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àn
1.泛指国际间除武力冲突外的其他一切紧张、对峙的状态。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欧洲的崩溃、西方殖民地秩序的瓦解及共产势力的扩张,乃形成美国领导的民主阵营与苏俄领导的共产集团非战非和的微妙关系。双方在意识型态、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均有冲突,只是没发动全面性的战争,称为「冷战」。
2.比喻人与人间,除肢体、语言的冲突外,任何紧张、对峙的状态。如:「他夫妻俩已冷战了个把月,至今仍无丝毫转圜的馀地。」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an
1.指国际间运用政治、经济、心理手段,取代武器的战争。为英语coldwar的意译。今也指人际间以冷默态度取代激烈争论的方式。如:「夫妻间一有争议就吵架或冷战,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2.因寒冷、惊吓或紧张而发抖。如:「寒风袭来,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酒意全消了。」《歧路灯》第四五回:「这『拐带人命』四字,把王中吓了一个冷战。欲待上前去问,却又苦于无因。只得倾耳细听。」《侠义传》第八二回:「包公冷笑道:『……你可晓得本阁的规矩么?』艾虎听了,暗暗打个冷战,道:『小人不知甚么规矩。』」也作「寒噤」。
《漢語大詞典》:聚义(聚義)
为维护正义而聚集在一起。多指反抗统治者的武装斗争。《水浒传》第五八回回目:“三山聚义打 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梁启超 《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军至 金陵 ,喘息甫定,而最初歃血聚义之 东 、 西 、 南 、 北 、 翼 五王,或死或亡,无復一存矣。” 李希凡 《谈谈〈水浒全传〉的思想情节和人物》:“《水浒》英雄大聚义以后,他们攻城夺县,抗击官府,是为了‘为民除害’、‘散粮救民’。”
《國語辭典》:土匪  拼音:tǔ fěi
在地方上抢劫财物,危害人民的盗匪。如:「他运到京城去的货物,在半途上全部给土匪打劫了。」也称为「土寇」、「土贼」。
《國語辭典》:老营(老營)  拼音:lǎo yíng
1.旧指军队长期驻扎的营房。
2.旧称歹人、匪徒长期盘据的地方。如:「那批匪党盘据的老营就在山上。」
《漢語大詞典》:家甲
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东周列国志》第三三回:“我等不如各率家甲,声言为 无亏 报仇,逐杀 子昭 。”《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 孔姬 留 石乞 孟黶 守 悝 於臺上,而以 悝 命召聚家甲,使 浑良夫 帅之袭公宫。”
《漢語大詞典》:侠毂(俠轂)
(1).指跟随在车子两侧担任护卫。亦指担任这种护卫的武装卫队。侠,通“ 夹 ”。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 隆昌 元年,为征南大将军……敕留 西楚 部曲助镇 襄阳 ,单将白直、侠轂自随。”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 显达 密启 西昌侯 鸞 , 鸞 徵 显达 为车骑大将军;徙 子懋 为 江州 刺史,仍令留部曲助镇 襄阳 ,单将白直、侠轂自随。” 胡三省 注:“诸王有白直,有夹轂队。侠,读曰夹。”
(2).比喻追随在左右。《公羊传·哀公四年》“蒲社灾,何以书?记灾也” 汉 何休 注:“是后, 宋 事彊 吴 , 齐 晋 前驱, 滕 薛 侠轂, 鲁 卫 驂乘。”参见“ 夹轂队 ”。
《漢語大詞典》:夹毂队(夾轂隊)
南朝 诸王亲兵。诸王出则夹车作卫队,故名。宋书·海陵王休茂传:“夜挟 伯超 及左右 黄灵期 …… 余双 等,率夹轂队,於城内杀典籤 杨庆 。”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五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 宋 诸王有夹轂队,盖左右亲兵也,出则夹车为卫。”南齐书·焦度传:“补 晋安王 子勛 夹轂队主。随镇 江州 。”亦省称“ 夹轂 ”。南史·王华传:“ 文帝 未亲政事,悉委司马 张邵 …… 邵 性豪,每行来常引夹轂。”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何劳夹轂问华居, 柳市 南头去。”
《國語辭典》:竿子  拼音:gān zi
竹竿。如:「钓鱼竿子」、「电线竿子」。也作「竿儿」。
《漢語大詞典》:杆子(桿子)
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 毛泽东 《战争和战略问题》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何永鳌 《火焰山上四十天》:“跟在他后边的 吴胖子 用马鞭杆子挑了一团雪朝他甩来。” 朋斯克 《千里姻缘》:“没有棒子,没有套马杆子,连根小马鞭子都没有。”
《國語辭典》:杆子  拼音:gān zi
1.长直的棍状物。如:「旗杆子」。
2.俗称盗匪集团。
《國語辭典》:根据地(根據地)  拼音:gēn jù dì
凭恃、依据的地方。多指事物据以发展的主要中心。如:「宋江等人啸聚山林,以梁山泊为根据地。」《清史稿。卷一三八。兵志九》:「故创练海军,以威海、旅顺为根据地。」
《漢語大詞典》:弓箭社
北宋 边境人民的自卫武装组织。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今 河朔 西路被边州军,自 澶渊 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不论家业高下,户出一人。又自相推择家资武艺众所服者,为社头、社副、録事,谓之头目。带弓而锄,佩剑而樵,出入山坂,饮食长技与北虏同。私立赏罚,严於官府,分番巡逻,铺屋相望。”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北戎久和,边兵不试,临事有不可用之忧。惟沿边弓箭社兵与寇为邻,以战射自衞,犹号精鋭。”宋史·兵志四:“ 河北 州县近山谷处,民间各有弓箭社及猎射人,习惯便利,与夷人无异。”
《漢語大詞典》:畔乱(畔亂)
武装叛变。畔,通“ 叛 ”。 汉 徐干 中论·智行:“昔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居摄, 管 蔡 启 殷 畔乱, 周公 诛之。”后汉书·苏竟传:“君处 阴 中,土多贤士……何自负畔乱之困,不移守恶之名乎?”
分類:武装叛变
《漢語大詞典》:武妓
武装打扮的歌妓。 唐 李贺 《荣华乐》诗:“金蟾呀呀兰烛香,军装武妓声琅璫。”
《漢語大詞典》:土团(土團)
由当地人组成的武装集团。新唐书·王式传:“集土团诸儿为向导,擒 甫 斩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元年:“军士八百,外有土团五百人。” 胡三省 注:“团结土人为兵,故谓之土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由此威声大震,远近避乱者从之如市,得土团三百餘人。”《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日提督府兵丁,抢人家妇女,土团不依,闹起事来,幕中朋友説,须地方官弹压。”
分類:武装
《漢語大詞典》:豪帅(豪帥)
犹首领。旧时多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军入 散关 ,则羣 氐 率服,王侯豪帅,奔走前驱。”周书·薛慎传:“ 慎 乃集诸豪帅,具宣朝旨,仍令首领每月一参。”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元年:“ 闽中 豪帅往往立砦以自保。”
《漢語大詞典》:禁甲
武装的禁军。新唐书·后妃传下·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后尝幸 驪山 ,登览裴回,詔 景王 督禁甲从帝,自到 昭应 奉迎,留帐饮数日还。”
分類:武装禁军
《國語辭典》:裁军(裁軍)  拼音:cái jūn
裁减军队与军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