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689,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里谚
会首
稗史
竹扫
民秀
单方
夏声
羊灯
野曲
民语
郭巨
龙灯
唱叫
冠石
遁野
《國語辭典》:里谚(里諺)  拼音:lǐ yàn
里巷流传的谣谚、俗语。《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汉书。卷八六。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也作「俚谚」。
分類:民间谚语
《國語辭典》:会首(會首)  拼音:huì shǒu
1.各种团体组织的发起人或领袖。《福惠全书。卷三一。庶政部。育养婴儿》:「每年十二人为会首,每月轮一人,使值一月之事。」也称为「会头」。
2.有体面的人家。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俺家又不是会首大户,怎么门前拴著一匹马?」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若不是会首人家,几番将这道袍脱下。」
《國語辭典》:稗史  拼音:bài shǐ
1.记载琐事的野史、小说之类。
2.书名。元仇远撰,一卷。
《漢語大詞典》:竹扫(竹掃)
台湾 民间婚俗,在新娘出嫁时所坐的轿或车前系以绿竹,称为“竹扫”。《文史知识》1990年第4期:“为了辟邪,轿(车)后绑了一只画上八卦的朱筛,轿前则有一支连根带叶的绿竹,俗称‘竹扫’。”
《漢語大詞典》:民秀
指民间才能出众的人。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之四:“能官民秀,利建天跗。”《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往年县召民秀二人,问以守宰治状,善恶具闻,将加赏罚。”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紱,王侯满筵;国华民秀,公卿连席。”
《國語辭典》:单方(單方)  拼音:dān fāng
1.简单的药方。其用药不过一、二味,适应不过一、二症,药力专一而收效迅速。《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王世荣单方,一卷。」宋。戴复古 访友人家即事诗:「妻病无钱供药物,自寻野草试单方。」也作「丹方」。
2.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宋。韩世忠 临江仙。冬看山林词:「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宋。刘克庄 湖南江西道中诗一○首之一:「酒与离骚难捏合,不如痛饮是单方。」
3.对双方而言,指各自的一方。
《漢語大詞典》:夏声(夏聲)
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 公子札 来聘……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 周 之旧乎?’” 杜预 注:“ 秦 本在西戎 洴 陇 之西, 秦仲 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故谓之夏声。”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河 济 之间,古称中夏;故北音谓之夏声。”
《漢語大詞典》:羊灯(羊燈)
用竹丝扎成外糊以纸的羊形灯。民间常在灯节悬挂。 北周 庾信 《七夕赋》:“兔月先上,羊灯次安。”随园诗话卷三引 清 蒋麟昌 《咏七夕》:“一报人间簫鼓喧,羊灯无燄秋空碧。”
《漢語大詞典》:野曲
指民间曲调。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平民所唱的山歌野曲,现在也有人写下来,以为是平民之音了,因为是老百姓所唱。”
《漢語大詞典》:民语(民語)
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一般言简意赅,多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荀子·大略:“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絶矣,絶故旧矣,与义分背矣。” 汉 贾谊 《新书·保傅》:“瞽史诵诗,工诵箴諫,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 明 杨慎 《风雅逸篇序》:“録古谚、古语、古言、鄙谚、鄙语、野语,俗语、故语、民语、不恭之语百五十条为第八卷。”
《国语辞典》:郭巨  拼音:guō jù
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汉朝隆虑(今河南省林县)人。养母至孝,每次供食于母,母必分与孙子吃。家贫,因儿与母争食有妨供养,欲埋之,掘地却发现金块,金上写有「天赐郭巨」四字,乃解其贫困。为二十四孝之一。
《國語辭典》:龙灯(龍燈)  拼音:lóng dēng
龙形的灯。旧历新年俗有闹龙灯的民间游艺。
《國語辭典》:唱叫  拼音:chàng jiào
1.高声叫喊,吵闹。《董西厢》卷二:「催军的聒地轰声,纳喊的揭天唱叫。」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似这等唱叫,几时是了?不如将女孩儿嫁与马员外去罢!」
2.一种歌唱的形式。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
《漢語大詞典》:冠石
(1).以三石为足而矗立于地的大石。古人认为是将有天子兴于民间的一种祥瑞。《汉书·刘向传》:“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微象。 孝昭帝 时,冠石立於 泰山 ,仆柳起於 上林 。而 孝宣帝 即位。”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冠山下有石自立,三石为足,一石在上,故曰冠石也。”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时 襄平延里 社生大石,长丈餘,下有三小石为之足。或谓 度 曰:‘此 汉宣帝 冠石之祥。’”参阅汉书·眭弘传
(2).山名。今名 聪山 ,在 山东省 费县 西北。汉书·地理志上:“ 冠石山 , 治水 所出。”清史稿·地理志八:“﹝ 沂州府 费县 ﹞西北: 聪山 , 浚水 出。即《地理志》‘ 南武阳 冠石山 治水 ’。”
《漢語大詞典》:遁野
亦作“遯野”。 谓隐居民间。 清 阎尔梅 《戊申人日》诗:“遯野有情看拾翠,封侯无相写 凌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