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倡家  拼音:chāng jiā
歌楼酒馆。亦指妓院。《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唐。崔颢〈渭城少年行〉:「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壶清酒就倡家。」
《國語辭典》:妓女  拼音:jì nǚ
1.女性歌舞艺人。《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济南安王康传》:「错为太子时,爱康鼓吹妓女宋闰,使医张尊招之不得,错怒,自以剑刺杀尊。」宋。王禹偁 寒食诗:「妓女穿轻屐,笙歌泛小舠。」
2.原指古代表演歌舞杂技的女性艺人,后来泛称以性交易为业的女子。传统道德标准中,对这类女性有所歧视。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妓女追陪,觅钱一世,临收计,怎做的百纵千随,知重咱风流媚。」《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妓女们相与的孤老多了,却也要几个名士来往,觉得破破俗。」也称为「娼妓」。
《漢語大詞典》:拂子
(1).即拂尘。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仁宗 当暑月不挥扇, 镇 侍 邇英阁 ,尝见左右以拂子祛蚊蝇而已。”《隋唐演义》第三回:“左右女婢数人,也有执巾櫛的,也有擎香炉的,也有捧如意的,也有持拂子的,两边侍立。”
(2).用于杂技、歌舞等的指挥。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龟兹部:“戏有五方狮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每奏先鸣角,角罢,一军校执一长软藤条,上繫朱拂子,擂鼓者观拂子,随其高低,以鼓声应其高下也。”
(3).常为僧尼术士所执持。《花月痕》第四八回:“这妖妇率妖尼等挺立水面,将拂子一挥,战舰都倒转了,礮火一一自打起来。”参见“ 拂尘 ”。
《國語辭典》:拂尘(拂塵)  拼音:fú chén
1.抖落或拂拭尘垢。唐。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绯衣走。」
2.拂拭尘埃的用具。《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著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3.欢迎的宴会。犹洗尘。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今日小官在于私宅,聊备蔬酌,与飞卿拂尘。」
《漢語大詞典》:锦缠头(錦纏頭)
古代歌舞艺人演毕,客以罗锦为赠,置之头上,谓之“锦缠头”。后又作为赠送女妓财物的通称。 唐 杜甫 《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明 沈自徵 《鞭歌妓》:“恼得我髮衝冠三尺剑生花,休想锦缠头一曲春无价。”亦省称“ 锦缠 ”。 元 兰楚芳 《粉蝶儿》套曲:“初来时争着与他锦缠,则为他那歌謳宛转。”
《國語辭典》:女巫  拼音:nǚ wú
1.古代以歌舞迎神,为人祈祷的女官。《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祓除衅浴,旱暵则舞雩。若王后吊则与祝前,凡邦之大灾歌哭而请。」
2.以通鬼神,为人祈福消灾、占卜等为职业的女子。《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小的每本是汴梁一个女巫。靖康之乱,有宫女婢逃出民间,见了小的们,误认做了柔福娘娘。」也称为「巫婆」。
《漢語大詞典》:巴童
巴 渝 之童,善歌舞。文选·鲍照〈舞鹤赋〉:“ 燕 姬色沮, 巴 童心耻。” 刘良 注:“ 巴 童、 燕 姬,并善歌者。” 唐 岑参 《赴犍为经龙阁道》诗:“屡闻 羌 儿笛,厌听 巴 童歌。” 清 陈维嵩 《夜合花·廿二夜原白堂中观剧即事》词:“僛 越 覡,舞 巴 童,颭灵旗,不满微风。”
分類:歌舞
《漢語大詞典》:小部
(1).指 唐 代宫廷中的少年歌舞乐队。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值梨园法部置小部音声,凡三十餘人,皆十五以下。” 元 张昱 《唐天宝宫词》:“小部梨园出教坊,曲名新赐《荔枝香》。”
(2).泛指梨园、教坊演剧奏曲。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八:“新歌细字写冰紈,小部君王带笑看。”《桐桥倚棹录·舟楫》引 清 徐映玉 诗:“春昼画船相次泊,氍毹小部拂云和。”
(3).小部落。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使彼小部抗衡大国,万一有败,损威岂浅?”
《漢語大詞典》:乐官(樂官)
(1).古代掌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诗·周颂·有瞽》“有瞽有瞽” 毛 传:“瞽,乐官也。”汉书·艺文志:“ 汉 兴, 制氏 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2).指歌舞艺人。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焕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二:“荒山乐官歌舞拙,提壶沽酒聊一欢。”
《國語辭典》:踏地  拼音:tà dì
蹬脚。感情激动时的动作。《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七。燕子赋一》:「言语未定,燕子即回,踏地叫唤,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差。」
《漢語大詞典》:声伎(聲伎)
(1).亦作“ 声妓 ”。旧时宫廷及贵族家中的歌姬舞女。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上:“ 融 外戚家,虽好儒术,而服饰甚丽。坐絳纱帐,侍婢数十,声妓不乏於前。”后汉书·皇后纪下·陈夫人:“ 陈夫人 者,家本 魏郡 ,少以声伎入 孝王 宫,得幸,生 质帝 。”新唐书·高宗三女传:“天下珍滋譎怪充于家,供帐声伎,与天子等。” 宋 苏轼 《韩魏公醉白堂记》:“府有餘帛,廩有餘粟,而家有声妓之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兄还不知 阮鬍子 漏网餘生,不肯退藏,还在这里蓄养声伎,结纳朝绅。”
(2).亦作“ 声技 ”。指歌舞等技艺。南史·张欣泰传:“ 欣泰 负弩射雉,恣情闲放,声伎杂艺,颇多开解。” 宋 苏轼 《赐文武百寮太师文彦博已下上第四表请举乐不允批答》:“吾之本性,以清净寂寞为乐,虽在平日,无游观声技之念。”金史·赵兴详传:“近臣献琵琶, 世宗 却之,谓 兴详 曰:朕忧劳天下,未尝以声伎为心。”
《漢語大詞典》:欢舞
欢呼歌舞。讙,通“ 欢 ”。 唐 柳宗元 《天对》:“咸逭厥死,争徂器之。翼鼓颠御,讙舞靡之。”
分類:欢呼歌舞
《漢語大詞典》:游歌(遊歌)
优游歌舞。语出《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陈奂 传疏:“游,优游也;歌,歌舞也。”云笈七籤卷二二:“皆天王之游歌,空玄之宝章。” 清 恽敬 《〈坚白斋诗集〉序》:“使彼数诗人者,为游歌之作,燕喜之章,何尝不鏘然如韶钧,蔚然如虎凤哉!”
《國語辭典》:左转(左轉)  拼音:zuǒ zhuǎn
1.向左方转动。如:「前面岔路禁止左转。」《楚辞。屈原。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2.降职、贬官。《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临去,握伦臂诀曰:『恨相知晚。』」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未终而足下左转,不数月而仆又继行。」也作「左降」、「左迁」。
《漢語大詞典》:娼家
(1).原指以歌舞为业的人家,后谓妓院。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宣和遗事》前集:“奈何信奸谗贼臣之语,夜宿娼家,荒於酒色。”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她说她年青的时候住家和‘游廓’相近,娼家唱的歌她大概都记得。”
(2).指妓女。《花月痕》第四一回:“娼家而死节,名教毋乃褻。人生死知己,此意早已决。”
《漢語大詞典》:静婉
梁书·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艷词传 静婉 ,新曲定 娇嬈 。”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嬈 舞袖垂。” 清 唐孙华 《某公挽诗》:“ 龟年 擪絃管, 静婉 斗腰肢。”
分類:歌舞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