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7,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鸿毛
轻鸿毛(又作:鸿毛泰山)
虎跃龙骧
换却毛发
倚玉
荐溪毛
九牛毛
九牛一毛
郎署二毛
毛骨
毛笺
毛玠公方
毛女
毛嫱
毛生捧檄(又作:毛生檄 ...)
典故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或谓楚王〉~55~
或谓楚王曰:「臣闻从者欲合天下以朝大王,臣愿大王听之也。夫因诎为信,旧患有成,勇者义之。摄祸为福,裁少为多,知者官之。夫报报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祸与福相贯,生与亡为邻,不偏于死,不偏于生,不足以载大名。无所寇艾,不足以横世。夫秦捐德绝命之日久矣,而天下不知。今夫横人嚂口利机,上干主心,下牟百姓,公举而私取利,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
典故
太山重
 
死重泰山
 
泰山经
 
轻鸿毛
 
重泰山
  
鸿矛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书上·报任少卿书〉~860~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正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例句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韩愈 贞女峡

典故 
相关人物
何进
 
毛遂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600~
琳前为何进主簿。进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而反释其利器,更徵于他。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祇为乱阶。」进不纳其言,竟以取祸。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四十七〈魏·嵇康〉~32~
有弘达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方而不制。廉而不割。超世独步。怀玉被褐。交不苟合。仕不期达。常以为忠信笃敬。直道而行之。可以居九夷。游八蛮。浮沧海。践河源。甲兵不足忌。猛兽不为患。是以机心不存。泊然纯素。从容纵肆。遗忘好恶。以天道为一指。不识品物之细故也。然而大道既隐。智巧滋繁。世俗胶加。人情万端。利之所在。若鸟之追鸾。富为积蠹。贵为聚怨。动者多累。静者鲜患。尔乃思中之隐士。乐川上之执竿也。于是远念长想。超然自失。郢人既没。谁为吾质。圣人吾不得见。冀闻之于数术。乃适太史贞父之庐而访之曰。吾有所疑。愿子卜之。贞父乃危坐操蓍。拂几陈。曰。君何以命之。先生曰。吾宁发愤陈诚。谠言帝庭。不屈王公乎。将卑懦委随。承旨倚靡。为面从乎。宁恺悌弘覆。施而不德乎。将进趣世利。苟容偷合乎。宁隐居行义。推至诚乎。将崇饰矫诬。养虚名乎。宁斥逐凶佞。守正不倾。明否臧乎。将傲倪滑稽。挟智任术。为智囊乎。宁与王乔赤松为侣乎。将进伊挚而友尚父乎。宁隐鳞藏彩。若渊中之龙乎。宁舒翼扬声。若云閒之鸿乎。宁外化其形。内隐其情。屈身随时。陆沈无名。虽在人閒。实处冥冥乎。将激昂为清。锐思为精。行与世异。心与俗并。所在必闻。恒营营乎。宁寥落閒放。无所矜尚。彼我为一。不争不让。游心皓素。忽然坐忘。追羲农而不及。行中路而惆怅乎。将慷慨以为壮。感慨以为亮。上干万乘。下淩将相。尊严其容。高自矫抗。常如失职。怀恨怏怏乎。宁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娈美色乎。将苦身竭力。剪除荆棘。山居谷饮。倚岩而息乎。宁如伯奋仲堪。二八为偶。排摈共鲧。令失所乎。将如箕山之夫。颍水之父。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乎。宁如泰伯之隐德让而不扬乎。将如季札之显节义。慕为子臧乎。宁如老聃之清净微妙。守抱一乎。将如庄周之齐物变化。洞达而放逸乎。宁如夷吾之不束缚。而终在霸功乎。将如鲁连之轻世肆志。高谈从容乎。宁如市南子之神勇内固。山渊其志乎。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此谁得谁失。何凶何吉。时移俗易。好贵慕名。臧文不让位于柳季。公孙不归美于董生。贾谊一当于明主。绛灌作色而扬声。况今千龙驰。万骥徂征。纷纭交竞。逝若流星。敢不惟思谋于老成哉。太史贞父曰。吾闻至人不相。达人不卜。若先生者。文明在中。见素表璞。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夫如是。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南溟。
典故
换却毛发


《论衡校释》卷四〈书虚〉~70~
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太山,孔子东南望,吴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昌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正(止)之,因与俱下。下而颜渊发白齿落,遂以病死。盖以精神不能若孔子,彊力自极,精华竭尽,故早夭死。
典故 
偎琼树
 
玉树连
 
琼树倚
 
蒹葭倚玉树
 
蒹葭琼树
 
身倚玉

相关人物
夏侯玄
 
曹睿(魏明帝)
 
