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棺木  拼音:guān mù
棺材。《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拿几十两银子来买了棺木,市上雇了些人抬到这里,把两人殓了。」
分類:棺木棺材
《國語辭典》:寿木(壽木)  拼音:shòu mù
1.高龄的树木。《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菜之美者,昆崙之蘋,寿木之华。」唐。元结〈退谷铭。序〉:「满谷生寿木,又多寿藤萦之。」
2.棺木。《红楼梦》第六三回:「寿木已系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
《国语辞典》:寿房(寿房)  拼音:shòu fáng
棺木。如:「旧时经济状况不错的人家,可能会在老人家在世时,就把寿衣、寿房准备好。」
分类:棺木
《國語辭典》:寿器(壽器)  拼音:shòu qì
棺材。《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孝崇匽皇后纪》:「以帝弟平原王石为丧主,敛以东园画梓寿器、玉匣、饭含之具。」《西游记》第七五回:「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
《国语辞典》:材儿(材儿)  拼音:cái ér
棺木。《金瓶梅》第七七回:「男花女花都没有,只靠他门外侄儿那里养活。材儿也是我这里替他备下的,这几年了。」
分类:棺木
《漢語大詞典》:閟器
棺木。太平广记卷四三引《神仙感应传·于涛》:“姬者俄以疾终,山中无求閟器之所,託一村翁,輟其寿棺而瘞。”
分類:棺木
《國語辭典》:细腰(細腰)  拼音:xì yāo
1.纤细的腰。《荀子。君道》:「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也作「细要」。
2.棺木覆盖时,上下能够接合的特制凹凸部分。「腰」文献异文作「要」。汉。王符《潜夫论。浮侈》:「后世以楸梓槐柏杶桦,各取方土所出,胶漆所致,钉细要,削除铲,靡不见际会。」
《漢語大詞典》:日制
古人年老预制送终之具;六十岁时,在一年内预制棺木;七十岁时,预制一季可做成的送终衣物;八十岁时,预制一月可做成的送终衣物;到九十岁,棺木衣物都已预制完毕,就日日修整以作送终之用。见礼记·王制。后以“日制”指死亡就在旦夕。晋书·刘寔传:“ 惠帝 崩, 寔 赴山陵…… 寔 年踰九十,命在日制,遂自扶舆,冒险而至,展哀山陵,致敬闕庭,大臣之节备矣。”
《國語辭典》:义庄(義莊)  拼音:yì zhuāng
置田立庄,收租以赡养贫困的族人。宋代范仲淹曾买良田数千亩,收租储存,义庄产业即作族中公产。
《國語辭典》:寿堂(壽堂)  拼音:shòu táng
1.祝寿的厅堂。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八。寿堂》:「今人于父母诞辰,铺陈庆祝之地,名曰寿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恐怕有女客,便退了出来,到外面寿堂上去。」
2.停放死者棺木的厅堂。晋。陆机挽歌〉三首之二:「寿堂延魑魅,虚无自相宾。」唐。白居易 夜哭李夷道诗:「家人哀临毕,夜锁寿堂门。」
3.墓穴。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一六。寿堂寿神》:「按寿堂,今谓之寿穴。余葬姚夫人,亦自营寿堂。」
《漢語大詞典》:登木
(1).上树。管子·地员:“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 汉 张衡 《思玄赋》:“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 宋 苏轼 《听贤师琴》诗:“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
(2).敲打棺木。礼记·檀弓下:“ 孔子 之故人曰 原壤 ,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 原壤 登木曰:‘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 郑玄 注:“木,椁材也。託,寄也。谓叩木以作音。”
(3).指登上棺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乐仲:“﹝ 琼华 ﹞遂命工治双槥……﹝命子及妇曰:﹞‘我本 散花天女 ,偶涉凡念,遂謫人间三十餘年,今限已满。’遂登木自入。”
《国语辞典》:出堂  拼音:chū táng
1.出殡时棺木移离灵堂的时候,称为「出堂」。
2.升堂办案。《儒林外史》第四回:「来到南海县前一个关帝庙前戏台底下,和尚同妇人拴做一处。侯知县出堂报状。」
《漢語大詞典》:封灵(封靈)
犹盖棺。指死者入殓后将棺木加盖钉封。灵,灵柩。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这个当儿, 邓九公 便合女儿女婿商量明日封灵后怎样拨人看守。” 梁斌 《红旗谱》二三:“家里封灵、破孝、埋殡,也掉不下五十块钱。”
《漢語大詞典》:棺殓(棺殮)
亦作“ 棺敛 ”。 以棺木收殓死者。礼记·曾子问:“ 召公 谓之曰:‘何以不棺敛於宫中?’”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既溺,里人大呼求救,得其尸已死,即号慟为之制服如兄弟,厚为棺敛,送终之礼甚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洪全福起义档案·大明顺天国元年南粤兴汉大将军重悬赏格告示》:“官弁兵丁长夫等有阵亡者,由营从丰棺殮。”
《漢語大詞典》:桃花洞
(1).指桃花源。亦借指隐居之地。 唐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诗:“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復几春!”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桃花洞远迷应久,杏树坛荒迹自传。”
(2).传说 汉 刘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桃花洞遇仙女。后因以指仙境。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翠娥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臺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参阅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3). 四川省 长寿县 有桃花洞,以出产棺木板料而著称,因以桃花洞代指上等棺木。《金瓶梅词话》第六三回:“ 尚举人 家有一副好板,原是 尚举人 父亲,在 四川 成都府 做推官时带来,预备他老夫人用的,两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这一副,墻磕底盖堵头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