不鸣之患,虽有泉石,杳无归期,留此林居,贻厥后代。鬻吾平泉者,非吾子孙也;以平泉一树一石与人者,非佳子弟也。吾百年后,为权势所夺,则以先人所命,泣而告之,此吾志也。《诗》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言其父所植也。昔周人之思召伯,爱其所憩之树,近代薛令君于禁省中见先君所据之石,必泫然流涕,汝曹可不慕之?唯岸为谷,谷为陵,然后已焉,可也。
《全唐文》卷七百八〈平泉山居草木记〉~7267~2~
余尝览想石泉公家藏藏书目。有园庭草木疏。则知先哲所尚。必有意焉。余二十年间。三守吴门。一淮服。嘉树芳草。性之所耽。或致自同人。或得于樵客。始则盈尺。今已丰寻。因感学诗者多识草木之名。为骚者必尽荪荃之美。乃记所出山泽。庶资博闻。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树。嵇山之海棠榧桧。剡溪之红桂厚朴。海峤之香柽木兰。天目之青神凤集。钟山之月桂青飕杨梅。曲房之山桂温树。金陵之珠柏栾荆杜鹃。茆山之山桃侧柏南烛。宜春之柳柏红豆山樱。蓝田之栗梨龙柏。其水物之美者。荷有蘋洲之重台莲。芙蓉湖之白莲。茅山东溪之芳荪。复有日观震泽巫岭罗浮桂水严湍庐阜漏泽之石在焉。其伊洛名园所有。今并不载。岂若潘赋閒居。称郁棣之藻丽。陶归衡宇。喜松菊之犹存。爰列嘉名。书之于石。已未岁。又得番禺之山茶。宛陵之紫丁香。会稽之百叶木芙蓉百叶蔷薇。永嘉之紫桂簇蝶。天台之海石楠。桂林之俱卫。台岭八公之怪石。巫山严湍琅邪台之水石。布于清渠之侧。仙人迹鹿迹之石。列于佛榻之前。是岁又得钟陵之同心木芙蓉。剡中之真红桂。嵇山之四时杜鹃相思紫苑贞桐山茗重台蔷薇黄槿。东阳之牡桂紫石楠。九华山药树天蓼青枥黄心木先子朱杉龙骨庚申岁。复得宜春之笔树楠稚子金荆红笔密蒙勾栗木。其草药又得山姜碧百合。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四〈李德裕列传〉~4528~
德裕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群。好著书为文,善嫉恶,虽位极台辅,而读书不辍。有刘三复者,长于章奏,尤奇待之。自德裕始镇浙西,迄于淮甸,皆参佐宾筵。军政之馀,与之吟咏终日。在长安私第,别构起草院。院有精思亭,每朝廷用兵,诏令制置,而独处亭中,凝然握管,左右侍者无能预焉。东都于伊阙南置平泉别墅,清流翠筱,树石幽奇。初未仕时,讲学其中。及从官藩服,出将入相,三十年不复重游,而题寄歌诗,皆铭之于石。今有〈花木记〉、〈歌诗篇录〉二石存焉。有文集二十卷。记述旧事,则有次柳氏旧闻、御臣要略、伐叛志、献替录行于世。
典故  
烟霞膏肓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隐逸列传·田游岩〉~57~
田游岩,京兆三原人也。初补太学生,后罢归,游于太白山,每遇林泉会意,辄留连不能去。其母及妻子并有方外之志,与游岩同游山水二十馀年。后入箕山,就许由庙东筑室而居,自称「许由东邻」。调露中,高宗幸嵩山,遣中书侍郎薛元超就问其母,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佳否?」游岩曰:「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帝曰:「朕今得卿,何异汉获四皓乎?」薛元超曰:「汉高祖欲废嫡立庶,黄、绮方来,岂如陛下崇重隐沦,亲问岩穴。」帝甚欢,因将游岩就行宫,并家口给传乘赴都,授崇文馆学士,令与太子少傅刘仁轨谈论。帝后将营奉天宫于嵩山,游岩旧宅先居宫侧,特令不毁,仍亲书题额悬其门,曰「隐士田游岩宅」。文明中,进授朝散大夫,拜太子洗马。垂拱初,坐与裴炎交结,特放还山。
典故
泉为无隐变
 
笑饮贪泉
  
贪泉水
 
相关人物
吴隐之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52~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曰:「隐之既有至性,加以廉洁,奉禄颁九族,冬月无被。桓玄欲革岭南之弊,以为广州刺史。去州二十里有贪泉,世传饮之者其心无厌。隐之乃至水上,酌而饮之,因赋诗曰:『石门有贪泉,一歃重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为卢循所攻,还京师。历尚书、领军将军。」
《晋书》卷九十《良吏传·吴隐之传》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踰厉,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帐下人进鱼,每剔去骨存肉,隐之觉其用意,罚而黜焉。元兴初,诏曰:「夫孝行笃于闺门,清节厉乎风霜,实立人之所难,而君子之美致也。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吴隐之孝友过人,禄均九族,菲己洁素,俭愈鱼飧。夫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错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革奢务啬,南域改观,朕有嘉焉。可进号前将军,赐钱五十万、谷千斛。」
《晋书》卷九十〈良吏列传·吴隐之〉~234~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踰厉,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简释