毛曾


《世说新语》下卷上《容止》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魏志》曰:「玄为黄门侍郎,与毛曾并坐。玄甚耻之,曾说形于色。」
《三国志》卷九〈魏书·夏侯尚·(子)夏侯玄〉~295~
玄字太初。少知名,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悦形之于色。明帝恨之,左迁为羽林监。正始初,曹爽辅政。玄,爽之姑子也。累迁散骑常侍、中护军。

例句

共济已惊依玉树,随流还许醉金觞。 刘威 晚春陪王员外东塘游宴

小小豫章甲,纤纤玉树姿。 孟郊 子庆诗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李昌符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李端 慈恩寺怀旧

若教亲玉树,情愿作蒹葭。 李群玉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露重金泥冷,杯阑玉树斜。 李贺 答赠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杨凝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倚玉翻成难,投砖敢望酬。 卢纶 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作书知罢摄洛阳赴缑氏因题十四韵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醉来倚玉无馀事,目送归鸿笑复歌。 钱起 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

皇枝双玉树,吏道二梅仙。 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因美之)

楚山清洛两无期,梦里春风玉树枝。 鲍溶 寄薛膺昆季

典故
荐溪毛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隐公·传三年〉~5~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繁。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华谭


《晋书》卷五十二《华谭传》
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例句

相去九牛毛,惭叹知何已。 张九龄 登南岳事毕谒司马道士

今夜子陵滩下泊,自惭相去九牛毛。 权德舆 宿严陵

到此既知闲最乐,俗心何啻九牛毛。 段成式 题僧壁

典故
相关人物
司马迁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
司马迁答任安书曰: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例句

独鹤初冲太虚日,九牛新落一毛时。 杜牧 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

权门众所趋,有客动百千。九牛亡一毛,未在多少间。 韩愈 庭楸

典故
为郎久
  
郎署二毛
 
冯唐

相关人物
冯唐

参考典故
二毛


《史记》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冯唐〉
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柰何众辱我,独无閒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其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例句

佐商依傅说,仕汉笑冯唐。 公乘亿 赋得郎官上应列宿

刘毅暂贫虽壮志,冯唐将老自低颜。 刘兼 晚楼寓怀

已似冯唐老,方知武子愚。 吴融 寄贯休

汉有冯唐唐有我,老为郎吏更何人。 姚合 偶然书怀

莫笑冯唐老,还来谒圣君。 姚合 春日早朝寄刘起居

不如何逊无佳句,若比冯唐是壮年。 张乔 省中偶作

幸与冯唐遇,心同迹复亲。 张继 酬张二十员外前国子博士窦叔向

若道冯唐事,皇恩尚可收。 张说 南中送北使二首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 曹邺 捕鱼谣

应以冯唐老,相讥示此篇。 李端 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

玉辇君频过,冯唐将未论。 杜牧 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因成十二韵

冯唐毛发白,归兴日萧萧。 杜甫 哭王彭州抡

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 杜甫 垂白(一作白首)

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杜甫 寄岑嘉州

通家惟沈氏,谒帝似冯唐。 杜甫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

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之五

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 杜甫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

蕴藉为郎久,魁梧秉哲尊。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此地含香从白首,冯唐何事怨明时。 杨巨源 同太常尉迟博士阙下待漏

还希驻辇问,莫自叹冯唐。 权德舆 和职方殷郎中留滞江汉初至南宫呈诸公并见寄

共说汉朝荣上赏,岂令三友滞冯唐。 权德舆 奉和李给事省中书情寄刘苗崔三曹长因呈许陈二阁老

晋臣多乐广,汉主识冯唐。 武元衡 酬陆员外歙州许员外郢州二使君

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王维 重酬苑郎中(并序○时为库部员外)

重文疏卜式,尚少弃冯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冯唐犹在汉,乐毅不归燕。 卢照邻 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呈乡曲父老

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 苑咸 酬王维(并序)

冯唐真不遇,叹息鬓毛斑。 薛业 晚秋赠张折冲(此公事制举)

饥魂吊骨吟古书,冯唐八十无高车。 赵牧 对酒

舞蝶歌莺莫相试,老郎心是老僧心。 郑谷 春阴

今日老郎犹有恨,昔年相虐十秋风。 郑谷 槐花

唯恐兴来飞锡去,老郎无路更追攀。 郑谷 次韵和秀上人长安寺居言怀寄渚宫禅者

不如何逊无佳句,若比冯唐是壮年。 郑谷 省中偶作

初尘芸阁辞禅阁,却访支郎是老郎。 郑谷 重访黄神谷策禅者

应笑冯唐衰且拙,世情相见白头新。 钱起 送张员外出牧岳州

未及冯公老,何惊孺子贫。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太平时节难身遇,郎署何须叹二毛。 韩愈 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

