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住院  拼音:zhù yuàn
病人住进医院治疗,称为「住院」。如:「你最好住院做个澈底的健康检查!」
《國語辭典》:调治(調治)  拼音:tiáo zhì
医疗、医治。《福惠全书。卷一三。刑名部。监禁》:「凡监犯有病,狱卒即递病呈。如系重犯,拨医调治。」
《漢語大詞典》:汤熨(湯熨)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热水熨帖患处以散寒止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素问·玉机真藏论》:“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王冰 注:“皆谓释散寒邪,宣扬正气。” 宋 陆游 《病减》诗:“病减停汤熨,身衰赖按摩。”
《漢語大詞典》:克伐(剋伐)
(1).攻打,讨伐。《后汉书·章帝纪》:“克伐 鬼方 ,开道 西域 。威灵广被,无思不服。”
(2).损害。镜花缘第六一回:“可惜这两宗美品,世人不知,视为弃物;反用无益之苦茗,听其克伐。”
(3).中医学名词。指使用性峻伤元的攻破消导药物。《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胁肋胀痛》:“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者益滞,祸不旋踵矣。”
(1).征服;克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武王 资圣智而剋伐,观天命以行诛。”
(2).中医采用的驱除、攻逐等治疗方法,稍过即伤元气,因有“剋伐”之称。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譬如有人病积痞者,无不剂而救之之理,即使骤畏剋伐,亦必渐次破除其垒块,盪涤其肠胃,而后徐养之以和平。”
《国语辞典》:关元(关元)  拼音:guān yuán
位于脊柱第十七椎下的穴道。可治疗腹痛及泌尿生殖系疾病。
《漢語大詞典》:针药(針藥)
亦作“鍼药”。
(1).针灸、药物。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 扁鹊 不能治不受鍼药之疾。”《宋书·袁粲传》:“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
(2).施针用药,治疗。 隋 王通 中说·魏相:“子谓北山 黄公 善医,先寝食而后针药。”
(3).针剂。 茹志鹃 《百合花》:“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漢語大詞典》:艮背
(1).易·艮:“艮其背,不获其身。” 王弼 注:“施止於背,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 孔颖达 疏:“施之於人,则是止物之情,防其动欲。”背,谓相背而不见。后因称不动物欲之念为“艮背”。 唐 李商隐 《献河东公启》之一:“艮背却行,氷心自处。”
(2).一种精神治疗法。欲人清心寡欲,犹如今之静坐法。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吾 闽中 又有三教之术,盖起於 莆 中 林兆恩 者。以艮背之法,教人疗病。因稍有验,其徒从者云集,转相传授,而吾郡人信之者甚众。”
(3).东北隅。背,通“ 北 ”。北方。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寺之艮背,山之前临,有 确师 禪房。”
《漢語大詞典》:补写(補寫)
亦作“ 补泻 ”。 补益与疏泻。中医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补,主要用于治疗虚症;泻,主要用于治疗实证。《素问·脉要精微论》:“补写勿失,与天地如一。” 王冰 注:“有餘者写之,不足者补之,是应天地之常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流行荣衞,有补泻之法。”
《漢語大詞典》:发背(發背)
曲背。庄子·大宗师:“曲僂发背,上有五管,颐隐於齐。” 成玄英 疏:“傴僂曲腰,背骨发露。” 闻一多 解诂:“发读为拨,拨剌,枉曲之貌也。发背即拨剌之背,谓曲背也。”
《國語辭典》:心药(心藥)  拼音:xīn yào
除去心病的方法、事物。《红楼梦》第九○回:「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國語辭典》:喷鼻(噴鼻)  拼音:pèn bí
香气扑鼻。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漢語大詞典》:洁治(潔治)
也称洁牙。俗称洗牙。预防和治疗牙病的一种方法。即用器械或特制的牙膏把牙齿和牙龈上的异物除去。亦为实施口腔卫生重要方法之一。
《漢語大詞典》:眼方
(1).眼睛呈方形。道家以为寿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 弘景 末年一眼有时而方。”
(2).治疗目疾的药方。 唐 温庭筠 《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诗:“ 惠能 未肯传心法, 张湛 徒劳与眼方。”
《漢語大詞典》:橘叶(橘葉)
橘树的叶子。可入药,治疗胸膈逆气,消肿散毒。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橘
《國語辭典》:外科  拼音:wài kē
临床医学的一大分支。主要处理身体的急性损伤,以及一些非手术治疗不可的慢性疾病。相对于内科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