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8,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智琼
灵智
智光
运智
智将
四智
智叟
舞智
中智
意智
智惠
术智
智刃
囊底智
浅智
《漢語大詞典》:智琼(智瓊)
仙女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魏 济北郡 从事掾 弦超 ,字 义起 ,以 嘉平 中夜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天上玉女, 东郡 人,姓 成公 名 智琼 ,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 超 当其梦也,精爽感悟,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如此三四夕,一旦,显然来游……遂为夫妇。”智,一本作“ 知 ”。 唐 刘禹锡 《夔州窦员外见示悼妓诗因命同作》:“寂寞 鱼山 青草里,何人更立 智琼祠 。”
《漢語大詞典》:灵智(靈智)
智慧。晋书·文苑传·李充:“夫极灵智之妙、总会通之和者,莫尚乎圣人。” 隋 彦琮 《福田论》:“心有灵智,称之曰神,隐而难知,谓之不测。”《云笈七籤》卷九五:“身为滓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
分類:智慧
《漢語大詞典》:智光
(1).佛教语。智慧光。五灯会元·西天祖师·般若多罗尊者:“﹝ 香至王 ﹞又施无价宝珠……第三王子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於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於诸光中智光为上。’”
(2).泛称智慧的光芒。 郭沫若 《女神·序诗》:“你去,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姐妹胸中,把他们的心弦拨动,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闻一多 《孤雁篇·太阳吟》:“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参见“ 智慧光 ”。
《漢語大詞典》:智慧光
佛教语。谓能照破一切迷暗的大智慧。亦用以称佛。赞阿弥陀佛偈:“佛光能破无明闇,故佛又号智慧光。”
《國語辭典》:运智(運智)  拼音:yùn zhì
打算、计画。《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八出》:「别无运智,风高时放火烧山。」《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喏大个汉!没些运智,这早晚兀自不起。」
《漢語大詞典》:智将(智將)
足智多谋的将领。孙子·作战:“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 三国 蜀 诸葛亮 《心书·将才》:“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谓之智将。”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一:“﹝ 真宗 ﹞一日语 莱公 曰……‘何人可为朕守 魏 ?’ 莱公 曰:‘当此之际,无方略可展。古人有言:智将不如福将。臣观参知政事 王钦若 ,宜可为守。’”
《骈字类编》:四智
楞严经若悟三身即名四智
《漢語大詞典》:智叟
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中似智巧而实际不然的人物。见列子·汤问。 北齐 刘昼 新论·审名:“世人传言,皆以小成大,以非为是…… 愚谷 智叟 ,而像顽称; 黄公 美女,乃得丑名。” 毛泽东 《愚公移山》:“ 中国 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 华北 ,名叫 北山愚公 。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 太行山 ,一座叫做 王屋山 。 愚公 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 智叟 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 愚公 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 批驳了 智叟 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
《漢語大詞典》:舞智
亦作“ 舞知 ”。 玩弄智巧;弄小聪明。史记·酷吏列传:“ 汤 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汉书作“舞知”。 唐 孙樵 《与李谏议行方书》:“及 林甫 舞智以固权,张诈以聋上,於是束羣僚之口,缚諫官之舌。” 明 何景明 《法行篇》:“持辩以变约束,舞智以易章程。”
《漢語大詞典》:中智
亦作“ 中知 ”。 中等才智。《穀梁传·僖公二年》:“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 虞君 中知以下也。”吕氏春秋·无义:“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 宋 陆游 《病中有述二首各五韵》之一:“万事有常理,中智皆能知。”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於是天才者出,以其所观於自然人生中者復观之於美术中,而使中智以下之人,亦因其物之与己无关係,而超於利害之外。”
分類:中等才智
《國語辭典》:意智  拼音:yì zhì
机智有谋略。《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鲜卑传》:「自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
《漢語大詞典》:智惠
见“ 智慧 ”。
《國語辭典》:智慧  拼音:zhì huì
1.分析、判断、创造、思考的能力。《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2.聪明才智。《墨子。尚贤中》:「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己。」
3.佛教用语。指證悟一切现象之真实性的智力。《维摩诘所说经。卷中》:「虽行七觉分,而分别佛之智慧。」也称为「般若」。
《漢語大詞典》:术智(術智)
(1).道术才智。 宋 王安石 《进〈洪范传〉表》:“伏惟皇帝陛下德义之高,术智之明,足以黜天下之嵬琐,而兴其豪杰,以图 尧 舜 太平之治。”参见“ 术知 ”。
(2).指好用权术之士。 元 虞集 《御史中丞杨襄愍公神道碑》:“方其盛时,宦寺固结於内,术智为用於外,几莫如之何者,其计亦略得矣。而能婴其锋者,一二正人而已。”
《漢語大詞典》:术知(術知)
道术才智。孟子·尽心上:“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恆存乎疢疾。” 赵岐 注:“人所以有德行智慧道术才智者,以其在於有疢疾之人;疢疾之人,又力学,故能成德。”
分類:道术才智
《漢語大詞典》:智刃
智慧之刃。比喻敏锐的智力。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智刃所游,日新月故。” 唐 独孤及 《送贺员外巡幸毕归朝序》:“电发神机,霜淬智刃。”
《國語辭典》:囊底智  拼音:náng dǐ zhì
形容所怀智谋有馀。《晋书。卷一二三。慕容垂载记》:「且吾投老,扣囊底智,足以克之,不复留逆贼以累子孙也。」
分類:老年
《漢語大詞典》:浅智(淺智)
见“ 浅知 ”。
《漢語大詞典》:浅知(淺知)
亦作“ 浅智 ”。 识见肤浅。列子·说符:“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吕氏春秋·精谕:“夫浅智者之所争则末矣。此 白公 之所以死於法室。”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俗人浅知,不能实也。”
分類:识见肤浅