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4,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柔祇
善柔
桑柔
阴柔
柔佞
柔魂
柔懦
柔则
柔静
柔道
柔中
性柔
外柔
柔香
柔柔
《漢語大詞典》:柔祇
地的别称。祇,地神。古人谓地道阴柔,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李善 注:“柔祇,地也。”
《國語辭典》:善柔  拼音:shàn róu
善以和悦或柔媚的情态诱惑人。《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國語辭典》:桑柔  拼音:sāng róu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十六章。根据〈诗序〉:「桑柔,芮伯刺厉王也。」首章二句为:「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分類:桑树嫩叶
《漢語大詞典》:阴柔(陰柔)
谓人性格内向温和。朱子语类卷七十:“此爻是阴柔之人,不会十分与人讼。”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东汉纪·光武帝》:“ 光武 与 高祖 不同, 高祖 阳明, 光武 阴柔。” 茅盾 《子夜》五:“他能够残酷,他也能够阴柔,那时他也许咆哮,但不是真正意味的忿怒。”
《漢語大詞典》:柔佞
(1).谓伪善谄媚。 唐 皮日休 《祀疟疠文》:“柔佞之言,惑於君前,委顺未足,国步移焉。”新五代史·杂传·孔循:“ 循 为人柔佞而险猾, 安重诲 尤亲信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真君封爵:“彼 万文康 者,其柔佞倍於 胡忠安 。”
(2).指伪善谄媚之人。 宋 范仲淹 《易义·遯》:“柔佞入而刚正出,君子遯去之时也。”
分類:伪善谄媚
《漢語大詞典》:柔魂
称女性阴魂。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麻疯女丘丽玉:“请书居址门巷,与妾纫衣缝中,俾他日柔魂,度关山,省舅姑,受郎君一盂麦饭耳。”
《國語辭典》:柔懦  拼音:róu nuò
和顺软弱。《韩非子。亡徵》:「怯摄而弱守,蚤见而心柔懦。」《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前妻陈氏所生长子琦,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立大事。」
分類:弱小懦弱
《漢語大詞典》:柔则(柔則)
柔顺的准则。旧时指妇德阃范。晋书·列女传赞:“从容阴礼,婉娩柔则。”
《漢語大詞典》:柔静
柔而静;温柔娴静。汉书·李寻传:“地道柔静,阴之常义也。”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太皇太后冬至词语》:“体柔静以临朝,配清明而烛物。”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这个温文柔静的女子,竟是数以百计的 清 营官兵的送命无常。”
分類:温柔娴静
《國語辭典》:柔道  拼音:róu dào
1.温和谦让的态度与方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唐。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清德之鉴,柔道之体,洪源浚规,实天之启。」
2.一种徒手搏击的武术。攻防、对练时以柔能克刚、刚柔并济为特点,近似于摔跤。日本做有系统的训练与推展,目前盛行于全世界,西元一九六四年,第十四届奥运开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也称为「柔术」。
《漢語大詞典》:柔中
(1).谓柔顺而得中正之道。《易·繫辞下》:“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韩康伯 注:“柔之为道,须援而济,故有不利於远者,二之能无咎,柔而处中也。”
(2).谓中心和明。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柔中渊映,芳猷兰祕。” 吕向 注:“柔,和也。言中心和明。”
《分类字锦》:性柔
郑惟忠泥赋虽体润性柔而名卑质贱
分类:性柔
《骈字类编》:外柔
唐书卢坦传见中刚下
《分类字锦》:柔香
杨基 李花诗 江城二月城西路,谁惜柔香满翠苔。
《韵府拾遗 尤韵》:柔柔
西湖志馀淳熙三年八月二十一日皇后先到宫候驾至到太上前殿起居刘婉容进自制十色菊千秋岁曲破内人琼琼柔柔对舞上赐细色北鞋十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