贪泉:喻为人节操高尚,光明正大。唐张枯《寄迁客》:“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


例句

番禺静无事,空咏饮泉诗。 刘长卿 送韦赞善使岭南

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 张祜 寄迁客

知君还自洁,更为酌贪泉。 张祜 送徐彦夫南迁

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 李群玉 石门戍

恶木人皆息,贪泉我独醒。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

贪泉誓不饮,邪路誓不奔。 王建 寄崔列中丞

尚书清白临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 白居易 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

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 皮日休 聪明泉

山静不应闻屈鸟,草深从使翳贪泉。 皮日休 送李明府之任海南

唯君饮冰心,可酌贪泉水。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祗以直诚天自信,不劳诗句咏贪泉。 陆龟蒙 奉和袭美寄琼州杨舍人

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 韦应物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

《漢語大詞典》:元亮
晋 诗人 陶潜 字 元亮 ,曾任 彭泽 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后常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 宋 范成大 《次韵徐廷献机宜送自酿石室酒》之一:“ 元亮 折腰嘻已久,故山应有欲芜田。” 明 陈所闻 《驻马听·宿栖霞寺翠微庵》曲:“无缘捉尘对 支郎 ,空劳载酒来 元亮 。”
《國語辭典》:彭泽(彭澤)  拼音:péng zé
1.湖泊名。在江西省北部。即今鄱阳湖。简称为「彭泽」。
2.县名。参见「彭泽县」条。
《漢語大詞典》:泉明
指 晋 陶渊明 。 渊明 为 彭泽 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见《晋书·隐逸传·陶潜》。后遂借指欲作归隐之计的县令。 唐 李白 《送韩侍御之广德》诗:“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 泉明 。” 王琦 注:“野客丛书:‘海録碎事谓 渊明 一字 泉明 , 李白 诗多用之。不知称 渊明 为 泉明 者,盖避 唐高祖 讳耳。犹 杨渊 之称 杨泉 ,非一字 泉明 也。’齐东野语:‘ 高祖 讳 渊 ,渊字尽改为泉。’”
《漢語大詞典》:渊明(淵明)
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分類:深远明达
《漢語大詞典》: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俯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泽东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分類:陶潜彭泽
《漢語大詞典》:陶公
(1).指 晋 陶侃 。晋书·陶侃传:“尚书 梅陶 与亲人 曹识 书曰:‘ 陶公 机神明鉴似 魏武 ,忠顺勤劳似 孔明 , 陆抗 诸人不能及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 唐 李商隐 《潭州》诗:“ 陶公 战舰空滩雨, 贾傅 承尘破庙风。”
(2).指 陶安公 。传说中的神仙。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 陶公 矍鑠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3).指 唐 陶沔 。 唐 开元 末, 陶沔 与 李白 、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之 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 陶公 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题注:“山东通志: 半月臺 ,在旧 单县 城东北隅,相传 陶沔 所筑。”
(4).指 晋 陶潜 。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既传 苏子 之书,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诗:“恭陪竹林宴,留醉与 陶公 。” 明 高启 《因病不饮》诗:“斯味 禹 所恶,摄生笑无功。从此便可止,赋诗继 陶公 。”按, 陶潜 有《止酒》诗。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託,不独《咏荆軻》一章也。”
《漢語大詞典》:陶家
(1).谓烧制陶器与从事稼穑。家,通“ 稼 ”。大戴礼记·五帝德:“﹝ 帝舜 ﹞ 蟜牛 之孙, 瞽叟 之子也,曰 重华 。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 王聘珍 解诂:“‘家’当为‘稼’。孟子曰:‘自耕稼陶渔。’”
(2).烧制陶器的人。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广州 陶家皆作土锅鑊,烧熟,以土油之,其洁浄则愈于铁器,尤宜煮药。”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陶埏:“凡陶家为缶属,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鉢盂,小者瓶罐。”
(3).指 晋 诗人 陶潜 。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 陶 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此君。” 唐 薛能 《折杨柳》诗之九:“众木犹寒独早青,御沟桥畔 曲江亭 , 陶 家旧日应如此,一院春条满遶厅。”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夜凉喜无讼,霽色摇閒情。暑退不因雨, 陶 家风自清。”参见“ 陶叟 ”。
