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气海(氣海)  拼音:qì hǎi
1.人体经穴之一,在脐下一寸五分。按摩或针灸本穴,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尿、虚弱等症。也称为「脖胦」。
2.中医学上称积于胸中的气为宗气,而宗气在胸中积聚的处所就是气海,可调节呼吸,贯通心脉。《旧唐书。卷一六五。柳公绰传》:「公度善摄生,年八十馀,步履轻便。或祈其术,曰:『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
《漢語大詞典》:晨正
谓某星宿晨时正中于某一方位。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农祥,房星也。晨正,谓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及至农祥晨正,土膏脉起。” 薛综 注:“晨,时正中也。谓正月初也。” 元 王祯 农书卷一:“则每岁立春,斗柄建於寅方,日月会於营室,东井昏见於午,建星晨正於南。”
《漢語大詞典》:神阙(神闕)
(1).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胸腹部主病针灸要穴歌》:“神闕百病老虚泻,产胀溲难儿脱肛。”原注:“神闕穴,主治百病及老人虚人泄泻。”
(2).天上的宫阙。 明 刘基 《述志赋》:“梁天津以济河兮,睇紫微之神闕。”
《漢語大詞典》:十五时(十五時)
《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为十五时,名称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还、餔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车、黄昏、定昏。参见“ 十二时 ”。
《國語辭典》:十二时(十二時)  拼音:shí èr shí
1.古人分一天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
2.全天。唐。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宋史。卷三八五。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词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
《漢語大詞典》:五正
(1).射仪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为白、苍、黄、玄诸色。周礼·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騶虞》,九节五正。” 郑玄 注:“五采之侯,即五正之侯也。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 汉 张衡 《东京赋》:“张大侯,制五正。”《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大射登歌》:“巾车整三乏,司裘饰五正。”
(2).五行官长。左传·隐公六年:“ 翼 九宗五正 顷父 之子 嘉父 逆 晋侯 于 随 。” 杜预 注:“五正,五官之长。” 孔颖达 疏:“言五官之长者,谓於 殷 时为五行官长。”《孔子家语·五帝》:“ 康子 曰:‘吾闻 勾芒 为木正, 祝融 为火正, 蓐收 为金正, 玄冥 为水正, 后土 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 孔子 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
(3).即五政。谓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鹖冠子·度万:“天地阴阳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 庞子 曰:‘敢问五正。’ 鶡冠子 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
(4).泛指各项政治措施。管子·禁藏:“发五正,教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时功,施生谷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正,政通。”
《國語辭典》:离恨天(離恨天)  拼音:lí hèn tiān
1.佛经谓须弥山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间传说三十三天中最高者为离恨天。《红楼梦》第一回:「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
2.比喻男女间的离情愁恨,绵长无尽。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小生陈世英,便好道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
3.人死魂归之所。如:「魂归离恨天。」
《國語辭典》:三十三天  拼音:sān shí sān tiān
佛教宇宙观中指:(1)在须弥山顶的中央为帝释天,其四方各有八个天城,共三十三天。属于欲界六天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三三:「三十三天昼度树本纵广五十由旬。」(2)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人。《增一阿含经》卷二八:「是时三十三天各各相谓言:『如来何故竟日而食?』」
《国语辞典》:卯正  拼音:mǎo zhèng
卯时的正中,约当早晨六点。《红楼梦》第五五回:「如今他二人每日卯正至此,午正方散。」《清史稿。卷八八。礼志七》:「先是奏事春夏以卯正,秋冬以辰初。」
《国语辞典》:正当中(正当中)  拼音:zhèng dāng zhōng
正中央。《西游记》第一回:「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分类:正中中央
《國語辭典》:正厅(正廳)  拼音:zhèng tīng
1.居中的大厅。《水浒传》第三三回:「花荣见宋江,拜罢,喝叫军汉接了包裹、朴刀、腰刀,扶住宋江,直到正厅上,便请宋江当中凉床坐了。」《文明小史》第二五回:「等到午牌时分,肚里饿的耐不得,才看见有人把些演说桌椅向正厅里,搬了进来。」
2.大陆地区指剧场中楼下正对舞台的部分。
《國語辭典》:昼分(晝分)  拼音:zhòu fēn
中午。《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分類:正中中午
《國語辭典》:黄斑(黃斑)  拼音:huáng bān
1.眼球视网膜正中央的黄色圆形小斑。当黄斑对著瞳孔,物体的影像正落于此点时,看得最清楚。
2.老虎。
《國語辭典》:穿堂  拼音:chuān táng
沟通前后院落,供人穿行的厅房。前后有门可通,亦可在此设座宴客。《红楼梦》第三回:「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堂地放著一个紫檀架子的大理石的大插屏。」也作「川堂」。
《漢語大詞典》:正院
(1).科举时代的省试官署。即主考官办事之所。 元 刘一清 钱塘遗事·龙飞赋题:“ 咸淳 戊辰 年,龙飞省试。考官商议出题,题皆不欲出天子、圣人,於是别院出乾为天,正院出帝德广运。 皇天 、 眷命 ,皆 大金 年号,而 天眷 又正是 徽 钦 过此之时,时人为之语曰:‘正院无天子,别院少圣人。 广运 与 天眷 ,却把比 咸淳 。’”
(2).正中的院子。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一边两间耳房,正院里墁前十字甬路。” 杨朔 《雪花飘飘》:“ 齐 家有两套院子;一套青堂瓦舍的是正院,还有一个跨院,里面有羊圈,牲口棚,再就是老羊倌睡觉的下屋。”
《國語辭典》:帽花  拼音:mào huā
帽前的装饰品,多以珠宝类做成。
《漢語大詞典》:小迁(小遷)
古人认为日出于 旸谷 ,至 昆吾 而日光正中,至西南方 鸟次 之山,则日光偏西,称“小迁”。艺文类聚卷一引《淮南子》:“﹝日﹞对於 昆吾 ,是谓正中;靡於 鸟次 ,是谓小迁。”今本《淮南子》作“小还”。参见“ 大迁 ”。
《漢語大詞典》:大迁(大遷)
(1).指迁都。周礼·春官·大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
(2).日至于 女纪 之称。古人认为日出于 旸谷 ,入于 虞渊 ,中经 昆吾 ,是谓正中;至于 鸟次 ,是谓小迁;至于 女纪 ,是谓大迁。见《淮南子·天文训》。今本《淮南子》作“小还”、“大还”,《初学纪》卷一引作“小迁”“大迁”。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三:“小还、大还,当为小迁、大迁,字之误也。迁之为言西也。日至 昆吾 谓之正中;至 鸟次 则小西矣,故谓之小迁;至 女纪 则大西矣,故谓之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