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儱侗  拼音:lǒng tóng
含糊笼统。宋。朱熹 答张敬夫:「大抵日前所见,累书所陈者,只是儱侗地见得个大本达道底影象,便执认以为是了。」
《漢語大詞典》:溟蒙
亦作“ 溟蒙 ”。
(1).小雨貌。 元 张昱 《船过临平湖》:“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方独行前村,天忽阴晦,小雨溟濛,沾余衣袂。”
(2).昏暗;模糊不清。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被褐守山东》:“上瞻既隐軫,下睇亦溟濛。”周书·刘璠传:“縈回兮琐散,暠皓兮溟濛。” 唐 郑谷 《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 芜湖 春荡漾,梅雨昼溟濛。”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曙光溟濛露华满,轻云阁日天沉沉。”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濛之下,凝神静观其脸,横云斜月,殊胜端丽。”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六日》:“天忽溟蒙,风大起,微有凉意。”
(3).引申为蒙胧。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
(4).形容草木茂密。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被箘簵之窈蔚,结篠荡之溟濛。” 唐 费冠卿 《挂树藤》:“蔓衍数条远,溟濛千朵垂。” 清 田雯 《翠微寺》诗:“詰曲歷石齿,沿溪树溟濛。”
(5).指 溟海 。 明沈鲸《双珠记·风鉴通神》:“春融桃浪激诸贤,鯤化 溟濛 会独出。”参见“ 溟海 ”。
亦作“ 溟蒙 ”。谓天地初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清 陶澄 《游香岩寺》诗:“何人开溟蒙,特具广长舌?” 章炳麟 《五无论》:“世界初成,溟濛一气,液质固形皆如烟聚,佛谓之金藏云, 康德 谓之星云,今人谓之瓦斯气,儒者则以太素目之。”《诗刊》1978年第1期:“ 盘古 开天处,想当初,天崩地裂,水云凝伫。万里溟蒙飞巨钺,陨石纷如急雨。”
《漢語大詞典》:溟海
(1).神话传说中的海名。列子·汤问:“终北之北有 溟海 者,天池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登 玄圃 者,悟丘阜之卑;浮 溟海 者,识池沼之褊。”
(2).大海。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 越王 句践 稽首再拜曰:‘昔者,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与 吴 人战,军败身辱,遗先人耻,遯逃出走,上栖 会稽山 ,下守溟海,唯鱼鱉是见。’” 唐 高适 《同群公出猎海上》诗:“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 清 顾炎武 《天津》诗:“内以辅神京,外彻溟海际。”
(3).指沙漠。 唐 崔湜 《塞垣行》:“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
《國語辭典》:近视(近視)  拼音:jìn shì
1.医学上指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与视轴平行进入眼中的光线,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患者须靠近物体才能看得清楚,目前还没有完全抑止的方法,可配戴眼镜矫正。
2.比喻眼光短浅。如:「这项工程如此规划,正是患了近视图利的毛病。」
《漢語大詞典》:眇莽
(1).模糊不明貌。 汉 桓驎 《西王母传》:“神玄奥於眇莽之中。” 宋 范成大 《古风上知府秘书》之一:“俯视旧篱落,眇莽如积苏。”
(2).辽阔貌。 宋 苏辙 《张恕寺丞益斋》诗:“汪洋畜江河,眇莽包林藪。”
《漢語大詞典》:漶漫
(1).模糊不清。 宋 张君房 《〈云笈七籤〉序》:“然其纲条漶漫,部分参差,与琼纲玉纬之目,舛谬不同。” 明 高攀龙 《武林游记》:“﹝神运石﹞上刻‘神运’字,旁多款识,然漶漫不可读矣。” 茅盾 《动摇》二:“这门上本刻着一副对联,蓝地红字,现在已经剥落漶漫,仅存字的形式了。”
(2).犹荒废。 明 袁宗道 《邹翁寿序》:“自吾邑有翁,而窶人多以饱,寒者或以温,行者不苦无梁,而贤人之祠不至漶漫,则公之行也。”
(3).散乱;散漫。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叙》:“其辞旨固不甚谬戾於本,特其漶漫散杂,亡足采者,非以解颐,足鼓掌耳。” 清 纳兰性德 《赋论》:“中世 杜牧 之辈始推陈出新,更为奇肆,实以开 宋 人漶漫无纪极之风,而赋之体又穷矣。”
(4).迷茫无际。 清 黄景仁 《泗州喜洪大从姑孰来》诗:“春水久漶漫,将毋顿涂泥。”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好像那大海里的孤舟。左也是漶漫,右也是漶漫。”
《漢語大詞典》:麻茶
模糊、迷蒙貌。 唐 李涉 《题宇文秀才樱桃》诗:“今日颠狂任君笑,趁愁得醉眼麻茶。”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今耄矣,文跌宕,字麻茶。”