《漢語大詞典》:陶叟
指 晋 陶潜 。 明 高启 《初开北窗晚酌》诗:“幽怀悟澹泊,末事辞纷揉。更拟长夏眠,风期结 陶叟 。”
分類:陶潜
《國語辭典》:陶渊明(陶淵明)  拼音:táo yuān míng
人名。指晋朝文人陶潜。参见「陶潜」条。
《漢語大詞典》:靖节(靖節)
见“ 靖节徵士 ”。
《漢語大詞典》:靖节徵士(靖節徵士)
即 陶潜 。 东晋 大诗人。字 元亮 ,私谥 靖节徵士 。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询诸友好,宜諡曰 靖节徵士 。”亦称“ 靖节先生 ”。 唐 赵嘏 《赠桐乡丞》:“若教 靖节先生 见,不肯更吟《归去来》。”亦省作“ 靖节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 子陵 、 靖节 也来追。” 明 无名氏 《傍妆台·归隐》套曲:“功名未遂身先丧,总不如 靖节 归来 五柳庄 。”
《漢語大詞典》:靖节先生(靖節先生)
见“ 靖节徵士 ”。
《漢語大詞典》:靖节徵士(靖節徵士)
即 陶潜 。 东晋 大诗人。字 元亮 ,私谥 靖节徵士 。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询诸友好,宜諡曰 靖节徵士 。”亦称“ 靖节先生 ”。 唐 赵嘏 《赠桐乡丞》:“若教 靖节先生 见,不肯更吟《归去来》。”亦省作“ 靖节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 子陵 、 靖节 也来追。” 明 无名氏 《傍妆台·归隐》套曲:“功名未遂身先丧,总不如 靖节 归来 五柳庄 。”
《國語辭典》:酒泉  拼音:jiǔ quán
城市名。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东临弱水,北跨长城,南阻祁连,西倚嘉峪,自古为通西域的孔道。农产有小麦、玉米、谷子等。西南文殊山,风景优美。旧称为「肃州」。
《國語辭典》:醴泉  拼音:lǐ quán
甘泉。《礼记。礼运》:「天降膏露,地出醴泉。」《雅俗稽言。卷七。地理。醴泉》:「醴泉有正味,甘而饮之,可愈痼疾。」
《漢語大詞典》:六一泉
(1).在 杭州市 孤山 西南麓。 宋 欧阳修 晚号 六一居士 ,曾与 西湖 僧 惠勤 友善。 元祐 四年 苏轼 再守 杭州 时,二人皆已死,忽有清泉出 惠勤 讲堂之后,为纪念 欧阳修 ,遂命名为 六一泉 。参阅 苏轼 《六一泉铭》
(2).在 安徽 滁县 西南 醉翁亭 畔。原名 玻璃泉 ,后人因 宋 欧阳修 曾守 滁州 ,因取其晚年自号为名。参阅《嘉庆一统志》卷一三○。
《國語辭典》:龙泉(龍泉)  拼音:lóng quán
宝剑。《晋书。卷三六。张华传》:「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也称为「龙渊」。
《漢語大詞典》:酿泉(釀泉)
泉名。在今 安徽省 滁州市 西南。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於两峯之间者, 酿泉 也。” 赵瑞蕻 《琅琊山行》:“未到 醉翁亭 我已有些醉意,因为那潺潺的 酿泉 令人迷恋。”
《國語辭典》:泉石膏肓  拼音:quán shí gāo huāng
语出《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意指喜爱山水风景成癖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五。王摩诘》:「余顷年登山临水,未尝不读王摩诘诗,固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
《漢語大詞典》:烟霞痼(煙霞痼)
见“ 烟霞痼疾 ”。
《國語辭典》:烟霞痼疾(煙霞痼疾)  拼音:yān xiá gù jí
热爱山水成癖。《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田游岩传》:「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佳否?』游岩曰:『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
《漢語大詞典》:贪泉(貪泉)
(1).泉名。在 广东省 南海县 。 晋 吴隐之 操守清廉,为 广州 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相传饮此水者,即廉士亦贪。 隐之 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齐 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厉。事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酌 贪泉 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明 尹凤岐 《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珍重平生清节在,不妨引满酌 贪泉 。”
(2).泉名。在 湖南省 郴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 耒水 又西, 黄水 注之……按 盛弘之 云:‘众山水出,注于大溪,号曰 横流溪 ,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谓之 贪泉 ,饮者輒冒于财贿,同于 广州 石门 贪流 矣。’”
《漢語大詞典》:饮泉诗(飲泉詩)
相传 广州 附近的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晋 广州 刺史 吴隐之 至,为树清廉之风,故意饮之,并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日后为政仍保持清廉。事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后遂以“饮泉诗”作为称颂廉吏的典故。 唐 刘长卿 《送韦赞善使岭南》诗:“ 番禺 静无事,空咏饮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