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那烂陀(那爛陀)  拼音:nà làn tuó
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的佛寺。在今印度比哈尔省巴腊贡(Baragaon)。相传是帝日王为北印度曷罗社盘社(Rājavamsa)比丘所建,后经历代国王扩建,成为古印度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更是七、八世纪印度佛教最高学府。护法、月护、戒贤、月称等著名论师都曾在此讲学,中国高僧如玄奘、义净等也留学于此。毁于十二世纪。
《漢語大詞典》:那落迦
梵语naraka的音译。地狱。 辽 希麟 续一切经音义卷九:“或云那落迦……此云苦器,或云苦具,谓受苦之器具,即八寒八热无间等大地狱总名也。”
《漢語大詞典》:毗沙门天王(毗沙門天王)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 多闻天王 。俗称 托塔天王 。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 唐 宋 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於是,於 开元寺 之 灵山 ,塑北方 毗沙门天王 。”亦省称“ 毗沙门 ”、“ 毗沙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坦率对万乘,偈答无所避,尔如 毗沙门 ,外形如脱履。”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又 感应 天王殿 一间两厦,其天王也,变 毗沙 之身,於 咸通 之年,现神质为 龟城 之助。”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引 宋 景焕 《野人闲话·应天三绝》:“ 毗沙 大像何光辉,手擎巨塔凌云飞。”参见“ 四天王 ”。
《漢語大詞典》:四天王
佛经称 帝释 的外将,分别居于 须弥山 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 持国天王 (名 多罗吒 ),身白色,持琵琶;南方 增长天王 (名 毗瑠璃 ),身青色,执宝剑;西方 广目天王 ( 名毗留博叉 ),身红色,执羂索;北方 多闻天王 ( 名毗沙门 ),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國語辭典》:释提桓因(釋提桓因)  拼音:shì tí huán yīn
1.印度婆罗门、印度教的神名。原是雷雨之神,为众神之首。他征服人间和魔界中的许多敌手,所以后来渐渐发展成战神。也称为「帝释天」、「因陀罗」。
2.佛教的护法神。为忉利天之主。也称为「帝释天」、「因陀罗」。
《漢語大詞典》:扇提罗(扇提羅)
梵语Sandhila的译音。意为不具生殖功能者。翻译名义集·人伦:“扇提罗:此云‘石女’,无男女根故。”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或绳 杨玉香 於某姬前。姬曰:‘若固梵言之扇提罗也。’”
《國語辭典》:三十三天  拼音:sān shí sān tiān
佛教宇宙观中指:(1)在须弥山顶的中央为帝释天,其四方各有八个天城,共三十三天。属于欲界六天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三三:「三十三天昼度树本纵广五十由旬。」(2)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人。《增一阿含经》卷二八:「是时三十三天各各相谓言:『如来何故竟日而食?』」
《漢語大詞典》:僧却崎
梵语的译音。僧尼五衣之一。为一种覆肩掩腋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僧却崎,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原注:“ 唐 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也。”
《漢語大詞典》:僧伽罗磨(僧伽羅磨)
梵语的译音,意译“众园”。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后指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总称。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一:“僧伽蓝,旧译云村,此应讹也。正言僧伽罗磨,此云众园也。”
《漢語大詞典》:沙弥尼(沙彌尼)
梵语音译的略称。初出家的女佛教徒。《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國語辭典》:刹帝利(剎帝利)  拼音:chà dì lì
梵语Kṣatriya的音译。古印度社会四阶级中第二级,即贵族。《大唐西域记》卷二:「二曰刹帝利,王种也,奕也君临,仁恕为志。」
《漢語大詞典》:臊陀
亦作“ 臊陁 ”。 梵语鹦鹉的音译。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九:“臊陀,梵言鸚鵡,鸟名。”翻译名义集·畜生:“臊陁,或叔迦婆嘻,此云鸚鵡。”
《漢語大詞典》:腊缚(臘縛)
梵语lava的音译。古 印度 计时单位。也译作“罗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三:“腊缚,旧经中作罗婆,六十怛杀那为一罗婆。”
《漢語大詞典》:伽尼
梵语石蜜的译音。结块的蔗糖。善见律毘婆沙卷十七:“ 广州 土境,有黑石蜜者,是甘蔗糖,坚强如石,是名石蜜。伽尼者,此是蜜也。”
《漢語大詞典》:迦布德迦
梵语kapotaka的音译。鸽子,白鸽。正字通·鸟部:“鸽……梵言迦布德迦,或迦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 因陁罗势罗窶訶山 东北,行百五六十里,至 迦布德迦伽蓝 ,僧徒二百餘人,学说一切有部。”亦作“ 迦逋 ”。《般若灯论·观如来品》:“迦逋处造阿闥毘陀,云何言无作者耶?”原注:“迦逋处, 唐 言白鸽地。”
《國語辭典》:迦兰陀(迦蘭陀)  拼音:jiā lán tuó
Karanda
1.人名。生卒年不详。印度王舍城人,有大财富,人称迦兰陀长者。佛说法于王舍城时,迦兰陀以其所有之竹林奉佛。
2.动物名。一种鸟。其形似鹊,多群栖竹林中。
分類:梵语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