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1,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九叙重歌
田横歌(又作:田横感歌)
劳者歌
两岐歌
莫放离歌入管弦
木客歌
木人歌舞
讴歌
商女歌
清歌皓齿
少歌
歌舞西陵(又作:繐帐歌人)
五噫歌
新丰歌管
行歌
典故
九叙重歌

相关人物
夏禹


《尚书》卷四〈虞书·大禹谟〉~52~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乾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火、水、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旧题汉·孔安国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叙皆可歌乐,乃德政之致。」
典故 
哭田横
 
田横歌
 
田横感歌
 
田横客悲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田横


《史记》卷九十四《田儋列传》
「(横)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晋·崔豹《古今注》:「薤露、蒿里,送哀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而作悲歌,言人命如薤上露,易晞灭。至李延年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逝者歌之,俗呼为挽歌。」

例句

纵使将军能伏剑,何人岛上哭田横。 李涉 哭田布

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李瀚 蒙求

六合茫茫皆汉土,此身无处哭田横。 李玖 喷玉泉冥会诗八首之白衣叟述甘棠馆西楹诗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杜甫 八哀诗(并序)赠司空王公思礼

典故
劳者歌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东汉·何休注:「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例句

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 张九龄 旅宿淮阳亭口号

终日块然坐,有时劳者歌。 张九龄 杂诗五首之三

典故
相关人物
张湛


《后汉书》卷三十一《张湛传》
「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馀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例句

夷陵旧人吏,犹诵两岐歌。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

典故
莫放离歌入管弦


《全宋诗》卷二百九十二〈欧阳修十一·别滁〉~3686~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典故
木客歌

相关人物
勾践


《吴越春秋》卷九〈句践阴谋外传·勾践十年〉~23~
种曰:「吴王好起宫室,用工不辍。王选名山神材,奉而献之。」越王乃使木工三千馀人,入山伐木,献之吴,一年,师无所幸,作士思归,皆有怨望之心,而歌〈木客〉之吟。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缏楠。……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
《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斤江水、●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贡山水泽地所在·渐江水〉3305~
浙江又径越王允常冢北,冢在木客村。耆彦云:句践使工人伐荣楯,欲以献吴,久不得归,工人忧思,作《木客吟》,后人因以名地。句践都琅邪,欲移允常冢,冢中生分风,飞沙射人,人不得近。句践谓不欲,遂止。
典故
怒偃师
 
木人歌舞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9~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崙,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越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

例句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李商隐 宫妓

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 李端 杂歌

典故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子》卷九下《万章上》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例句

揖让期明辟,讴歌且顺人。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典故
商女歌
 
秦淮商女
 
商女犹唱后庭花
 
商女犹唱后庭曲
 
一曲庭花问商女
 
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典故
清歌皓齿
 
响下清虚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二〈听杨氏歌〉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响下浮云里】。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徵。勿云听者疲,愚智心尽死。古来杰出士【古来杰出事】,岂待一知己【岂特一知己】。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倾倒天下耳】。
典故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抽思〉~39~
少歌曰:与美人抽怨兮,并日夜而无正。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汉·王逸注:「小讴谣,以乐志也。少,一作小。」宋·洪兴祖补注:「《荀子》曰:『其小歌也。』《注》云:『此下一章即其反辞,总论前意反覆说之也。』……少歌之不足,则又发其意为倡。」
典故
西陵望
 
望铜台
 
歌舞西陵
 
望陵宫女
 
望老瞒
 
繐帐歌人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昭明文选》卷六十晋·陆士衡(机)《吊魏武帝文序》
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

例句

恭闻天子孝,不忍望铜台。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

魏武铜雀妓,日与欢乐并,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并序)之和思归乐

典故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梁鸿〉~2766~
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閒。
典故
新丰歌管


《明皇杂录·补遗》
新丰市有女伶曰谢阿蛮,善舞〈凌波曲〉,常入宫中,杨贵妃遇之慎厚。

例句

红儿生在开元末,羞杀新丰谢阿蛮。 罗虬 比红儿

典故

《列子·天瑞》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并歌并进。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

