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醒觉(醒覺)  拼音:xǐng jué
觉悟。《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见桑公所上表疏,如醉梦中忽然醒觉。」
《漢語大詞典》:掩掩
(1).形容香气浓郁。掩,通“ 馣 ”。《文选·宋玉〈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越香掩掩。” 刘良 注:“掩掩,香气貌。”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文选》:“《高唐赋》:‘越香掩掩。’掩,亦与馣同。广雅曰:‘馣,香也。’又曰:‘馣馣,香也。’”
(2).隐约,模糊。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之一:“月濛濛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敛敛。”
《國語辭典》:班驳(班駁)  拼音:bān bó
1.色彩相杂不纯的样子。也作「斑驳」。
2.责备。《通俗常言疏證。言语。班驳》引《合纵记剧》:「今日到斑驳我小子起来。」
《國語辭典》:影影  拼音:yǐng yǐng
1.隐约,模糊不清。《西游记》第五五回:「行者飞来后面,影影的只听见唐僧声唤。」
2.忐忑不安。《金瓶梅》第四六回:「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说我短命哩!怎的哩?说的人心里影影的。」
《漢語大詞典》:晕黄(暈黄)
在烟雾或尘土中泛现的黄色。晕,谓色彩四周模糊。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烟柳春梢蘸晕黄,井阑风绰小桃香,觉时帘幙又斜阳。” 阿英 《夜》:“在十字路交叉的所在,路灯疲乏的晕黄的临照着大道。”
《國語辭典》:曚昽(曚曨)  拼音:méng lóng
形容太阳初现时,光线暗淡的样子。唐。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诗二首之二:「晨光稍曚昽,更越西南顶。」宋。梅尧臣〈依韵和守贤上人晚秋书事〉:「秋雾郁不开,曚昽夹溪树。」
分類:模糊
《漢語大詞典》:芒昧
模糊不清,难以辨识。芒,通“ 茫 ”。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上士闻道:“功高无量,而天下不以为大;德弥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贵。光耀六合,还反芒昧。” 晋 成公绥 《天地赋》:“何元一之芒昧兮,廓开闢而著形。”宋书·巴陵哀王休若传:“神道芒昧,乃不可全信。”《訄书·族制》附 章炳麟 《许由即咎繇说》:“禪让之説,本在 夏 世……乃展转譌迁,以为 尧 让。古世芒昧,未足怪也。”
《國語辭典》:醒悟  拼音:xǐng wù
觉醒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你道小子说到此际,随你愚人也该醒悟。」《红楼梦》第一六回:「彼时赵嬷嬷已听呆了话,平儿忙笑推他,他才醒悟过来。」
《國語辭典》:懞懂  拼音:méng dǒng
糊涂、不明事理。也作「懵懂」。
《國語辭典》:胡涂(胡塗)  拼音:hú tú
混乱、不清楚。如:「你怎么放心把公司的革新重任,交付给像他这样胡涂的人呢?」也作「糊涂」。
《國語辭典》:光晕(光暈)  拼音:guāng yùn
1.散发于发光物体四周边缘的模糊光范围。
2.日光或月光经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冰晶折射或反射后,形成在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前者称为日晕,后者称为月晕。
《漢語大詞典》:漶灭(漶滅)
模糊,无法辨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书纸半已漶灭,而印记奇古,装饰都雅。” 清 洪楝园 《后南柯·宫议》:“郡中古碑,字跡漶灭。”
分類:模糊辨识
《國語辭典》:明晰  拼音:míng xī
明白清晰。如:「说理明晰,才可使人信服。」
《漢語大詞典》:朦朣
模糊不明貌。
分類:模糊
《漢語大詞典》:忘忽
(1).犹恍惚。模糊不清貌。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人对计事,起而行之,尚有不从,况於忘忽杂梦,亦可必乎?”
(2).遗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条载十数类於左,自备忘忽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