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3,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禁闼
升朝
公使
符节
仙凡
恩数
充庭
朝簪
奏功
朝绅
天爵
京朝
象魏
朝恩
锋车
《漢語大詞典》:禁闼(禁闥)
宫廷门户。亦指宫廷、朝廷。史记·汲郑列传:“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闥,补过拾遗,臣之愿也。”北史·李弼等传论:“ 魏 广 陆王欣 , 元氏 懿戚,从容禁闥而已。” 唐 王翰 《相如歌辞·蛾眉怨》:“琳琅禁闥遥相忆,紫翠巖房昼不开。”明史·后妃传二·神宗孝靖王太后:“朕昔在青宫,莫亲温凊;今居禁闥,徒痛桮棬。”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启祯野乘:“况尔久歷边陲,即当召还禁闥。”
《漢語大詞典》:升朝
上朝,到朝廷议事。 晋 张华 《晋冬至初岁小会歌》:“庶尹羣后,奉寿升朝。我有嘉礼,式宴百僚。” 唐 颜师古 《贤良策》四:“结髮升朝,敷袵受职。”旧唐书·薛登传:“昔 冀缺 以礼让升朝,则 晋 人知礼; 文翁 以儒林奬俗,则 蜀 士多儒。”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升朝则坐,京官已下皆立。”
《國語辭典》:公使  拼音:gōng shǐ
政府派驻外国处理交涉事务的外交官,地位次于大使。
《國語辭典》:符节(符節)  拼音:fú jié
1.古代出入城门关卡的一种凭證。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各取其一,使用时相合以为凭。后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为凭證。《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唐。元结舂陵行〉:「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2.形容相符合、吻合。《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漢語大詞典》:仙凡
(1).仙境与人间。 元 刘因 《游天城》诗:“天设限仙凡,云生失昏晓。”
(2).谓仙人与凡人。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秀才,你读书人,岂不知幽冥之理,仙凡之道,不可如此!”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那时还相信神仙和鬼神,并不以为虚造,所以所记虽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却都是史的一类。”
(3).借喻皇宫内苑与宫外。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歌咏:“ 杨文公 初为光禄丞, 太宗 颇爱其才。一日,后苑赏花宴词臣,公不得预,以诗貽诸馆阁曰:‘闻戴宫花满鬢红 上林 丝筦待重瞳, 蓬莱 咫尺无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
(4).比喻朝廷与地方。 宋 苏轼 《赠人》诗:“别后休论信息疎,仙凡自古亦殊途……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 长安 貌欲枯。” 冯应榴 注:“其人由官 荆 楚 而内召入 汴 者。”
《漢語大詞典》:恩数(恩數)
指朝廷赐予的封号等级。 宋 范仲淹 《求追赠考妣状》:“今又俯临葬礼,尚闕褒封,祭奠之间,誌述之际,乏兹恩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参知政事恩数比门下中书侍郎,在尚书右丞之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或纂修功多,及书成,以事故去,则不霑恩数。”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同是冢臣恩数异,伤心非復 定陵 年。”
《國語辭典》:充庭  拼音:chōng tíng
1.古代朝会时,陈皇帝车驾仪仗于殿庭,称为「充庭」。《宋书。卷一八。礼志五》:「旧有充庭之制,临轩大会,陈乘舆车辇旌鼓于殿庭。」
2.充满庭院。《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芸若充庭,槐枫被宸。」
3.充满朝廷。《晋书。卷二二。乐志上》:「嘉会置酒,嘉宾充庭。」《文选。张衡。东京赋》:「龙辂充庭,云旗拂霓。」
《漢語大詞典》: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常用以借指京官。 唐 张说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宋 苏舜钦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师方传祖印,我欲谢朝簪。”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我待解朝簪,再图乡任。”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引 清 龚孙枝 诗:“早结山堂水竹缘,朝簪重脱未华颠。”