分類:模糊迷蒙
《國語辭典》:晦蒙  拼音:huì méng
1.光线昏暗。宋。苏轼表忠观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也作「晦冥」、「晦暝」。
2.隐晦模糊。唐。崔膺金镜赋〉:「宇宙晦蒙,我独皎洁。」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大全小注诸家杂乱于前,讲章之毒盈天下,而否塞晦蒙,更无分晓。」
《漢語大詞典》:混濛
模糊,不分明貌。《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天地间扯起了茫茫雨帐,远处的群山,近处的田野,一派混濛。”
分類:模糊分明
《漢語大詞典》:函胡
犹含混。模糊不清。 宋 苏轼 《石钟山记》:“ 唐 李渤 始访其遗踪,得双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是故就赋税计,函胡以询议员,不如分画以询齐民也。”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他们的住址,今年新印的《北大职员录》上可很有些函胡了,我所依据的是 民国 十一年的本子。”
《國語辭典》:散光  拼音:sǎn guāng
病名。由于眼角膜形状不规则或水晶体异常所造成的视力障碍。散光者两眼所看到的影像无法合而为一,为使能看清物体,需常调整焦距,所以常有眼睛酸痛、疲劳、充血或头痛等症状。可配戴眼镜加以矫正。也称为「乱视」。
《國語辭典》:散光  拼音:sàn guāng
1.光线遇到各种物体或空气中的微点,向四方扩散反射的现象。
2.使硬性的直接光变为较柔和、分散的光的一种摄影技巧。主要在改变照片或底片上黑白对比关系的差异程度。
《漢語大詞典》:眇茫
亦作“ 眇芒 ”。 渺茫。遥远而模糊不清之貌。 汉 王充 论衡·知实:“故夫贤圣者,道德智能之号;神者,眇茫恍惚无形之实。”魏书·术艺传·张渊:“尔乃凝神远瞩,矖目八荒,察之无象,视之眇茫。” 唐 韩愈 《感春》之三:“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小人,虽宪典火烈,杀人奸盗,犹不絶踵,而况地狱之眇茫乎?”
《漢語大詞典》:昏闇
亦作“ 昏暗 ”。
(1).光线不足,阴暗。《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强风忽起,拔树吹沙,天地既不辩东西,昏闇岂知南北。”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蜕放光:“夜自庄舍还,而月色昏暗,殆不分道。”《英烈传》第四二回:“上面都是顽石生成,止有一个洞口,倒影天光,并不十分昏暗。” 曹禺 《日出》第一幕:“远处鸡鸣……屋内还是昏暗的。”
(2).指社会混乱,政治腐败。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吾生於昏闇之世,值乎淫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於世。”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但若政治昏暗,好的人也不能做办事人员。”
(3).昏庸;愚昧。宋书·刘敬宣传:“ 牢之 以 道子 昏闇, 元显 淫凶,虑平 玄 之日,乱政方始。” 前蜀 贯休 《经吴宫》诗:“ 夫差 昏暗霸图倾,千古凄凉地不灵。”《三国志平话》卷下:“有 魏王 昏暗日甚,司马不能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孔明渊明:“ 孔明 治 蜀 ,不专主宽。盖以 刘璋 昏暗,故稍以法纪振之。”
(4).指文字模糊或某些物体不光洁明亮。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墨染纸不昏:“墨染纸三年字不昏暗者为上。”红楼梦第九五回:“ 贾母 打开看时,只见那玉比先前昏暗了好些。”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石油又不老牌,早熏得灯罩得昏暗。”
(5).指面色阴沉。《再生缘》第十五回:“我看你,近来气色常昏暗,倒只怕,头次兴师要失机。” 骆宾基 《生与死》:“他的前额有着阴天欲雨那样的昏暗色。”
《國語辭典》:昏瞆(昏瞶)  拼音:hūn kuì
1.视力不明。如:「他年纪老迈,两眼昏瞆。」
2.糊涂昏乱,不辨是非。《红楼梦》第六九回:「如秋桐辈等人,皆是恨老爷年迈昏瞆。」也作「昏聩」。
《漢語大詞典》:昏茫
(1).昏暗迷茫。艺文类聚卷九七引 晋 支昙谛 《赴火蛾赋》:“天地鬱蒸,日月昏茫。” 郭沫若 《海涛集·南昌之一夜》:“在昏茫中,渡过了江,天已经黑下来了。” 萧红 《生死场》九:“昏茫的村庄埋着天然灾难的种子,渐渐种子在滋生。”
(2).形容眼光恍惚模糊的样子。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四章:“ 阿兴 用昏茫的眼睛往这人丛中搜索着他的女人和孩子。”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五章:“他迟钝地转动一对昏茫的眼睛,望着他们走前来,又送着他们走过去。”
《國語辭典》:醒觉(醒覺)  拼音:xǐng jué
觉悟。《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见桑公所上表疏,如醉梦中忽然醒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