典故
相关人物
王羲之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79~
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叹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

例句

众中见毛骨,犹是麒麟儿。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典故
毛笺

相关人物
毛亨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708~
《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郡斋读书志》
《毛诗故训传》二十卷:右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删取其三百一十篇为经,后亡其六。汉兴,分为三:申公作《训诂》,号《鲁诗》;辕固生作传,号《齐诗》,韩婴作传,号《韩诗》,皆列学宫。最后毛公诗出,自谓子夏所传。公,赵人,为河间献王博士,五传至东京,马、贾、二郑,皆授其学。魏、晋间、《鲁》、《齐诗》遂废而《韩诗》仅存,《毛公诗》独行至今,世谓其解经最密。其《序》,萧统以为卜子夏所作,韩愈常以三事疑其非,至介甫独谓诗人所自制。按《汉儒林传》曰:卫宏“作《毛诗叙》,善得《风》、《雅》之旨”。《隋经籍志》曰:“先儒相承谓《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卫公所润益。愈之言盖本于此。《韩诗》序《莒》曰“伤夫也”,《汉广》曰“悦人也”。《序》若诗人所自制,《毛诗》犹《韩诗》也,不应不同若是,况文意繁杂,其不出二人之手甚明,不知介甫何以言之,殆臆论欤?汉郑康成笺。
典故
毛玠公方

相关人物
毛玠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毛玠传〉~374~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邺,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于东,月盛于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初,太祖平柳城,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馀。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玠雅亮公正,在官清恪。其典选举,拔贞实,斥华伪,进逊行,抑阿党。诸宰官治民功绩不著而私财丰足者,皆免黜停废,久不选用。于时四海翕然,莫不励行。至乃长吏还者,垢面羸衣,常乘柴车。军吏入府,朝服徒行。人拟壶飧之絜,家象濯缨之操,贵者无秽欲之累,贱者绝奸货之求,吏絜于上,俗移乎下,民到于今称之。」
《新校本宋史》卷一百九《礼志·景灵宫》
景灵宫。创于大中祥符五年,圣祖临降,为宫以奉之。天圣元年,诏修宫之万寿殿以奉真宗,署曰奉真。明道二年,又建广孝殿,奉安章懿皇后。治平元年,又诏就宫之西园建殿,以奉仁宗,署曰孝严,奉安御容,亲行酌献,命大臣分诣诸神御代行礼。翼日,太后酌献,皇后、大长公主以下内外命妇陪位于廷。诏每岁下元朝谒如奉真殿仪,有期以上丧或灾异,则命辅臣摄事。名斋殿曰迎釐,宫西门曰广祐。四年,建英德殿,奉英宗神御。凡七十年间,神御在宫者四,寓寺观者十有一。
《新校本汉书》卷五十七上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
「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虬,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猎者,江河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野羊。蒙鹖苏,裤白虎,被斑文,跨野马,陵三嵏之危,下碛历之坻,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推蜚廉,弄解廌,格虾蛤,鋋猛氏,要袅,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例句

山涛识量,毛玠公方。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玉姜


《太平广记》卷五十九〈女仙四·毛女〉~365~
毛女(女原作氏。据明钞本改),字玉姜,在华阴山中。山客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亡,流亡入山,道士教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如此。至西汉时,已百七十馀年矣。
《列仙传》卷下〈毛女〉
毛女者,字玉姜,在华阴山中,獦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入山避难,遇道士谷春教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如飞。

例句

绿毛辞世女,白发入壶翁。 储嗣宗 宿玉箫宫

气分毛女秀,灵有羽人踪。 刘得仁 监试莲花峰

亦逢毛女无憀极,龙伯擎将华岳莲。 李商隐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典故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93~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唐·成玄英疏:「毛嫱,越王嬖妾;丽姬,晋国之宠嫔。此二人者,姝妍冠世,人谓之美也。然鱼见怖而深入,鸟见惊而高飞,麋鹿走而不顾。举此四者,谁知宇内定是美色耶?故知凡夫愚迷,妄生憎爱,以理观察,孰是非哉?」
典故
毛生捧檄
 
