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团结(團結)  拼音:tuán jié
1.唐代的地方团练组织。《资治通鉴。卷二二五。唐纪四十一。代宗大历十二年》:「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
2.结合、组织。如:「我们应该团结起来,才能抵抗敌人的侵略。」
《漢語大詞典》:役兵
服劳役勤务的士兵。 宋 代兵制有禁兵、厢兵、役兵、民兵之别。役兵以游民充任,专事一业,如给漕挽,修河防,养国马等。 宋 宋祁 《庆历兵录序》:“三曰役兵,羣有司隶焉;人之游而惰者入之,若牧置,若漕輓,若管库,若工技,业壹事专,故处而无更。凡军有额,居有营,有常廩,有横赐。”
《漢語大詞典》:使效
南宋 时民兵名称。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议者以 濠 、 楚 使効多代名,自今逃死,须言上乃得收。既有旨,公言:‘ 乾道 初,招 魏胜 、 郭昇 、 张荣义 ,从人给田,勿课役,勒五部月一至州,习射犒激,名曰使効,盖 陕西 弓箭手法也,纔三百餘人耳。州县恶其獷鋭难制,死亡不復补,甚者抑不令赴州,失本意矣。’”
分類:民兵
《國語辭典》:排长(排長)  拼音:pái zhǎng
1.军队职称之一,为一排之长,在班长之上,连长之下。如:「小张已经升为排长。」
2.一行列之长。如:「老师说:『排长起来收本子。』」
《國語辭典》:义勇军(義勇軍)  拼音:yì yǒng jūn
自愿服役的军队。也称为「志愿兵」。
《国语辞典》:绿林兵(绿林兵)  拼音:lǜ lín bīng
西汉末年,由饥民所组成,反对王莽政权的民兵。
《漢語大詞典》:水勇
清 政府于鸦片战争期间组成的水上民兵。 清 魏源 海国图志·筹海篇上:“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水勇善泅。” 林增平 《中国近代史》第一编第一章:“ 琦善 到达 广州 ……裁减兵船三分之二,舵工水勇全部遣散。”《新华月报》1961年第7期:“水勇是 林则徐 时代倡议组成的水上‘民兵’。”
《国语辞典》:团丁(团丁)  拼音:tuán dīng
团练的民兵。
分类:团练民兵
《国语辞典》:教育召集  拼音:jiào yù zhào jí
政府机关依军事需要,召集后备军人或国民兵入营,举行训练或演习的集会。
《国语辞典》:甲种国民兵役(甲种国民兵役)  拼音:jiǎ zhǒng guó mín bīng yì
以初期国民兵役期满,适合于常备兵与补充兵现役所需的超额者服之,由县政府施以一至三个月的军事训练。
《国语辞典》:点阅召集(点阅召集)  拼音:diǎn yuè zhào jí
国防部依离营时间久暂、动员需要及专长、区域对后备军人、国民兵的召集。主要在平常将后备部队加以编制,使其熟悉所属编制,以便战时能迅速动员集结。
《国语辞典》:缓召(缓召)  拼音:huǎn zhào
应受动员召集或临时召集的常备兵预备役、补充兵预备役及已训国民兵,因故延缓徵召,称为「缓召」。
《漢語大詞典》:麻雀战(麻雀戰)
一种游击战法。游击队或民兵组成小分队,忽聚忽散,灵活机动地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以杀伤、消耗、迷惑、疲惫敌人为主要目的。 锺发宗 《赤卫军围困兴国城》:“决定以中队为单位,分散行动,和敌人打‘麻雀战’。” 刘少卿 《大悟山反“扫荡”的回忆》:“又留下四十五团一个营,在 大悟山 区配合地方武装打‘麻雀战’,迷惑和箝制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