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奋飞(奮飛)  拼音:fèn fēi
振翅飞翔。《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封禅》:「至于邯郸受命,攀响前声,风未力寡,辑韵成颂,虽文理顺序,而不能奋飞。」
《國語辭典》:牢笼(牢籠)  拼音:láo lóng
1.关鸟兽动物的器具。也作「劳龙」。
2.引申为涵盖、包括。《文选。左思。魏都赋》:「经始之制,牢笼百王。」唐。柳宗元 愚溪诗序:「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也作「劳笼」。
3.比喻束缚、控制。如:「他不为旧礼教所牢笼。」
4.骗人的圈套。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怎知你逞尽顽凶,设就牢笼。」《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牢笼巧设美人局,美人原不是心腹。」
5.笼络。《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今又封赏吕旷、吕翔,带去军中,此乃牢笼河北人心。」
6.掩盖、盖过。《周书。卷四一。庾信传》:「唯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
《國語辭典》:桎梏  拼音:zhì gù
1.脚镣手铐。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来拘系犯人。《后汉书。卷四一。钟离意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剋期俱至,无或违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既籓篱之已触,总桎梏而自甘。」
2.束缚。《庄子。德充符》:「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國語辭典》:枥马(櫪馬)  拼音:lì mǎ
马厩中的马。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唐。白居易 续古诗:「枥马非不肥,所苦常絷维。豢豕非不饱,所忧竟为牺。」
《漢語大詞典》:枥骥(櫪驥)
俯首马槽上的骏马。喻有抱负未能施展者。语出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宋 穆修 《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诗之一:“自伤櫪驥心千里,空羡溟鹏志九霄。”
《國語辭典》:尘累(塵累)  拼音:chén lěi
世俗事务的牵累。《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阮孝绪传》:「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國語辭典》:机械(機械)  拼音:jī xiè
1.泛指各种机器、器械。《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
2.巧诈多机心。《淮南子。原道》:「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则纯白不粹,神德不全。」《明史。卷二三○。杨恂列传》:「且其机械独深,朋邪日众,将来之祸,更有难言者。」
3.比喻呆板、没有变化。如:「老板的经营理念过于机械,是造成公司营运不佳的原因。」
《國語辭典》:放开(放開)  拼音:fàng kāi
松开。如:「放开心胸」。《金瓶梅》第六二回:「若得止住不流了,再把口里放开,吃下些饮食儿就好了。」
《國語辭典》:禁锢(禁錮)  拼音:jìn gù
1.旧时指阻绝人仕宦之途。《汉书。卷七二。贡禹传》:「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2.监禁。如:「他将自己禁锢在房中已有多日,长此下去,怎么得了!」
3.限制。如:「思想禁锢」。
《國語辭典》:羁绊(羈絆)  拼音:jī bàn
受牵制而不能脱身。《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言屣网之羁绊也!」《红楼梦》第六五回:「有时回家中,只说在东府有事羁绊。」
《漢語大詞典》:名缰(名韁,名繮)
亦作“ 名繮 ”。功名的缰绳。因功名能束缚人,故称。 汉 东方朔 《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白雪遗音·八角鼓·游学:“游学访道,快乐逍遥,名利二字尽皆抛。一心要,争断名繮把利锁逃。”
《国语辞典》:自缚(自缚)  拼音:zì fú
自我裍绑、自我束缚。《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吉领命,即沐浴更衣,取绳自缚于烈日之中。百姓观者,填街塞巷。」
《國語辭典》:裁制  拼音:cái zhì
1.规画。《新唐书。卷一八五。王徽传》:「复兴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
2.斟酌决定。《荀子。王制》:「王者之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句下唐。杨倞。注:「等赋,赋税有等,所以为等赋及政事裁制万物,皆为养人,非贪利也。」
3.制止、遏抑。《三国志。卷四四。蜀书。姜维传》:「每欲兴兵大举,费袆常裁制不从。」
《國語辭典》:裁制(裁製)  拼音:cái zhì
裁剪制作。如:「这件衣服是由母亲亲自为我裁制的。」
《國語辭典》:放手  拼音:fàng shǒu
1.贪纵为非。《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旧唐书。卷一○○。列传。毕构》引唐。睿宗〈劳毕构玺书〉:「贪残放手者相仍,清白洁己者斯绝。盖由赏罚不举,生杀莫行。」
2.松手。如:「那个小孩紧握著棒棒糖,说什么也不肯放手。」唐。杜甫〈示从孙济〉诗:「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咽著这一口怨气,扯住了丈夫,哭了又哭,号天拍地的不肯放手。」
3.行事无顾虑、无拘束。如:「放手一搏」。《宣和画谱。卷一一。山水二。郭熙》:「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晻霭之间,千态万状。」《红楼复梦》第八回:「这妙空向来同贾琏是顽惯的,前几年这二爷的钱他也使过,只是碍著老师父是走贾府的门子,以此不敢十分放手。」
4.放弃、罢手。如:「他权当和事佬,却被质疑不公,一气之下,便放手不管了。」明。冯梦龙《挂枝儿。卷八。箫》:「想当初你与我声口儿相依,谁知你放手轻抛弃。」《说岳全传》第一九回:「这牌位总之不能退敌,不如暂且放手与他,且等各省勤王兵到,那时仍旧迎回便了。」
《國語辭典》:絷维(縶維)  拼音:zhí wéi
本指用绳索绊住或拴住。语本《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后比喻挽留人才。
《國語辭典》:缰锁(韁鎖)  拼音:jiāng suǒ
1.系绑牲口的绳索。
2.比喻羁绊、牵拖。《汉书。卷一○○。叙传上》:「今吾子已贯仁谊之羁绊,系名声之缰锁。」唐。白居易〈养拙〉诗:「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