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群望
受祭于天子、诸侯的山川星辰。望,谓不能亲到,望而遥祭。《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羣望。” 杜预 注:“羣望,星辰山川。”《文选·张衡〈东京赋〉》:“元祀惟称,羣望咸秩。” 薛综 注:“羣岳众神,望以祭祀之,皆有秩次。”《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四》:“帝深軫下民,遂命庶官徧祀於羣望。”
《漢語大詞典》:顾望(顧望)
(1).还视,巡视。《礼记·曲礼下》:“侍於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
(2).观看。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观望无所见,惟覩松柏阴。”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李清》:“因至堂北,见北户斜掩,偶出顾望,下为 青州 ,宛然在目。” 清 唐甄 《潜书·法王》:“如旅夜行,目无所见,不辨东西;鸡再号,顾望一方,微有爽色,而知日之出於是也。”
(3).犹豫观望。《后汉书·申屠刚传》:“羣众疑惑,人怀顾望。”《新唐书·来瑱传》:“初, 仲昇 被围,而 江陵 吕諲 病, 瑱 顾望不即救,及师出, 仲昇 已没。”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阁下若更畏缩循默,顾望而不为,则不唯国计渐隳,亦恐祸患及身矣。”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及议, 夏太监 坚言不可,众顾望不言,乃已。”
(4).指顾虑,畏忌。《梁书·刘潜传》:“在职弹纠无所顾望,当时称之。”《北齐书·司马世云传》:“时 世云 母弟在 鄴 ,便倾心附 景 ( 侯景 ),无復顾望。” 清 薛福成 《赠资政大夫前兵部侍郎广西巡抚壮节邹公行状》:“嫌疑祸福,无少顾望,临危蹈艰,累奋奇绩。”
(2).观看。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观望无所见,惟覩松柏阴。”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李清》:“因至堂北,见北户斜掩,偶出顾望,下为 青州 ,宛然在目。” 清 唐甄 《潜书·法王》:“如旅夜行,目无所见,不辨东西;鸡再号,顾望一方,微有爽色,而知日之出於是也。”
(3).犹豫观望。《后汉书·申屠刚传》:“羣众疑惑,人怀顾望。”《新唐书·来瑱传》:“初, 仲昇 被围,而 江陵 吕諲 病, 瑱 顾望不即救,及师出, 仲昇 已没。”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阁下若更畏缩循默,顾望而不为,则不唯国计渐隳,亦恐祸患及身矣。”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及议, 夏太监 坚言不可,众顾望不言,乃已。”
(4).指顾虑,畏忌。《梁书·刘潜传》:“在职弹纠无所顾望,当时称之。”《北齐书·司马世云传》:“时 世云 母弟在 鄴 ,便倾心附 景 ( 侯景 ),无復顾望。” 清 薛福成 《赠资政大夫前兵部侍郎广西巡抚壮节邹公行状》:“嫌疑祸福,无少顾望,临危蹈艰,累奋奇绩。”
《漢語大詞典》:重望
(1).崇高的声望。 唐 李洞 《感知上刑部郑侍郎》诗:“公心外国説,重望两朝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张魏公 有重望, 建炎 以来,置左右相多矣,而天下独目 魏公 为 张右相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熊廷弼狱论》:“ 元标 为都御史,负八股文重望。”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 蔡孑民 先生负党国重望,对于构成国家民族奠基石的优秀青年及人材尤爱护不遗余力。”
(2).指有重望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归卧。”《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 巴 蜀 流民﹞以 杜弢 州里重望,共推为主。”
(3).殷切的希望。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伏望陛下深念祖宗之艰难……苍生之重望,勿听苟且之言,勿从因循之计。”
(2).指有重望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归卧。”《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 巴 蜀 流民﹞以 杜弢 州里重望,共推为主。”
(3).殷切的希望。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伏望陛下深念祖宗之艰难……苍生之重望,勿听苟且之言,勿从因循之计。”
《漢語大詞典》:望实(望實)
《國語辭典》:望洋 拼音:wàng yáng
仰视。《庄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也作「望羊」、「望阳」。
《漢語大詞典》:望羊
(1).亦作“ 望洋 ”、“ 望佯 ”、“ 望阳 ”。仰视貌;远视貌。《晏子春秋·谏上六》:“ 杜扃 望羊待于朝。”《庄子·秋水》:“ 河伯 始旋其面目,望洋向 若 而嘆。” 陆德明 释文作“盳洋”,引 崔譔 曰:“犹望羊,仰视貌。”《孔子家语·辩乐》:“近黮而黑,頎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 王肃 注:“望羊,远视也。”《释名·释姿容》:“望羊。羊,阳也。言阳气在上,望之然也。” 毕沅 疏证:“望羊,本皆作‘望佯’,非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圣人皆有异表…… 武王 望羊,是谓摄扬,盱目陈兵,天下富昌。”按,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作“ 武王 望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郎中 长孺子 视望阳,目为‘呷醋汉’。”
(2).犹仿佯。参见“ 望游 ”。
(2).犹仿佯。参见“ 望游 ”。
《漢語大詞典》:望洋而叹(望洋而歎)
亦作“ 望洋而叹 ”。 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渺小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语本《庄子·秋水》:秋水涨时河两岸间不辨牛马。 河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此。乃顺流下至北海,更是一片汪洋。于是 河伯 “望洋向 若 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明 唐顺之 《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嘆,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予视 杨用脩 、 顾亭林 、 阎百诗 、 毛西河 、 朱竹垞 五先生之渊博,望洋而叹。”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解詁不明,数典弗暇,太古之籍,一隙难窥,如寳不明,望洋而叹,良足菲薄,盖有由来。”亦省作“ 望洋 ”。 元 吴莱 《次定海侯涛山》诗:“寄言 漆园叟 ,此去真望洋。” 明 赵明镳 《答周五溪书》:“纍纍千餘言,恐后学不得其旨,徒深望洋,奈何?”
见“ 望洋而嘆 ”。
见“ 望洋而嘆 ”。
《漢語大詞典》:秦望
山名。 秦望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相传 秦始皇 东巡时曾登上此山以望 南海 ,故名。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兴福·昙翼》:“﹝ 曇翼 ﹞履访山水,至 秦望 西北,见五岫駢峰,有耆闍之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又有 秦望山 ,在州城正南。为众峯之杰,陟境便见。《史记》云: 秦始皇 登之以望 南海 。” 唐 李白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 东海 横 秦望 , 西陵 遶 越臺 。” 王琦 注:“ 施宿 《会稽志》:‘ 秦望山 ,在 会稽县 东南四十里,旧经云众岭最高者。’” 宋 辛弃疾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词:“ 秦望山 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