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地头文书铁箍桶(地头文书铁箍桶)  拼音:dì tóu wén shū tiě gū tǒng
主管的地方官对本地的事物有绝对的权力,他的命令不可随意违反。《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你令兄现在南京,谁人不知道?自古地头文书铁箍桶,总以当事为主。」
《国语辞典》:挟势弄权(挟势弄权)  拼音:xié shì nòng quán
倚仗威势,玩弄权力。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出:「只想我在生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得尽!」
《国语辞典》:刑事主权(刑事主权)  拼音:xíng shì zhǔ quán
国家在其领域范围内,对于犯罪者予以处罚的权力,为国家主权的具体表现。也称为「刑罚权」。
《国语辞典》:中央集权(中央集权)  拼音:zhōng yāng jí quán
国家政治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而各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法令的政治体制。后亦泛指决策权力集中于上级人员或上级机关的组织结构。
《国语辞典》:专制政治(专制政治)  拼音:zhuān zhì zhèng zhì
国家元首有无限权力,可独断独行的政治型态。
《国语辞典》:专制政体(专制政体)  拼音:zhuān zhì zhèng tǐ
国家元首有无限权力,可以独断独行的政治体制。也称为「独裁政体」。
《国语辞典》:专国弄权(专国弄权)  拼音:zhuān guó nòng quán
把持国政,滥用权力。《三国演义》第二○回:「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
《国语辞典》:政治哲学(政治哲学)  拼音:zhèng zhì zhé xué
探索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人权与自由、政体类型、权力关系、治理原则等等有关政治运作的系统性思想。
《国语辞典》:阳光法案(阳光法案)  拼音:yáng guāng fǎ àn
对于某些易生金钱、权力等弊端的政治情事,提请立法机关作公开规范的法律案。如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行政程序法、政治献金法、利益团体游说法等。
《国语辞典》:有限政府  拼音:yǒu xiàn zhèng fǔ
指在权力、职能和规模上,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明文规定,并受社会监督与约束的政府,为民主政治的显著特色之一。
《国语辞典》:管理权(管理权)  拼音:guǎn lǐ quán
负责管辖、处理事务的权力。如:「这座公设停车场的管理权划分不清,各单位间互相推诿、拖延,让民众深感不便。」
《国语辞典》:集选区(集选区)  拼音:jí xuǎn qū
一种为平衡各种族在政治上的权力和利益的选举方式。在由多数民族所组成的国家中,规定在特定选举区内的候选人,必须数人为一组参选,而其中必须有一人为少数民族。如新加坡选举国会议员即是用此方式。
《国语辞典》:把权(把权)  拼音:bǎ quán
掌权、握有权力。如:「这些人光把权,不做事,真令人头大。」
《國語辭典》:宗主权(宗主權)  拼音:zōng zhǔ quán
国家对于属国的内政外交,具有干预的权利,此权称为「宗主权」。
《漢語大詞典》:族权(族權)
封建宗法制度下,族长对家族或家长对家庭成员的支配权力。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 中国 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