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锦缎(錦緞)  拼音:jǐn duàn
色彩花纹绚丽的丝织品。旧时为江南贡品,用来作袍服、帷幛等。
《漢語大詞典》:袀服
同一的服装。谓着相同的戎装。语出《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 陆德明 释文:“均,如字,同也。字书作袀,音同。”《文选·左思〈吴都赋〉》:“六军袀服。” 刘逵 注引《左氏传》曰:“袀服振振。”吕氏春秋·悔过:“今袀服回建,左不軾而右之超乘者五百乘。” 高诱 注:“袀,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袀服。” 陈奇猷 校释:“盖与敌作战,使敌人分辨不出何者为将帅,何者为士卒,将帅与士卒服同一之戎服,故曰袀服。”一说,为黑色戎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左氏传》 晋献公 时童謡曰:‘丙子之晨,龙尾伏辰,袀服振振,取 虢 之旂。’” 颜师古 注:“袀服,黑衣。”后用以泛指戎装,军服。 唐 刘禹锡 《原力》:“斯诚力矣,上之不过夸 胡 人而戏角抵,次之不过倅期门而振袀服。”
《漢語大詞典》:桶裙
(1).西南地区仡佬、傣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服装。 明 田汝成 炎徼纪闻·犵狫:“﹝犵狫﹞以布一幅横围腰间,旁无襞积,谓之桶裙。男女同制,花布者为花犵狫,红布者为红犵狫。”《新华日报》1940.8.24:“街子上的摆夷男女,一个个穿着得整整齐齐,‘小菩萨’们(摆夷用来称呼青年姑娘们的)差不多一律是白色上衣,黑色桶裙。”
(2).泛指圆桶状的裙子。
《國語辭典》:西装(西裝)  拼音:xī zhuāng
西式的服装。《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街上突然来了一个西装的少年,举起手枪,对准他便放。」也称为「西服」。
《漢語大詞典》:偏衫
僧尼的一种服装。开脊接领,斜披在左肩上,象袈裟之类的法衣。 宋 赞宁 《僧史略·服章法式》:“又 后魏 宫人见僧自恣,偏袒右肩,乃施一肩衣,号曰偏衫,全其两扇衿袖,失祇支之礼,自 魏 始也。”《西游记》第三六回:“那众和尚,真箇齐齐整整,摆班出门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着了偏衫。”
《漢語大詞典》:起样(起樣)
(1).指织出花样。 唐 王建 《织锦曲》诗:“长头起样呈作官,闻道官家中苦难。” 唐 方干 《赠进士章碣》诗:“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
(2).指兴出服装式样。 唐 孙棨 《题北里妓人壁》诗:“东邻起样裙腰阔,剩蹙黄金一两条。”
分類:服装式样
《國語辭典》:和服  拼音:hé fú
日本的传统服装。长衣、前身叠合,且腰间系以宽带。
《漢語大詞典》:吴服
(1).泛指 吴 地。服,王畿以外的地方。 唐 宋之问 《送李侍御》诗:“南登指 吴 服,北走出 秦 畿。”
(2). 吴 地的服装。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出而过於市,则 吴 服商店,鳞次櫛比於康庄之左,长裙缝腋,广幅垂襟,又无一非我皇 汉 二百六十年前所固有之端衣法服也。”
《國語辭典》:女装(女裝)  拼音:nǚ zhuāng
1.女性的服饰。
2.女子的妆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小娥此时已复了女装,穿了一身素服。」
《漢語大詞典》:妖服
(1).妖冶的服装。 汉 张衡 《七辩》:“美人妖服,变曲为清。改赋新词,转歌流声,此音乐之丽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在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趋良时。” 明 刘基 《渔樵子对》:“高屋大厦,百鬼所闞;妖服贾祸,先哲时鉴,是岂野人之所愿欲哉!”
(2).指不祥之服。晋书·五行志上:“尚书 何晏 好服妇人之服, 傅玄 曰:‘此妖服也。’”
《国语辞典》:续衽(续衽)  拼音:xù rèn
一种古代服装。将上下连属的服装,衣服前襟接长一段,作成斜角,穿时由前绕至背后,类似后代衣、裳连体的袍衫。
《漢語大詞典》:褒明
亦作“褒明”。 衣名。长襦,也称为袍。古人家居时的服装。《方言》第四:“襃明谓之袍。” 郭璞 注:“广雅云:‘襃明,长襦也。’” 洪颐煊 读书丛录·方言·褒明:“尔雅·释言:‘袍,襺也。’礼记·玉藻:‘纊为襺,緼为袍。’释名·释衣服:‘袍,苞也,苞内衣也。’襺通作茧字,褒明,疑褒茧之譌尔。”
《漢語大詞典》:水裙
戏曲服装。白色短裙,系于腰间。系水裙的脚色,大多为渔夫、樵夫、店小二等。
《國語辭典》:竹布  拼音:zhú bù
1.用竹纤维织成的布。
2.用亚麻纤维织成的亚麻布,质地致密,多淡青色。
3.质地细密的浅蓝色棉布,常用作夏装。
《漢語大詞典》:竹疏布
用竹子作原料织成的布。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箪竹:“簞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六七尺,出 九真 。彼人取嫰者磓浸纺织为布,谓之竹疏布。”疏,一本作“ 练 ”。
分類:竹子原料
《国语辞典》:满装(满装)  拼音:mǎn zhuāng
满族的服装。如:「这次的服装发表会中,满装的表现很抢眼。」
分类:满族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