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7,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毛发
鸿毛
毛羽
凤毛
毛骨
毛锥
一毛
毛颖
霜毛
吹毛
牛毛
不毛
溪毛
颠毛
毛公
《國語辭典》:毛发(毛髮)  拼音:máo fǎ
1.人体上的毛和头发。《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2.比喻极细微脆弱的东西。《三国演义》第二回:「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
《國語辭典》:鸿毛(鴻毛)  拼音:hóng máo
鸿雁的羽毛。比喻极轻微。《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唐。李白〈梁甫吟〉:「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國語辭典》:毛羽  拼音:máo yǔ
鸟兽的羽毛。《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國語辭典》:凤毛(鳳毛)  拼音:fèng máo
1.凤凰的羽毛。
2.称誉人文采俊秀,能继承其父风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人。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
《國語辭典》:凤毛麟角(鳳毛麟角)  拼音:fèng máo lín jiǎo
比喻稀罕珍贵的人、物。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二九出:「驸马是凤毛麟角,公主是玉叶金枝,在钓惟缗,果然是王侯之配。」也作「麟角凤毛」。
《漢語大詞典》:毛骨
(1).毛发与骨骼。 唐 刘禹锡 《桃源行》:“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陆游 《夜汲井水煮茶》诗:“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
(2).谓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祖士少 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復见如此人。”晋书·元帝纪:“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不説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漢語大詞典》:毛锥(毛錐)
(1).即毛锥子。 宋 陆游 《醉中作行草数纸》诗:“驛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元 徐再思 《蟾宫曲·江淹寺》:“文藻珠璣,醉墨淋漓,何似 班超 ,投却毛锥。” 明王錂《寻亲记·训子》:“他駡我穷酸寒贱,管封侯万里,索甚毛锥。”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隐奸:“他能开神臂万钧弓,那识毛锥轻重?”
(2).泛称笔。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不暇剪裁,不事组织,信手拈来,都付毛锥。”参见“ 毛锥子 ”。
分類:
《國語辭典》:毛锥子(毛錐子)  拼音:máo zhuī zi
毛笔的别称。因笔毫束扎如锥形而得名。《新五代史。卷三○。汉臣传。史弘肇》:「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
分類:毛笔如锥
《國語辭典》:一毛  拼音:yī máo
1.一根毛。指细小微不足道的东西。《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2.比喻年少有才能。唐。熊孺登 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诗:「闻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凤池头。」
3.币制一圆的十分之一。也称为「一角」。
《國語辭典》:凤毛(鳳毛)  拼音:fèng máo
1.凤凰的羽毛。
2.称誉人文采俊秀,能继承其父风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人。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
《國語辭典》:毛颖(毛穎)  拼音:máo yǐng
颖,笔尖、笔端。毛颖指毛笔。唐韩愈有《毛颖传》。《宣和画谱。卷二○。墨竹》:「平居之时,无所嗜好,独左右图书与管城毛颖相周旋。」
《漢語大詞典》:霜毛
(1).白色羽毛。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宋 陆游 《胡无人》诗:“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2).白发。 唐 韩愈 《答张十一功曹》诗:“吟君诗罢看双鬢,斗觉霜毛一半加。” 宋 欧阳修 《谢致仕表》:“头垂两鬢之霜毛,腰束九环之金带。” 清 唐孙华 《早秋杂兴次江位初韵》之二:“强施冠幘霜毛短,裁展诗书雾眼昏。”
(3).借指老人。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祈熊》:“苦他们泣守风灯,是奴家奉养霜毛。”
《國語辭典》:吹毛  拼音:chuī máo
1.比喻很容易,不须费力气。《韩非子。内储说下》:「去仲尼,犹吹毛耳。」
2.形容刀剑很锐利,吹毛可断。唐。卢纶〈难绾刀子歌〉:「吹毛可试不可触,似有虫搜阙裂文。」唐。裴铏《聂隐娘》:「兼令长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