《國語辭典》:奏功  拼音:zòu gōng
1.向朝廷呈奏功绩。明。何景明〈送郡守孙公考诗序〉:「吾守孙公将奏功天子,天子且将有显陟也。」
2.产生功效。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遂升舟,风雨少弛,棹夫奏功。」也作「奏效」。
《漢語大詞典》:朝绅(朝紳)
(1).束朝服的大带。 唐 韩愈 孟郊 《会合联句》:“朝绅鬱青緑,马饰曜珪珙。”
(2).借指朝廷大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宦寺肆横,簸弄天纲,外閫朝绅,多出门下。”明史·欧阳一敬传:“ 一敬 寻劾 拱 威制朝绅,专柄擅国,亟宜罢。” 清 朱茂晖 《崇祯戊辰湖上观毁逆奄祠纪事》诗:“云何承平日,坏法自朝绅。”
(3).曾任朝官而退居乡间的绅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慷慨奇人难屡见,休将仗义望朝绅。”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虽箝口结舌於絶域,而乡里愤悱,朝绅公论,从此而起。”
《國語辭典》:天爵  拼音:tiān jué
1.天赋的爵位。指德高尊荣,胜于朝廷爵位。《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二:「必待天爵具脩,人纪咸事。」
2.朝廷的爵位。《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夏侯尚》:「上过其分,则恐所由之不本,而干势驰骛之路开;下踰其叙,则恐天爵之外通,而机权之门多矣。」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三。江致平》:「君以一己好恶而私天爵以授人,其不免矣。」
《漢語大詞典》:京朝
朝廷,中央政府。 宋 秦观 《官制下》:“京朝之官率一秩而有三名,如:太常、祕书、殿中诸丞是也。” 清 曾国藩 《槐阴书屋图记》:“我朝大儒林兴,号为迈古,然如 睢州 汤公 ……数贤人者,大抵为外吏之日多,宦京朝之日少。”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忆昨走马 长安 道,京朝同乡半倾倒。”
《漢語大詞典》:象魏
(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闕”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象魏,闕也。” 贾公彦 疏:“ 郑司农 云:‘象魏,闕也’者, 周公 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闕高魏魏然, 孔子 谓之观。” 唐 杨炯 《少室少姨庙碑》:“太微营室,明堂布政之宫;白兽苍龙,象魏悬书之法。” 清 钱谦益 《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陆化熙授承德郎》:“参报待以削草,象魏用为县书。”
(2).借指宫室,朝廷。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云观变为狐兔之藪,象魏化为虎豹之蹊。”南齐书·高帝纪上:“入兵万乘之国,顿戟象魏之下。” 宋 苏轼 《上太皇太后贺正表》:“臣职守江湖,心驰象魏。天威咫尺,想闻清蹕之音。” 清 顾炎武 《雒阳》诗:“象魏云常紫, 龙池 水自清。”
《漢語大詞典》:朝恩
朝廷的恩泽。后汉书·刘虞传:“ 虞 到 蓟 ,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 峭王 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 唐 岑参 《送任郎中出守明州》诗:“郡政傍连 楚 ,朝恩独借 吴 。”旧唐书·忠义传上·李玄通:“吾荷朝恩,作藩东夏,孤城无援,遂陷虏庭。”
分類:朝廷恩泽
《國語辭典》:锋车(鋒車)  拼音:fēng chē
古代外放官员有紧急事故,返回朝廷所乘的快车。清。王鹏运八声甘州。是男儿万里惯长征〉词:「认参差神京乔木,愿锋车归及中兴年。」
《漢語大詞典》:追锋车(追鋒車)
古代一种轻便的驿车,因车行疾速,故名。晋书·舆服志:“追锋车,去小平盖,加通幰,如軺车,驾二。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施於戎阵之间,是为传乘。”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於是復命讲礼记”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以 望 在外,特给追锋车,虎賁卒五人,每有集会, 望 輒奔驰而至。”宋书·五行志二:“会帝疾篤,急召之,乃乘追锋车东渡河。”亦省称“ 追锋 ”。 唐 王维 《谢集贤学士表》:“急贤之旨,欲赐追锋。” 明 唐顺之 《副总兵马芳芳陷虏中十二年而归在虏中亦称为骁将》:“斫残右臂方挥刃,殪尽追锋未释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