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有机体(有機體)  拼音:yǒu jī tǐ
一切具有生命机能的个体的统称。
《漢語大詞典》:最佳
对于达到某种目的最为有利的某物的数量或程度;特指对某一有机体的生长和繁殖最为有利的条件(如温度、光线、湿度、食物)
《國語辭典》:移植  拼音:yí zhí
1.将植物从生长的地方,移栽至另一地方。
2.将某动物体的器官组织,移到其他部位或另一动物体上。如皮肤、眼角膜等的移植。也作「移殖」。
《國語辭典》:电击(電擊)  拼音:diàn jí
1.触电而被击伤。如:「他在修理电线时不幸触及高压线被电击而死。」
2.医疗技术上为挽救危急病人,所采的电流刺激法。如:「医生用电击将心跳已停止的病人挽救回来。」
《國語辭典》:腐败(腐敗)  拼音:fǔ bài
1.腐烂败坏。《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2.思想行为颓丧不振。如:「他因结交恶友,生活日趋腐败堕落。」
3.政治腐化,社会风气败坏。《文明小史》第四七回:「诸事文明,断非中国腐败可比。」
《國語辭典》:反射  拼音:fǎn shè
1.声波或光线在介质中进行时,遇到不同介质之介面则改变方向,射回原介质,称为「反射」。
2.神经系统的反应作用。如瞳孔随光刺激的强弱而改变大小、吃东西时分泌唾液。
《國語辭典》:冻伤(凍傷)  拼音:dòng shāng
病名。皮肤组织因接触摄氏零度以下低温所引起的伤害。轻微冻伤使皮肤红肿、灼痛或发痒,重则起水泡,甚至皮肤坏死。
《漢語大詞典》:沈着(沈著)
亦作“沉著”。亦作“沉着”。
(1).谓着实而不轻浮。 唐 元稹 《法曲》:“ 明皇 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沈著。” 宋 范成大 《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陶写赖歌酒,意象颇沈著。”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序:“僕始读 杜子 七言诗歌,爱其陈事切实,布辞沈著,鄙心窃效之。”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引作“沈着”。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七:“﹝ 永叔 ﹞於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议》:“自信者常沈著,而骄傲者常浮扬。”
(2).犹沈溺。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七:“况沈著於爱欲之中,而可以语学道乎!”
(3).不慌不忙;镇静。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杨朔 《海天苍苍》:“你想不到一个孩子会在战斗里有多么沉着。”
(4).医学用语。非细胞性的物质(色素、钙质等)沉积在有机体的组织中。
见“ 沉著 ”。
《國語辭典》:沉著  拼音:chén zhuó
1.沉穩著實而不輕浮。宋。范成大〈讀白傅洛中老病後詩戲書〉詩:「陶寫賴歌酒,意象頗沉著。」
2.鎮靜而不慌亂。如:「性情穩重的人,做事沉著,絕不急躁。」
《國語辭典》:腐化  拼音:fǔ huà
1.形容有机体腐朽溃烂或变质。如:「天气炎热,这些可口的食物忘了放到冰箱,现在都已腐化,发出恶臭。」
2.形容人沉迷于物质享受,不思振作。如:「清心寡欲,严以律己,就不会有生活腐化之虞。」
《國語辭典》:变性(變性)  拼音:biàn xìng
1.物质因化学或物理变化而改变性质、特质或丧失功能。如蛋白质变性。
2.因接受手术而改变生理性别。如:「变性手术」。也称为「性别重置手术」。
《漢語大詞典》:机化(機化)
(1).变化。 唐 卢藏用 《陈子昂别传》:“﹝ 子昂 ﹞尝著《江上丈人论》,将磅礴机化而与造物者游。”
(2).有机体的组织内出现异物时,周围的组织逐渐把它吸收并同化,这种现象医学上叫做机化。
《國語辭典》:发炎(發炎)  拼音:fā yán
全身或局部因感染而产生发红、肿胀或疼痛等症状。如:「每回伤口发炎时,伤处总是隐隐作痛,令人难受。」
《國語辭典》:色素  拼音:sè sù
使物体呈现各种不同颜色的物质。有天然合成的,如叶子中的叶绿素,血液中的血红素等;有人工制造的,如食物添加色素黄色四号、五号等。
《國語辭典》:药理(藥理)  拼音:yào lǐ
药物在有机体内的作用及其防治疾病的原理。
《國語辭典》:养分(養分)  拼音:yǎng fèn
富有营养的成分。如:「树根的功用,在吸收泥土中的水分与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