《國語辭典》:吹毛求疵  拼音:chuī máo qiú cī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小毛病。语本《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后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也作「吹毛求瑕」、「吹毛取瑕」、「吹毛索疵」。
《國語辭典》:牛毛  拼音:niú máo
1.比喻极多。《北史。卷八三。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2.比喻细小。唐。杜甫〈述古〉诗三首之二:「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宋。苏轼〈读孟郊〉诗二首之一:「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
《國語辭典》:不毛  拼音:bù máo
草木不生的地方。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唐。孙樵 序西南夷:「由蜀而南,逾昆明,涉不毛,驰七八千里,其群蛮之雄者曰南诏。」亦指未经垦殖的地方。唐。皮日休 请行周典:「今之宅,树花卉犹恐不奇,减征赋惟恐不至。苟树桑者,必门嗤户笑,有能以不毛而税者哉?」
《漢語大詞典》:溪毛(谿毛)
溪边野菜。语出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杜预 注:“溪,亦涧也。毛,草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睡起即事》词:“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明 刘基 《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之一:“农人愁饿莩,採擷到溪毛。” 清 吴伟业 《麦蚕》诗:“三眼收滞穗,五色荐溪毛。”
谿毛:溪涧中的水草。语本左传·隐公三年:“涧谿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 杜预 注:“毛,草也。” 孔颖达 疏:“即下文苹蘩蕰藻是也。” 清 许迎年 《莱阳二姜先生祠》诗:“ 海涌 峰头祠庙在,谿毛特为荐馨香。”
《國語辭典》:颠毛(顛毛)  拼音:diān máo
头发。唐。柳宗元〈寄韦珩〉诗:「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瀄汨盈颠毛。」
分類:头发
《漢語大詞典》:颠毛种种(顛毛種種)
语本左传·昭公三年:“余髮如此种种,余奚能为?” 杜预 注:“种种,短也。自言衰老,不能復为害。”后因以“颠毛种种”谓衰老。 明 宋濂 《〈张侍讲翠屏集〉序》:“诚可谓一代之奇作矣……如 濂 不敏,童而习之,颠毛种种,犹不得其门而入。” 明 唐顺之 《答王鉴川兵备书》:“僕年过五十,颠毛种种,一身百病。”亦省作“ 颠毛 ”。 清 钱谦益 《父应宸先赠文林郎广东惠州府海丰县知县加赠承德郎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制》:“恋祖於覊贯之年,殉父於颠毛之日。”
分類:衰老
《國語辭典》:毛公  拼音:máo gōng
人名。战国时赵国的处士,生卒年不详,藏于博徒,和信陵君结交。
《漢語大詞典》:毛薛
战国 时 赵 处士 毛公 与 薛公 的合称。 毛公 藏于博徒, 薛公 藏于卖浆家。 魏 公子 信陵君 客 赵 ,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后 秦 兵攻 魏 , 信陵君 不归,二人力劝其归救 魏国 ,终于大破 秦 军。事详《史记·魏公子列传》。后亦泛指有才能而受到器重的布衣之士。 唐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却之武陵立马赠别》诗:“ 邯郸 能屈节,访博从 毛 薛 。” 清 陈维嵩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词:“我詎不如 毛 薛 辈,君寧甘与 原 尝 亚?”
分類:处士毛公
《漢語大詞典》:毛传(毛傳)
《毛诗故训传》(一作《毛诗诂训传》)的简称。为 汉 人训释诗经之作。汉书·艺文志著录三十卷,但言 毛公 作,未著其名。 东汉 郑玄 诗谱称“ 鲁 人 大毛公 为《詁训传》於其家, 河间献王 得而献之,以 小毛公 为博士。”至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始言 大毛公 为 汉 鲁国 人 毛亨 , 小毛公 为 汉 赵国 人 毛萇 。后世因以《故训传》为 毛亨 作,亦有以为乃 毛萇 作或 毛亨 作而 萇 有所增益者。其诂训大抵本先 秦 学者的意见,保存了许多古义,虽有错误,但仍为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即采用《毛传》。 东汉 郑玄 《毛诗传笺》及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为笺释疏解《毛传》之作。 清 代研究《毛传》,著名的有 陈奂 的诗毛氏传疏和 马瑞辰 的毛诗传笺通释。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别集·书〈毛诗故训传〉后》
分類:著录
《漢語大詞典》:毛子檄
后汉书·刘平王望等传序:“ 庐江 毛义 少节 ,家贫,以孝行称。 南阳 人 张奉 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 义 守令, 义 奉檄而入,喜动颜色。 奉 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 义 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徵,遂不至。 张奉 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后因以“毛子檄”为孝子不贪利禄,只为养亲而出仕之典实。 明 高启 《送倪雅》诗:“交游结深欢,离别生远念。聊持 毛子 檄,暂脱 刘生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