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698,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巷野
观音妈
人情
风俗
山灵
清香
木兰
田里
朝野
草莱
畎亩
秋千
民事
国风
和籴
《漢語大詞典》:巷野
谓民间。 唐 沈亚之 《文祝延》:“ 闽侯 居政,民荫而安,他日侯恙在体,巷野之祈祠于神者,皆以请,侯益忧焉。”
分類:民间
《国语辞典》:观音妈(观音妈)  拼音:guān yīn mā
民间昵称观世音菩萨为「观音妈」。参见「观世音菩萨」条。
《國語辭典》:人情  拼音:rén qíng
1.人的感情。如:「老年丧子,哀痛欲绝,这也是人情之常。」《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2.人的常情、世情。《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交情、情面。《西游记》第二五回:「他又是师父的故人,饶了他,也是师父的人情。」《红楼梦》第五五回:「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著太太不心疼的钱乐得做人情。」
4.人民的生活、情感意愿、风俗习尚等状况。唐。杜牧 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三十年来王师攻击,利与不利,其所来由。」《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说了那些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5.礼物。《水浒传》第一四回:「他便送些人情与这都头,你却来讨了。」《通俗编。仪节》:「以礼物相遗曰送人情。」
6.交际往来。指婚丧庆吊等礼节应酬。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
《國語辭典》:风俗(風俗)  拼音:fēng su
风尚习俗。《西游记》第二五回:「这童子差了,你这里风俗不好,却怎的关了门吃饭。」《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果然镇远有个风俗,说正月十八日,铁溪里龙神嫁妹子。」
《漢語大詞典》:山灵(山靈)
(1).山神。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李善 注:“山灵,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清 林则徐 《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郭沫若 《月蚀》:“我们 四川 的山灵水伯远远在招呼我。”
(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灵,陈水陆, 张君瑞 合当钦敬。”
(3).昆虫名。彝族民间史诗《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幺’有三对,河坝‘山灵’有二对,人人见了都喊打。”原注:“伯幺、山灵,都是昆虫。”
《國語辭典》:清香  拼音:qīng xiāng
气味清新芳香。《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老残游记》第九回:「虽是蔬菜,却清香满口,比荤菜更为适用。」
《國語辭典》:木兰(木蘭)  拼音:mù lán
1.木兰科木兰属植物之通称,尤多用于「辛夷」。参见「辛夷」条。
2.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姚莹《康輶纪行》以为北魏人,宋翔凤《过庭录》以为隋恭帝时人,程大昌《演繁露》以〈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则以为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为姓花。
《國語辭典》:田里  拼音:tián lǐ
1.田地和住宅。《周礼。地官。遂人》:「致氓以田里,安氓以乐昏。」《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2.故居、乡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黯耻为令,病归田里。」《晋书。卷八○。王羲之传》:「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
《國語辭典》:朝野  拼音:cháo yě
政府与民间。晋。张协〈咏史诗〉:「昔在西京时,朝野多欢娱。」《三国演义》第九一回:「人心欢悦,朝野清平。」
《國語辭典》:草莱(草萊)  拼音:cǎo lái
1.荒地的杂草。《孟子。离娄上》:「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树木参天,草莱遍地。」
2.田野。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一言分圭爵,片善辞草莱。」
3.未出仕为官者。唐。李商隐 漫成五章五首之四:「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國語辭典》:畎亩(畎畝)  拼音:quǎn mǔ
田间、田地。《文选。范晔。逸民传论》:「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
《國語辭典》:秋千  拼音:qiū qiān
以两条等长的绳索或铁鍊,分别横拴板块的两端所制成的游戏器材。可前后摆荡。宋。欧阳修〈渔家傲。红粉墙头花几树〉词:「天欲暮,流莺飞到秋千处。」也作「鞦韆」。
《國語辭典》:鞦韆  拼音:qiū qiān
一种游戏器材。在ㄇ形的高架或树干上悬系两条等长的绳索或铁链,底边分别横拴于一块平木板的两端,人可站立或坐于板上,两手握绳或链,利用身体力量前后摇荡。《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在马上抬身一望,正见墙内鞦韆竞就,欢鬨方浓。」《红楼梦》第六三回:「这里众人且出来散一散。佩凤偕鸳两个去打鞦韆顽耍。」也作「秋千」。
《國語辭典》:民事  拼音:mín shì
1.农事。《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2.民政、政事。《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节理人情,恤隐民事。」
3.徭役。《书经。太甲》:「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
4.有关民法的各项事务,如财产、婚姻、雇佣等。
《國語辭典》:国风(國風)  拼音:guó fēng
1.国家的风俗。《史记。卷三。殷本纪》:「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
2.《诗经》中各国的民间歌谣。即诸侯采撷其国的民歌,贡献于天子,并由乐官统筹管理。《诗经》共分十五国风,即〈周南〉至〈豳风〉各篇皆属之。《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漢語大詞典》:和籴(和糴)
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始于 北魏 。魏书·食货志:“又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糴,积为边备。”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和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中州集卷七引 金 李节 诗:“棓头打出和糴米,丁口签来自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