毛生檄
 
毛义
 
毛义檄

相关人物
毛义


《东观汉记》卷十五〈毛义传〉~637~
庐江毛义,性恭俭谦约,少时家贫,以孝行称。南阳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有顷,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而入白母,喜动颜色。
《后汉书》卷三十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序〉~294~
中兴,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后举贤良,公车徵,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建初中,章帝下诏宠义,赐谷千斛,常以八月长吏问起居,加赐羊酒。寿终于家。
《后汉书》卷三十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序》
中兴,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后举贤良,公车徵,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建初中,章帝下诏褒宠义,赐谷千斛,常以八月长吏问起居,加赐羊酒。寿终于家。

例句

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 曹邺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毛义心长苦,袁安家转贫。 李端 赠薛戴

宦无毛义檄,婚乏阮修钱。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國語辭典》:鸿毛(鴻毛)  拼音:hóng máo
鸿雁的羽毛。比喻极轻微。《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唐。李白〈梁甫吟〉:「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國語辭典》:鸿毛泰山(鴻毛泰山)  拼音:hóng máo tài shān
比喻二者轻重悬殊,多指生命价值的重大和轻微。语本《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旧唐书。卷一二七。列传。彭偃》:「君子遇夷险之机,不易其节;小人昧逆顺之道,而陷于刑。鸿毛泰山,斯为至论。」
《漢語大詞典》:虎跃龙骧(虎躍龍驤)
形容威武雄壮。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赞·诸葛武侯》:“惟 忠武公 ,千载一人。综覈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驤,天下震恐。”京剧《将相和》第七场:“ 蒙敖 (唱)好似虎跃与龙骧。”
《國語辭典》:龙骧虎步(龍驤虎步)  拼音:lóng xiāng hǔ bù
骧,马昂首疾驰。龙骧虎步比喻气概威武的样子。《后汉书。卷六九。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旌麾所指,威棱无外,龙骧虎步,并集建业。」
分類:威武雄壮
《漢語大詞典》:倚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魏明帝 使后弟 毛曾 与 夏侯玄 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案此言二人品貌极不相称。后以“倚玉”谓高攀或亲附贤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唐 黄滔 《元薛推先辈启》:“虽惭陋质,粗抱丹心。既得地以戴丘,倍推诚而倚玉。” 明 李贽 《雨后访段严庵禅室兼怀焦弱侯旧友》诗之二:“兴来聊倚玉,老去欲抽簪。”
《國語辭典》:九牛毛  拼音:jiǔ niú máo
九头牛和一根毛。比喻差别悬殊。《晋书。卷五二。列传。华谭》:「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宋。苏轼〈赵阅道高斋〉诗:「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
分類:和一极大
《國語辭典》:九牛一毛  拼音:jiǔ niú yī máo
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多数中的极少部分,对大体没有什么影响。唐。王维 与魏居士书:「然才不出众,德在人下,存亡去就,如九牛一毛耳。」也作「牛之一毛」。
《國語辭典》:老郎  拼音:lǎo láng
1.年长者。唐。韩愈〈合江亭〉诗:「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唐。白居易 送敏中新授户部员外郎西归诗:「长庆老郎唯我在,客曹故事望君传。前鸿后雁行难续,相去迢迢二十年。」
2.旧称庙里的杂役工人。《水浒传》第四回:「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
3.宋元时对说唱师傅的尊称。元。赵明道〈斗鹌鹑。乐府梨园套〉曲:「乐府梨园,先贤老郎,……承应俳优,后进教坊。」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回头便入莺花寨,须记的京城古本,老郎流传。」
4.武士、教头。《水浒传》第一九回:「拣一只疾快小船,选了几个老郎做公的,各拿了器械,桨起五六把桦楫。」《水浒传》第四三回:「李都头领了台旨,下厅来,点起三十个老郎土兵,各带了器械,便奔沂岭村中来。」
《漢語大詞典》:毛骨
(1).毛发与骨骼。 唐 刘禹锡 《桃源行》:“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陆游 《夜汲井水煮茶》诗:“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
(2).谓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祖士少 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復见如此人。”晋书·元帝纪:“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不説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漢語大詞典》:毛女
传说中得道于 华山 的仙女。 汉 刘向 列仙传·毛女:“ 毛女 者,字 玉姜 ,在 华阴 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 秦始皇 宫人也, 秦 坏,流亡入山避难,遇道士 谷春 ,教食松叶,遂不飢寒,身轻如飞,百七十餘年,所止巖中有鼓琴声云。” 唐 项斯 《送华阴隐者》诗:“近来移住处, 毛女 旧峰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鸾》:“真个 毛女 重生, 玉清 再世。”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之三:“ 希夷 云际卧, 毛女 树边逢。”
《國語辭典》:毛嫱(毛嬙)  拼音:máo qiáng
人名。古代的美女,为越王嬖妾,与西施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