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鱼龙曼衍(魚龍曼衍)
见“ 鱼龙曼延 ”。
《漢語大詞典》:鱼龙曼延(魚龍曼延)
亦作“ 鱼龙漫衍 ”。亦作“ 鱼龙曼衍 ”。
(1).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隋书·音乐志中:“鱼龙漫衍之伎,常陈殿前,累日继夜,不知休息。” 宋 陈济翁 《蓦山溪》词:“看水戏、鱼龙曼衍。” 清 黄遵宪 《述闻》诗之四:“鸜鵒往来謡语慟,鱼龙曼衍戏场多。”
(2).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回目:“剿土匪鱼龙曼衍,开保案鷄犬飞昇。”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六:“ 湖北 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 茅盾 《渝桂道中杂诗寄桂友》之四:“鱼龙曼衍夸韜略,吞火跳丸寿总戎。”
《漢語大詞典》:鱼龙曼延(魚龍曼延)
亦作“ 鱼龙漫衍 ”。亦作“ 鱼龙曼衍 ”。
(1).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隋书·音乐志中:“鱼龙漫衍之伎,常陈殿前,累日继夜,不知休息。” 宋 陈济翁 《蓦山溪》词:“看水戏、鱼龙曼衍。” 清 黄遵宪 《述闻》诗之四:“鸜鵒往来謡语慟,鱼龙曼衍戏场多。”
(2).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回目:“剿土匪鱼龙曼衍,开保案鷄犬飞昇。”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六:“ 湖北 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 茅盾 《渝桂道中杂诗寄桂友》之四:“鱼龙曼衍夸韜略,吞火跳丸寿总戎。”
《漢語大詞典》:鱼龙曼羡(魚龍曼羨)
喻世事变幻。 清 龚自珍 《小游仙词》之六:“顽仙一觉浑瞒过,不在鱼龙曼羡中。”参见“ 鱼龙曼延 ”。
《漢語大詞典》:鱼龙曼延(魚龍曼延)
亦作“ 鱼龙漫衍 ”。亦作“ 鱼龙曼衍 ”。
(1).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隋书·音乐志中:“鱼龙漫衍之伎,常陈殿前,累日继夜,不知休息。” 宋 陈济翁 《蓦山溪》词:“看水戏、鱼龙曼衍。” 清 黄遵宪 《述闻》诗之四:“鸜鵒往来謡语慟,鱼龙曼衍戏场多。”
(2).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回目:“剿土匪鱼龙曼衍,开保案鷄犬飞昇。”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六:“ 湖北 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 茅盾 《渝桂道中杂诗寄桂友》之四:“鱼龙曼衍夸韜略,吞火跳丸寿总戎。”
《漢語大詞典》:滋曼
同“ 滋蔓 ”。 尚书大传卷一下“夏伯之乐,舞谩彧” 汉 郑玄 注:“谩,犹曼也;彧,长貌。言象物之滋曼彧然也。”后汉书·东夷传序:“逮 永初 多难,始入寇钞; 桓 灵 失政,渐滋曼焉。”
《漢語大詞典》:宛曼
(1).谓渺茫广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请许学者而行宛曼於先王,或者不宜今乎?”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宛、涴同,又与汗通。曼、谩、漫通。皆渺茫广远也。”
(2).柔媚;婉转曼妙。 茅盾 《路》一:“她带点宛曼的神气说:‘我是不想读到毕业了。’”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六章二:“这可想见那歌声的如何宛曼动人。”
《漢語大詞典》:土库曼人
土库曼斯坦的主体民族。部分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国。381万人(1985年)。讲土库曼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漢語大詞典》:土库曼斯坦
中亚内陆国。面积48.81万平方千米。人口456万(1996年)。首都阿什哈巴德。全境80%为沙漠。农田全靠灌溉,主要产棉花。畜牧业为主要经济部门之一。
《漢語大詞典》:须曼那(須曼那)
梵语的音译,古 印度 花名。其形色俱媚,令见者心悦,故又名“称意花”、“悦意花”。 天竺国 旧俗用此花结环,用以装饰头身。翻译名义集·百花:“须曼那,或云须末那,又云苏摩那。此云善摄意。又云称意华。其色黄白而极香。树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盖。”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我生天上,春吐栴檀气,夏吐芬陀利气,秋吐兰气,冬吐须曼那气。”亦省称“ 须曼 ”。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须曼犹开称意花,频婆自结相思果。”
《国语辞典》:莫曼斯克  拼音:mò màn sī kè
Murmansk
城市名。在俄罗斯联邦西北部的可拉半岛上,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终年不冻,成为俄罗斯联邦临北极海岸的唯一不冻港,也是北极圈内最大的港市。
《国语辞典》:罗曼罗兰(罗曼罗兰)  拼音:luó màn luó lán
Romain Rolland
人名。(西元1866~1944)法国小说家、剧作家、传记作家。喜读斯宾诺莎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曾任巴黎大学音乐史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提倡非战主义,呼吁尊重真理和人性,遭政府驱逐,流亡瑞士。著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多夫》,西元一九一五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国语辞典》:曼彻斯特(曼彻斯特)  拼音:màn chè sī tè
Manchester
城市名。位于英国大不列颠本宁山西麓。是英国最大的棉织业中心,有棉都之称。城内维多利亚大学,是英国北部大学的中心。
《国语辞典》:曼哈坦岛(曼哈坦岛)  拼音:màn hā tǎn dǎo
Manhattan Island
岛名。是纽约市的一个区,面积约五十八平方公里。西元一七八九年乔治华盛顿在此就任总统。一八二五年伊利运河开凿后,逐渐发展成世界工、商、金融业中心之一。如华尔街为證券交易中心;第五大道是高级商品街;百老汇则是艺术文化中心。
《国语辞典》:霍普特曼  拼音:huò pǔ tè màn
Gerhart Hauptmann
人名。(西元1862~1946)德国剧作家、小说家。耶拿大学肄业,初学雕塑,后专力写作。作品多启发人走向美与光明,创现代德国文学写实的典型。一九一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日出之前》、《织工》、《沉钟》等。
《国语辞典》:日耳曼帝国(日耳曼帝国)  拼音:rì ěr màn dì guó
国名。西元九六二年,罗马教皇加冕撒克森尼王鄂图一世为「罗马皇帝」时正式成立的中欧国家。一一七六年改称为「神圣罗马帝国」,至十九世纪初才瓦解。其范围大致在今日的德国、义大利及邻近的小邦。
《国语辞典》:日耳曼民族  拼音:rì ěr màn mín zú
印欧民族之一。因受匈奴的威胁而南移入南欧、西欧及北非一带,建立了东哥德、西哥德、法兰克等王国,代替拉丁民族而成为该地的霸主。现在德、奥、英、美等国皆为其后裔,而以德国为最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