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5,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材官
材能
抡材
奇材
材猷
散材
长材
非材
取材
凡材
楚材
英材
材力
异材
五材
《國語辭典》:材官  拼音:cái guān
1.区别事物的特性,而分别加以利用。《荀子。解蔽》:「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
2.勇健的武卒。一种秦汉时始设置的地方兵种。《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唐。陈鸿《东城老父传》:「父忠,长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为中宫幕士。」
3.掌管土木、工匠等事的官署。《南齐书。卷二六。王敬则传》:「太祖将受禅,材官荐易太极殿柱。」
《漢語大詞典》:材能
(1).才智和能力。史记·佞幸列传:“至 汉 兴, 高祖 至暴抗也,然 籍孺 以佞幸; 孝惠 时有 閎孺 。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 唐 杜牧 《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下马此送君,高歌为君醉,含君苞材能,百工在城垒。”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 千里 ﹞尝曰:‘彼僨辕而破犂者,乌足与共事哉!’然无他材能,以资叙层累坐取卿相,同列轻之。”
(2).指有才智和能力的人。 唐 柳宗元 《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迸书》:“次之未能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於民,垂不灭之声。”
《國語辭典》:抡材(掄材)  拼音:lún cái
1.挑选木材。《周礼。地官。山虞》:「凡邦工入山林而抡材不禁,春秋之斩木不入禁。」
2.选拔人才。《新唐书。卷一九三。忠义传下。刘乃传》:「今文部始抡材,终授位,是知人、官人,两任其责。」也作「抡才」。
分類:选择材木
《漢語大詞典》:抡才(掄才)
亦作“ 抡材 ”。 选拔人才。 唐 刘禹锡 《史公神道碑》:“ 元和 中,太尉 愬 为 魏 帅,下令抡才于辕门。”旧唐书·刘迺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赵忠定抡才:“此先公抡才报国之一端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惟改柱张絃,抡才访道。” 清 钱谦益 《祭赵端肃公文》:“今我衔命,抡材於 浙 。” 清 沈起凤 《谐铎·苏三》:“吾宁识英雄於 孙山 之外,不敢向及第花下抡才矣。”
分類:选拔人才
《漢語大詞典》:奇材
见“ 奇才 ”。
《國語辭典》:奇才  拼音:qí cái
1.卓越的才能。《文选。刘孝标。辩命论》:「主上尝与诸名贤言及管辂。叹其有奇才而位不达。」《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母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
2.才智出众的人。《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等传。评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文选。左思。咏史八首之七》:「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漢語大詞典》:材猷
才能与谋略。 宋 秦观 《代贺提刑启》:“器识深宏,材猷敏邵。” 宋 陈师道 《代贺京东卢运判书》:“恭惟运判寺丞,材猷絶众,术学承家,蔚然 齐 鲁 之英,卓尔诗书之府。” 明 李东阳 《奉诏育材赋》序:“ 文襄 文章气节,材猷勋业,卓卓在人耳目。”
《漢語大詞典》:散材
无用之木。常比喻不为世所用之人。 唐 施肩吾 《玩手植松》诗:“今日散材遮不得,看看气色欲凌云。” 宋 苏轼 《东山浮金堂戏作》诗:“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 明 唐顺之 《提督军务兼巡抚谢表》:“樗櫟散材,策非韜虎。”参见“ 散木 ”。
分類:无用
《國語辭典》:散木  拼音:sǎn mù
无用的木材。《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也称为「散材」。
《國語辭典》:长材(長材)  拼音:cháng cái
1.品质优良的木材。唐。上官逊〈松柏有心赋〉:「至若大厦方构,长材是求。」
2.比喻有特殊才能的人。《晋书。卷六二。刘琨传》:「时称越府有三才:潘滔大才,刘舆长才,裴邈清才。」
《漢語大詞典》:非材
无能;不才。多用为谦词。《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哀帝 自言不材,天降之佑。” 明 宋濂 《郑景彝传》:“后十五年, 濂 以非材来继 吴公 。” 清 曾国藩 《诰封光禄大夫曾府君墓志》:“小子非材,微府君厚泽,曷克成立,以蒙兹光显。”
《國語辭典》:取材  拼音:qǔ cái
选择材料。《左传。隐公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论语。公冶长》:「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國語辭典》:凡材  拼音:fán cái
平凡的木材。比喻才能平凡的人。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骞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万里寒空祇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漢語大詞典》:楚材
亦作“ 楚才 ”。 楚 地的人才。亦泛指南方的人才。 唐 骆宾王 《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昔岁逢 杨意 ,观光贵 楚 材。”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四:“ 秦 收 郑 渠成, 晋 得 楚 材多。”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众妙·指数下:“ 楚 才自 胡君信 承诺 、 顾赤方 景星 而外,仅见此人。”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干戈扰扰滋瓜蔓,岁月因循累 楚 材。”参见“ 楚材晋用 ”。
分類:人才南方
《國語辭典》:楚材晋用(楚材晉用)  拼音:chǔ cái jìn yòng
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比喻人才外流。《周书。卷四五。儒林传。沈重传》:「而楚材晋用,岂无先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化了钱,教出了人,却叫外国人去用,这才是楚材晋用呢!」
《漢語大詞典》:英材
犹英才。出众的才智;具有出众才智的人。 唐 颜真卿 《赠裴将军》诗:“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 唐 柳宗元 《梓人传》:“不衒能,不矜名……日与天下之英材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宋 秦观 《官制上》:“馆阁者图书之府,长育英材之地也。”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我只望你的遗风长存,化育无数后继之英材。”
《漢語大詞典》:材力
(1).勇力,膂力。列子·汤问:“﹝ 魏黑卵 ﹞负其材力,视 来丹 犹雏鷇也。”史记·殷本纪:“ 帝紂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新唐书·窦建德传:“﹝ 竇建德 ﹞材力絶人,少重然许,喜侠节。” 宋 苏轼 《代李琮论京东盗贼状》:“故凶愚之人,常以此藉口,而其材力心胆,实亦过人。”《荡寇志》第一○三回:“原来 嵇仲 有两个儿子,长名 伯奋 ,次名 仲熊 ,都是天生英雄,材力过人。”
(2).才能,能力。汉书·东方朔传:“ 武帝 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宋 王安石 《上曾参政书》:“某闻古之君子立而相天下,必因其材力之所宜,形势之所安,而役使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岳武穆:“正以 玄 之材力,非 元子 、 寄奴 比也。”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材力日苦弱,意气徒纵横。”
(3).财力。材,通“ 财 ”。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富者乘其材力,贵者阻其势要。”
《漢語大詞典》:异材(異材)
亦作“异材”。
(1).有特殊用途的木料或材料。庄子·人间世:“ 子綦 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槨。” 唐 姚合 《奉和四松》:“日月滋佳色,烟霄长异材。”
(2).特出才能。汉书·元后传:“ 刘向 少子 歆 通达有异材。” 宋 苏轼 《贺新运使张大夫启》:“伏惟某官,早以异材著闻美绩。” 邹韬奋 《办事上需要的几个条件》:“此则具有超卓思想的异材,发展事业的柱石,不仅能不负所托而已。”
(3).指有特出才能的人。 清 曾国藩 《〈国朝先正事略〉序》:“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
《國語辭典》:五材  拼音:wǔ cái
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也作「五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