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40,分116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赊死
死籍
殉死
寄死
判死
气死
触死
魄死
暮死
重死
焚死
一生死
生死海
暴死
死狱
《漢語大詞典》:赊死(賒死)
缓死。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江贼书》:“纵贼不捉,事败抵法,谓之赊死;与贼相拒,立见杀害,谓之就死。” 宋 陆游 《长歌行》:“但愿少赊死,得见平胡年。”亦谓宽容免于一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 嫦娥 叠指弹之,曰:‘小鬼头陷人不浅!’ 颠当 叩头,但求赊死。”
分類:宽容
《漢語大詞典》:死籍
迷信谓阴司登录人死期的册籍。 唐 白居易 《寄卢少卿》诗:“《老》诲心不乱,《庄》诫形太劳,生命既能保,死籍亦可逃。”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嗟我天地间,有术人莫知。得可逃死籍,不唯走三尸。”
《漢語大詞典》:殉死
陪同死亡。 汉 王粲 《咏史》:“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 秦穆 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四幕:“两位女子一齐要去殉死一位英雄。”
分類:陪同
《漢語大詞典》:寄死
谓死在所依附的人家中。史记·佞幸列传:“﹝ 邓通 ﹞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分類:依附人家
《國語辭典》:判死  拼音:pàn sǐ
拚命。唐。元稹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分類:判死拼死
《国语辞典》:气死(气死)  拼音:qì sǐ
1.因生气过度而死亡。《红楼梦》第一六回:「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
2.形容极度气恼。《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说了他们,他们还要笑我说背时的话,你说可要气死了人!」《红楼梦》第三四回:「薛蟠道:『真真的气死人了!赖我说的我不恼,我只为个宝玉闹的这样天翻地覆的。』」
《漢語大詞典》:触死(觸死)
犯死罪。汉书·东方朔传:“粪土愚臣,忘生触死。” 颜师古 注:“忽忘其生而触死罪也。”《后汉书·郅寿传》:“臣所以敢犯严威,不避夷灭,触死瞽言,非为 寿 也。”
分類:死罪
《韵府拾遗 纸韵》:魄死
书疏朔后明生而魄死望后明死而魄生
《骈字类编》:暮死
尔雅见朝生下生淮南子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 而暮死而尽其乐
《漢語大詞典》:重死
谓宝爱自身,不肯轻易而死。《老子》:“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王弼 注:“使民不用,惟身是宝,不贪货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远徙也。”荀子·荣辱:“重死持义而不橈,是士君子勇也。” 杨倞 注:“虽重爱其死,而执节持义,不橈曲以求生也。”
(1).谓恶人身死而名裂,是较常人更多一死。吕氏春秋·慎行:“ 黄帝 之贵而死, 尧 舜 之贤而死, 孟賁 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 庆封 者,可谓重死矣。” 许维遹 集释引 毕沅 曰:“死而又死,谓之重死。”
(2).谓犯罪者及其妻、子皆处死刑。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晋文侯 行地登隧,大夫皆扶之, 随会 不扶, 文侯 曰:‘ 会 ,夫为人臣而忍其君者,其罪奚如?’对曰:‘其罪重死。’ 文侯 曰:‘何谓重死?’对曰:‘身死,妻子为戮焉。’”
《漢語大詞典》:焚死
指 介之推 不受 晋文公 禄赐,被烧死在 绵山 事。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鲍焦 抱木而立枯, 介子推 登山焚死。” 宋 黄庭坚 《清明》诗:“人乞祭餘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参见“ 焚林 ”。
《漢語大詞典》:焚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 ,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 ,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 ,亦牓道以求 孙 ,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唐 韦蟾 《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漢語大詞典》:一生死
同“ 一死生 ”。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内编》卷一:“夫乌知生之不为死,乌知死之不为生;乌知生之愈于死,乌知死之愈于生,故至人一生死。”
《國語辭典》:生死海  拼音:shēng sǐ hǎi
佛教将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的轮回世界喻为生死海。因为众生在六道中,就是生死的无尽循环。《佛所行赞》卷三:「当乘智慧舟,超度生死海。」
《國語辭典》:暴死  拼音:bào sǐ
突然死亡。如:「警方在围墙外发现一具疑似吸毒过量暴死的尸体。」《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其家但知为暴死,不知其故。」
《國語辭典》:死狱(死獄)  拼音:sǐ yù
应判死刑的讼案。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