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木板大鼓  拼音:mù bǎn dà gǔ
一种曲艺。原为流行于河北农村的鼓书,后流入北平、天津等地。早期仅演员自击木板和书鼓演唱,后增加三弦伴奏。清末经剃宝全改革,发展成为京韵大鼓。因演唱者多带保定、沧州口音,故也称为「怯大鼓」。
《国语辞典》:平绥铁路(平绥铁路)  拼音:píng suī tiě lù
铁路名。自大陆地区河北丰台,西北行经察哈尔张垣,折西南至山西大同,北入绥远归绥止,旧称「京绥铁路」,后延伸至包头,并改名「平绥铁路」,今大陆则又改名为「京包铁路」。全长八百多公里,是西北各地货物出入的运输干线。其中丰台到张垣一段,原名「京张铁路」,兴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西元1909),宣统元年(西元1909)完工,总工程师是詹天佑。为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国语辞典》:桑乾盆地  拼音:sāng gān pén dì
地名。位于山西省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间,为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间的陷落地带,其形势为阶状断层,级级下降,包括大同盆地、宣化盆地,平绥铁路斜贯境内,盆地间因桑乾河及支流流贯,故称为「桑乾盆地」。
《国语辞典》:巩县石窟(巩县石窟)  拼音:gǒng xiàn shí kū
河南省巩县洛河北岸断崖上的石窟。根据石窟内所发现的最早石刻题记,系北魏普泰元年(西元531)开凿。规模虽不大,但因河水上涨,久为泥沙封埋,不少造像反得完整的保存下来。也称为「净土寺」。
《国语辞典》:开滦煤矿(开滦煤矿)  拼音:kāi luán méi kuàng
河北省滦县开平镇及其附近的煤矿。原为两矿,民国元年合并,产烟煤,为中国大陆重要的煤矿之一。
《国语辞典》:黄淮平原(黄淮平原)  拼音:huáng huái píng yuán
地名。包括河北省全部、山东省西部、河南省大部及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主要由黄、淮两河冲积而成,北隔黄河河道与海河平原相邻。地形平坦,大多为海拔五十公尺左右,为中国大陆重要的农业区。盛产小麦、棉花、杂粮及温带水果。
《国语辞典》:乌里雅苏台(乌里雅苏台)  拼音:wū lǐ yǎ sū tái
地名。位于杭爱山西南麓,舒鲁金河北岸。海拔约一千八百二十五公尺。东通库伦,西达科布多,自古为军政中心,是科布多盆地东部重镇。
《国语辞典》:唐山大地震  拼音:táng shān dà dì zhèn
民国六十五年七月,河北省唐山、丰荣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唐山市工业、市政设施及居民住屋遭到严重破坏,死亡人数约二十五万人。
《国语辞典》:响堂山石窟(响堂山石窟)  拼音:xiǎng táng shān shí kū
位于大陆地区河北省邯郸市境内的著名石窟。北齐文宣帝时(西元550~559)所建,为研究北齐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分南、北二区,南响堂七窟,北响堂六窟。窟内石雕毁坏严重,佛像大部无头。风格已由北魏的挺拔秀丽转为厚重敦实。
《国语辞典》:诛一警百(诛一警百)  拼音:zhū yī jǐng bǎi
惩罚或杀掉一人以警戒众人。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其间凶残之党,乐祸不悛,则须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
《国语辞典》:宝坻县(宝坻县)  拼音:bǎo dǐ xiàn
县名。位于河北省天津市东北,鲍城河之西。
《国语辞典》:北运河(北运河)  拼音:běi yùn hé
运河名。位于河北省北部,由通县至天津,为潮河、白河、沙河诸水的汇流。因旧为漕运,且为别于南运河,故称为「北运河」。
《国语辞典》:包头县(包头县)  拼音:bāo tóu xiàn
县名。位于包头市南,濒黄河北岸,本为萨拉齐所属的包头镇,民国十四年置县,因地缘佳,甚具发展潜力。
《国语辞典》:拜泉县(拜泉县)  拼音:bài quán xiàn
县名。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南,双阳河北岸。本名巴拜,境内地势平坦,多水泊,物产有麻、烟叶、兽皮、大麦、杂粮等。
《国语辞典》:柏乡县(柏乡县)  拼音:bó xiāng xiàn
县名:(1)位于河北省石门市东南,城南北皆临泜水,县北鄗城有光武庙,汉光武帝即位于此。(2)位于河南省南部滏阳河流域。农产以棉花、小麦、大豆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