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汉都(漢都)
汉 代都城。亦泛指汉族政权的都城。
《漢語大詞典》:胡运(胡運)
泛指非汉族人的气数、国运。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百年胡运,尚宽膏斧之诛;一统皇舆,忽覩献琛之会。” 明 皇甫汸 《广寒宫登眺》诗:“地随胡运改,栋与美人摧。” 柳亚子 《珍妃悼词》诗:“一代名花忍摧折,百年胡运早否倾。”
《漢語大詞典》:汉国(漢國)
汉 朝。亦借指其他汉族王朝。汉书·翟方进传:“天休於安帝室,兴我 汉国 。”《后汉书·安帝纪》:“今以侯嗣 孝和皇帝 后。其审君 汉国 ,允执其中。” 唐 荆叔 《题慈恩寺塔》诗:“ 汉国 山河在, 秦 陵草木深。” 唐 张说 《奉和送金城公主》:“戎王子壻宠, 汉国 舅家慈。”
分類:汉族王朝
《國語辭典》:汉民(漢民)  拼音:hàn mín
汉族的人。
《漢語大詞典》:汉人(漢人)
(1).汉族人。汉书·匈奴传下:“近 西羌 保塞,与 汉 人交通。” 唐 司空图 《河湟有感》诗:“ 汉 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駡 汉 人。”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六:“如果 汉 人搞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那就很不好。”
(2). 元 统一 中国 后,称 契丹 、 高丽 、 女真 等族人和在 金 人统治下北 中国 的汉族人为 汉人 。元史·世祖纪三:“詔以 安童 为长, 史天泽 次之,其餘 蒙古 、 汉 人参用,无令员数过多。”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至于 元 ,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汉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
(3). 汉 代人。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 汉 人最重师法。”
《漢語大詞典》:汉礼(漢禮)
(1). 汉 代礼法。 唐 李竦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 汉 礼方传珮, 尧 年正捧觴。”
(2).汉族礼仪。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谒庙行香》:“如行 汉 礼,唱跪兴四拜;行 满 礼,唱三跪九叩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基础上, 夏国 建立起所谓‘蕃官’与‘ 汉 官’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同时也存在着‘蕃礼’与‘ 汉 礼’两种不同的文化。”
《漢語大詞典》:复名(複名)
用二个单字构成的汉族人名。復,通“ 复 ”。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四:“ 东汉 无復名,或云 王莽 之禁沿袭所致。”
双名。指二字之名。新唐书·张嘉贞传:“及 宋璟 等罢,帝欲果用 嘉贞 ,而忘其名。夜詔中书侍郎 韦抗 曰:‘朕尝记其风操,而今为北方大将, 张 姓而复名,卿为我思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 唐 誥敕,宰相复名者皆不出姓,唯单名则出姓。”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一》:“ 东汉 至 三国 ,罕复名者, 莽 禁之也。”
《國語辭典》:端午节(端午節)  拼音:duān wǔ jié
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相传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后世为纪念他而有吃粽子及龙舟竞渡等风俗,再加上民间的鬼神信仰,家家户户插蒲艾、喝雄黄酒、挂钟馗像来除瘟辟邪。也称为「蒲节」、「端阳节」、「天中节」、「重午节」、「五月节」。
《漢語大詞典》:右衽
(1).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因以“右衽”谓中夏风习。《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票骑抗旌, 昆邪 右衽。” 颜师古 注:“右衽,从中国化也。”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论语·宪问》“被髮左衽” 清 刘宝楠 正义:“中夏礼服皆右衽。”
(2).泛指衣襟。 汉 严忌 《哀时命》:“右衽拂於 不周 兮,六合不足以肆行。”
《漢語大詞典》:汉虏(漢虜)
被俘的汉族人。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十二为 真 虏、 汉 虏及外镇投充新旧家丁本身,并所生幼子,先年俱不当差,近年同军士二三岁幼丁多有派顶赔粮田地。”
《國語辭典》:汉奸(漢奸)  拼音:hàn jiān
为一己的利益而甘心出卖国家的人。《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上头看他一脸的连鬓大胡子,龙心大为不悦,说他样子很像个汉奸似的。」
《國語辭典》:汉姓(漢姓)  拼音:hàn xìng
1.汉人的姓氏。
2.汉族以外的人所冠的汉族之姓。
《漢語大詞典》:白种(白種)
(1).旧指汉族中被西南山区少数民族俘虏而同化的人。 清 魏源 《圣武纪》卷十一:“真夷谓之黑种,歷虏 汉 民,入内亦化为夷,谓之白种,黑少白多,黑主白奴,众且数十万。”
(2).指白色人种。也称 欧罗巴 人种。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 非律宾 者,我同洲同种之国民,两度与白种战争,百折而不挠者也。”
《國語辭典》:姬汉(姬漢)  拼音:jī hàn
姬,因周天子姓姬,故称周代为「姬」。姬汉指周、汉两代。南朝梁。萧统 文选序:「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七代。」后泛指汉族。《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漢語大詞典》:团衫(團衫)
(1).女真族妇女上衣。 明 张昱 《白翎雀歌》:“ 女真 处子舞进觴,团衫鞶带分两傍。”
(2). 元 朝北方汉族妇女的礼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孝:“国朝妇人礼服, 达靼 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
《漢語大詞典》:板升
蒙语“房舍”之意。源于汉语。 明 朝后期中原的汉族兵民迁徙到 俺答汗 统治的 土默特 地区,在那里修筑房舍,开垦荒地,建立村落,从事农、副、手工业生产,向 俺答汗 等领主交纳租税。当地蒙古族将这些房舍、村落和汉族百姓称为“板升”。后亦泛指土木建筑的房舍、城堡及周围的园田。 明 末, 后金 与 明 交接地带汉人建立的村舍也被称作“板升”。明史·鞑靼传:“时 富 ( 丘富 )等在敌,招集亡命,居 丰州 ,筑城自卫,搆宫殿,垦水田,号曰板升。板升,华言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