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妓婢师(妓婢師)
教女妓演习歌舞的人。南史·沈约传:“尝侍宴,有妓婢师是 齐 文惠 宫人,帝问识座中客不?曰:‘唯识 沈家令 。’”亦省称“ 妓师 ”。 清 吴伟业 《读陈其年刊江白下新词》之三:“ 沈郎 莫作 齐 宫怨,唱杀 南朝 老妓师。”
《漢語大詞典》:混潡
即帝江。古代传说中识歌舞的神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天山 有神,是名混潡。状如槖而光,其光如火,六足重翼,无面目,是识(一曰嗜音)歌舞,实为帝江。”参见“ 帝江 ”。
分類:歌舞神鸟
《漢語大詞典》:帝江
古代传说中识歌舞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 天山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发参差於 王子 ,传妙靡於帝江。” 李周翰 注:“ 天山 有鸟,状赤如丹,是识歌舞,至於妙靡,名帝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天山 有神,是名混潡,状如橐而光,其光如火,六足重翼,无面目,是识(一曰嗜音)歌舞,实为帝江。”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分類:歌舞神鸟
《國語辭典》:酣歌恒舞(酣歌恆舞)  拼音:hān gē héng wǔ
沉缅于歌舞。语本《书经。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形容极其享乐。
《國語辭典》:缠达(纏達)  拼音:chán dá
宋代唱赚曲中曲调的配制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唱赚在京师日,有缠令、缠达:有引子、尾声为『缠令』;引子后只以两腔互迎,循环间用者,为『缠达』。」也称为「缠踏」。
《國語辭典》:缠令(纏令)  拼音:chán lìng
唱赚曲中有引子尾声的为「缠令」。金、元时被广泛运用。如董西厢中有醉落魄缠令、点降唇缠令等。
《漢語大詞典》:倡伎
(1).古称以歌舞杂戏娱人的男女艺人。后汉书·梁冀传:“ 冀 、 寿 共乘輦车……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钟吹管,酣謳竟路。”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三年:“ 吴主 悲喜,迎拜於东门之外。既入庙,比七日三祭,设诸倡伎,昼夜娱乐。”云笈七籤卷四十:“不得躭著歌舞,以作倡伎。”
(2).娼妓。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张安贫儿镂臂文:“ 唐 宋 间恶少,竞刺其身……国朝此风遂絶。惟冶游儿与倡伎密,或札刺名号,以互相思忆。”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跋》:“倡伎以色事人,不能风雅。”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倡伎就大抵穿着‘利屣’,穿得久了,也免不了要‘趾敛’的。”
《漢語大詞典》:倡技
同“ 倡伎 ”。 指古代歌舞杂戏艺人。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其翌日,﹝ 孙晧 ﹞拜庙荐祭,歔欷悲感。比七日三祭,倡技昼夜娱乐。”
《漢語大詞典》:倡卒
军中表演歌舞百戏者。
《國語辭典》:朝歌夜弦(朝歌夜絃)  拼音:zhāo gē yè xián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的欢乐中。唐。杜牧 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也作「朝歌暮弦」、「朝歌暮乐」。
《漢語大詞典》:蹀舞
谓歌舞时以足跺地打拍子。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换马》:“桃花玉面,等千金蹀舞春风。”
《漢語大詞典》:鞮鞻氏
古代掌管少数民族歌舞的乐官名。周礼·春官·鞮鞻氏:“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
《國語辭典》:传踏(傳踏)  拼音:zhuàn tà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歌舞。由宋代说唱技艺发展而来。以一诗一词歌咏一事或分咏多事,边歌边舞。是元代剧曲的先导。也称为「转踏」。
《漢語大詞典》:裘马声色(裘馬聲色)
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 明 归有光 《宋史论赞·诸王总论》:“ 宋 诸王咸以文雅自飭,工笔札,喜,不专溺於裘马声色之间,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
《漢語大詞典》:俳舞
杂戏歌舞。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倡优俳儛,侯小儿所戏弄之象,皆为懽笑。”
分類:杂戏歌舞
《國語辭典》:声色狗马(聲色狗馬)  拼音:shēng sè gǒu mǎ
比喻不务正业的荒淫享乐。《隋书。卷五九。炀三子传。齐王暕传》:「暕颇骄恣,昵近小人,所行多不法,遣乔令则、刘虔安、裴该、皇甫谌、库狄仲锜、陈智伟等求声色狗马。」也作「狗马声色」、「声色犬马」。
《漢語大詞典》:伞头(傘頭)
陕北 地区大秧歌舞中领舞领唱的演员。因以所执之伞为道具,故称。 贺敬之 《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 陕北 大秧歌在表演,这雪白的羊肚子毛巾,紫红的腰带,这领唱的伞头,合唱的男女队员……这不是一九四三年的‘红火’情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