《國語辭典》:田横客(田橫客)  拼音:tián héng kè
汉初齐将田横的部属。因田横不愿归顺刘邦,故自尽。其部属五百人得知后亦自杀。见《史记。卷九四。田儋列传》。后比喻为尽忠效死以报知遇之恩的人士。唐。杜甫八哀〉诗八首之一:「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漢語大詞典》:田横岛(田横島)
秦 末,原 齐 贵族 田横 起事,自立为 齐王 。 汉 朝建立, 横 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 高祖 召之, 横 不欲臣服,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悉于岛上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后以“田横岛”指忠烈之士亡命之处。 清 赵翼 《海上望台湾》诗:“当年曾比 田横 岛,今日重烦 杨僕 船。” 周咏 《去国吟》:“扁舟飞过海洋数万里, 田横 岛上励志磨戟堪悠游。”
《漢語大詞典》:两岐歌(兩岐歌)
赞美吏治清明、岁和年丰的歌。 唐 包何 《和孟虔州闲斋即事》诗:“麦秋今欲至,君听两岐歌。” 唐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诗:“夷陵旧人吏,犹诵两岐歌。”参见“ 两岐 ”。
《漢語大詞典》:两岐(兩岐)
亦作“ 两歧 ”。
(1).分为两支。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 ﹞拜 渔阳 太守……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唐 吕温 《道州观野火》诗:“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2).指两个分岔。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宋 陆游 《雪作》诗:“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歧。” 明 李东阳 《周公神道碑》:“麦有两岐,芝有三秀。”
(3).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子肃两岐功,我滞三冬职。”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4).借指麦子。 南朝 梁 沈约 《留真人东山还》诗:“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5).指特异之禾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两岐爰少;繁絃九变,大护殊稀。”
(6).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节:“而 湘 赣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粤 代表 黄 君 克强 亦本在 汉阳 ,故復电催各省迅即派员赴 鄂 ,以免两歧。”
《國語辭典》:讴歌(謳歌)  拼音:ōu gē
1.唱歌。《楚辞。屈原。离骚》:「𡩋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生问使者曰:『广陵郡何时可到?』二使讴歌自若。」
2.歌咏以颂功德。《孟子。万章上》:「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幸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
《漢語大詞典》:少歌
短歌。古代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楚辞·九章·抽思》:“《少歌》曰:与美人之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洪兴祖 补注:“此章有《少歌》……则总理一赋之终,以为乱辞云尔。”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骚体有少歌,有倡,有乱。”参见“ 小歌 ”。
《漢語大詞典》:小歌
(1).短歌。古代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荀子·赋:“与愚以疑,愿闻反辞。其小歌曰:‘念彼远方,谗人服矣。’” 杨倞 注:“此下一章,即其反辞,故谓之小歌,总论前意也。” 明 杨慎 《楚竹吟》:“《大招》自抽怨,小歌徒悲吟。”
(2).犹民歌。 明 张岱 陶庵梦忆·不系园:“ 章 侯 唱村落小歌,余取琴和之,牙牙如语。”
《漢語大詞典》:五噫歌
诗歌篇名。相传为 东汉 梁鸿 所作。全诗五句,句末均有‘噫’字。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 北芒 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沈石厉 《月旦》诗之三:“昔诵 梁 家《五噫歌》,桂薑品性百年无。”亦省作“ 五噫 ”。 唐 皎然 《咏史》:“《五噫》譎且正,可以见心曲。” 宋 陆游 《秋思》:“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 梁鸿 赋《五噫》。” 陈去病 《疾起还吴有感》诗:“《五噫》吟罢曜初暾,省识 皋 家廡尚存。” 郁达夫 《席间口占》:“一饭千金图报易,《五噫》几辈出关难。”
《國語辭典》:行歌  拼音:xíng gē
一边走路一边唱歌。《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接舆之贤,行歌而忘归。」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