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徽物
指区别等级的标志物,如旌旗、服饰等。 南朝 宋 傅亮 《宋公九锡策文》:“朕闻先王之宰世也,庸勋尊贤,建侯胙土,褒以宠章,崇其徽物,所以协辅皇家,永隆藩屏。”
《漢語大詞典》:分界线(分界綫)
划分界域的标志。常喻作界限。 成仿吾 《长征回忆录》十七:“次晨,我们又听了鸡鸣三声之后,跨过了 陕 甘 两省的分界线,向东进入 陕北 。” 徐铸成 《报海旧闻·胡政之与旧〈大公报〉》:“这样前后判若两人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 胡政之 也没有逃出这个‘公式’。一九三八年初上海《大公报》休刊以后,是一条分界线。”
《漢語大詞典》:马援柱(馬援柱)
东汉 马援 征服 交趾 ,立铜柱以为 汉 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 明 莫止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君不见 马援 柱, 孔明 碑,剥落黄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 清 丘逢甲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祇见螺舟来海外,未容 马 柱表 交 南。”
《漢語大詞典》:墓厉(墓厲)
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周礼·春官·墓大夫:“凡争墓地者,听其狱讼,帅其属而巡墓厉,居其中之室以守之。” 郑玄 注:“厉,塋限遮列处。” 贾公彦 疏:“云巡墓厉者,谓墓大夫帅其属巡行遮列之处。”
《國語辭典》:领章(領章)  拼音:lǐng zhāng
军人或某些机关的工作人员别在衣领上的徽章。可用以表明兵种类别和阶级高下。
《漢語大詞典》:挈辔(挈轡)
悬辔。古代表示停马止息的标志。周礼·夏官·挈壶氏:“﹝掌﹞挈轡以令舍。”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挈轡以令舍,亦悬轡於所当舍止之处,使军望见,知当舍止於此。”
分類:止息标志
《国语辞典》:界桩(界桩)  拼音:jiè zhuāng
树立在交界处做为分界标志的桩子。
《漢語大詞典》:狼章
指用狼形作标志的旗。管子·兵法:“举龙章,则行水……举狼章,则行山。”
分類:标志
《國語辭典》:油苗  拼音:yóu miáo
液体石油渗出地表的现象。油苗通常呈黏稠液状,因为它暴露在大气中,加上受细菌的破坏,容易造成原油的氧化和聚合,如沥青基原油。轻质流动的油苗则较为罕见。
《漢語大詞典》:樴子
作标志的桩子。 章炳麟 新方言·释宫:“樴者,识也。今 扬州 谓立木为表曰木樴子,立石为表曰石樴子。”
分類:标志桩子
《漢語大詞典》:斩标(斬標)
被判死刑者临刑时背上所插的标志。 田汉 《关汉卿》第一场:“高插边翎拿着法刀的刽子手和骡车上垂头披发背插斩标的女犯走过。”
《漢語大詞典》:玩弄词藻
以经常虚伪地使用华丽词语为标志的言语行为。例如:这只是一个喜欢玩弄词藻的作者。
《漢語大詞典》:团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标志。上方为飘扬的团旗,左右各半为齿轮和麦穗,中间是光芒四照的太阳及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國語辭典》:臀部  拼音:tún bù
是猿类和人类盆骨后方由臀大肌和臀中肌覆盖脂肪组织所组成的浑圆部位,在人类的功能为坐著时承受坐力,俗称为「屁股」。
《漢語大詞典》:太平无象(太平無象)
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 延英 ,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 僧孺 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