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00,分2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水面
汉水
逝水
水落
水火
淮水
碧水
弱水
水光
涧水
照水
易水
水仙
积水
天水
《國語辭典》:水面  拼音:shuǐ miàn
水的表面。唐。韩愈〈南山〉诗:「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那西湖里打鱼船,一个一个如小鸭子浮在水面。」也称为「水皮儿」。
《國語辭典》:水面(水麵)  拼音:shuǐ miàn
用水调面,供熟食。古称为汤饼。
《国语辞典》:汉水(汉水)  拼音:hàn shuǐ
河川名。发源于陕西省宁羌县北嶓冢山,至湖北省汉口与汉阳之间流入长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亦是汉中盆地的命脉。也称为「汉江」。
《漢語大詞典》: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游踪选胜·万柳堂记:“几曾逝水留云住,犹记残花扑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
《國語辭典》:水落  拼音:shuǐ luò
水位降低。宋。苏轼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诗二首之一:「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國語辭典》:水火  拼音:shuǐ huǒ
1.水与火。比喻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品。《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东观汉记。卷一六。郑众传》:「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
2.比喻烹调饮食。《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
3.比喻灾难。《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承你从水火中搭救我出来,一天恩德未报,我万不能出家。」
4.比喻彼此不能相容。《左传。昭公十三年》:「众怒如水火焉,不可为谋。」《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
5.大小便的隐语。《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亦且终日相处,这些细微举动,水火不便的所在,那里妆饰得许多来?」
《国语辞典》:淮水  拼音:huái shuǐ
淮河的别名。参见「淮河」条。
分类:淮水淮河
《漢語大詞典》:碧水
绿水。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莲曲》:“桂檝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唐 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元 戴表元 《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分類:碧水绿水
《國語辭典》:弱水  拼音:ruò shuǐ
河川名:(1)传说中仙境的河流。后泛指遥远的地方。《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小生曾闻这仙境有弱水三千丈,可怎生去的?」(2)额济纳河的别名。参见「额济纳河」条。
《國語辭典》:水光  拼音:shuǐ guāng
水面所映的光色。南朝梁。江淹〈悼室人〉诗一○首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望见那晚烟渐散,水光里月色渐明,徘徊了一会,复身上船来安歇。」
《高级汉语词典》:涧水
山谷中的溪水
分类:涧水
《分类字锦》:照水
苏辙 近山不作看山计,引水新成照水庵。
晋公遗语唐世风俗贵重葫芦酱桃花醋照水油
分类:油脂庵庐
《國語辭典》:易水  拼音:yì shuǐ
河川名。有中易、北易、南易之分,其源皆出于河北省易县境。
《國語辭典》:水仙  拼音:shuǐ xiān
植物名。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鳞茎略卵状,外皮黑色,下端有白色须根。叶丛生,狭长线状,质厚,带白绿色。冬末春初时开花,花茎自叶丛抽出,每梗著花三至五朵,花色白,具黄色副花冠,有香味。常生长于暖地河边,或栽培于庭园。也称为「凌波仙子」、「金盏银台」。
《國語辭典》:积水(積水)  拼音:jī shuǐ
1.聚水。《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2.聚集而不流动的水。《三国演义》第五○回:「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
3.大海。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骈字类编》:天水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 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元 刘因 蔷薇 色染女真黄,露凝天水碧。花开日月长,朝暮阅两国。
元 杨维桢 送谢太守 曾开天水国,直问尾箕津。
分类: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